分享

武汉人的“三鲜”

 天选小丑 2022-11-14

中国人对于美食,讲究一个“鲜”字,每每吃到一种令人喜上眉梢的食物时,不觉感叹“好鲜啊”,并以此派生出各种鲜味美食。

对吃食相当讲究的苏州,人们讲究“水八仙”,即茭白、莲藕、水芹、芡实(鸡头米)、茨菰(慈菇)、荸荠、莼菜、菱,但放眼全国,最多的还是“三鲜”。

提起“三鲜”,各地有很多种说法。最传统的是说法,“地三鲜”指的是蚕豆、苋菜、黄瓜三样样长在地里的食材,“树三鲜”指的是樱桃、枇杷、杏子三种长在树上的果实,“水三鲜”指的是海蛳、河鲀、鲥鱼。

其实,“三”是一个实指,但有时更像是一个“虚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而且,因为时代不同了,很多鲜美的食物要么不再,要么被其他鲜物所取代,具体的“三鲜”也有所变化。

比如,台湾有“炸三鲜”;山东人会想到“三鲜饺子”,韭菜、鸡蛋、虾皮;东北人会想到“地三鲜”,土豆、茄子和辣椒;云南的“三鲜米线”,是火腿、豆芽、番茄。

在武汉,人们对于“三鲜”亦有不同定义,并以“三鲜”推出了多种美食:

三鲜豆皮,指的是肉丁、笋丁和香菇丁,以糯米蛋饼包裹,堪称小吃中的大餐,那是驰名全国,是仅次于热干面的江城小吃,但个人以为,其格调远在热干面之上。

三鲜粉面,指的是肉圆、木耳与黄花菜,汤汤水水,鲜美了得。当年的福庆和即以三鲜肉丝粉出名,汉川汆汤的汤底加上猪肝、腰花、肉丝等打底,三四片青菜叶子,亦是一种三鲜汤。

汉阳升官渡华珍酒楼,这家始于1995年的老字号,有三鲜暖锅,肉圆、酥鱼和腊肉,加入土白菜、黄花菜、木耳,一起煮熟,神似我们所讲的“一锅乱炖”,这却是武汉水边人家的古早味道,朴实无华,大道至简。

清代两度流寓汉口的浙江余姚人叶调元《竹枝词》云,“主客相逢吉语多 ,登堂无奈磕头何。殷勤留坐端元宝,九碟寒肴一暖锅。”这个“暖锅”其实类似广东的打边炉、四川的火锅,可称之为最早的汉派火锅(当然公认的还是太珍火锅),区别就是暖锅都是热菜,火锅是可以加入生菜煮熟的,可以边烫边吃。

值得一提的是,青山区,是武汉的一个低调宝西藏域,大家有空可以多来此转转,比如说东北人喜欢的“地三鲜”,即在青山东北酒家可寻到。(舒怀)#秋日生活打卡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