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成为性格的奴隶

 瓦尔登的船夫 2022-11-14 发布于北京

不要成为性格的奴隶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乍一听,似乎给人一种个人命运已经被提前注定的感觉,但如果真这么想,或许就违背了这句话的本意,这句话实际是在提醒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学会掌控自己性格,不要成为性格的奴隶。

大家好,我是瓦尔登的船夫。

这是成年人的必修课的第三期,之前有粉丝给我留言说自己涉世未深,想多学习一些人际交往和个人发展方面的知识,希望推荐几本书,我留言回复说自己很长时间没有看过这类书籍了,平时也都是写文章,需要查资料了才看一看书,而且真的想要在这方面增加自己的阅历,看书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选择鸡汤味道太浓或励志故事太缥缈,反而会让读者误入歧途,甚至变成邯郸学步,于是便有了这一期内容。

了解自己的性格-执念的种子

记得刚工作的那段时间,最开心的事便是用工资卡里的钱买了一个很大的行李箱、一台电脑和一辆自行车,按理说那时候我在银行当柜员,天天累的恨不得回宿舍倒头就睡,哪还有精力玩电脑,加上上下班有通勤车,也基本用不上自己骑车,更不需要出差,自然也自然用不到一个很大很笨重的行李箱。

辛辛苦苦攒下了两三个月的工资,却买了三件对那时的我根本用不上的东西,而我却有一种发自肺腑的幸福感,那么这份略带违和感的开心究竟源自何处呢?

在那个寂静的夜里,沉思中的我扣问心灵,我不禁回想起十多年前,在姐姐刚上考大学的时候,我指着家里新买的行李箱对母亲说我也想要一个,母亲便安慰我说等你考上了大学给你也买一个,结果造化弄人,等我上大学的时候,家里发生了变故也没有人有精力去关心这些细枝末节,于是我便很不情愿的用姐姐十年前曾经用过的行李箱踏上了离家的旅程。

记忆又再次回闪,上初中的时候,母亲曾经承诺过我考进了年级前十名,就给我买电脑,结果当我高高兴兴故作神秘的回到家中,想要把考进年级前十名的好消息告诉父母时,迎来的却是漠不关心和不成器的预期,我整个人都失望到了极点心里不禁感慨,我这么努力并取得了成绩,为何换不来父母半句鼓励最后气愤的冲出了家门。

同样是那个临近中考的一年,母亲难得抽空带我去商场买自行车,我看中了一台款式新颖的且是新品刚到货的自行车,于是想要买,母亲也答应了我但是说隔天再来买。

可到我第二天放学兴高采烈的回到家中时,发现母亲拍的却是一款女士自行车,当时我真的失望极了,想要争辩就迎来了母亲的怒火,好巧不巧的是,但我第二天骑着这辆自行车上学时,却发现我的另一位同学起的就是我看中的那辆新款自行车,而他上一次的考试成绩和我一样,并列前全年第十。

回忆结束,这三件物品在我童年回忆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原本应该拥有的心理预期,和到头来擦肩而过的失落心情,美好的预期有多么高,现实的失落就有多么大。

而这种原本让我觉得会伴随时间的流逝被逐渐冲淡的记忆其实从未消散,只不过以另一种形式深深烙印在了我的潜意识中。等到我脱离原生家庭,拥有了独立的经济实力后,便第一时间从潜意识中蹦跳了出来,通过对情绪的影响操控了我的行为。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治愈。还有人说小孩子的快乐很简单,一个新玩具,一顿肯德基,或者一家人去游乐场玩一次就能让孩子幸福快乐好几天。而换做成年人,想要获得同样的快乐,往往就很难,不仅物质上的成本会几何倍增加,精神上的期待值也会高的难以满足。

幸福童年就好似在代表幸福感的储蓄罐中攒满了硬币,即使未来遇到了挫折,也可以随时拿出来缓解焦虑和忧愁,相反,不幸的童年就像一个空空如也的储蓄罐,非但不能帮助成年人战胜挫折,反倒还会在遇到幸福的事情时来收取硬币,快乐似乎都一下子掉了色。

我们为什么感觉很难摆脱自己的性格,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找到性格形成的原因,似乎觉得这是自己天生就是如此的性格,很难再做出改变,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绝大部分性格其实都是在六岁之前以及十岁之前逐渐养成的。

习惯惯塑的性格

不过上面这些因素对性格的影响还比较有限,一本都是以一些心中执念的形式产生影响,一般都会伴随执念的满足逐渐消散,接下来提到的故事则会影响一个人性格的主基调。

5岁之前我都被寄养在了外婆家,也就是北方人常说的姥姥家,姥姥姥爷带孩子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多吃,多睡,少出去玩,在这种家庭氛围中的我养成了饭一上桌就开始狼吞虎咽吃到撑的坏习惯,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满足感,后来回到了父母身边依旧如此,甚至有些变本加厉,因为乍一来到陌生的环境无形中增加了一种孤独感和危机感,吃饱吃撑似乎是一种聊以慰藉的方式。

我的父亲对细枝末节极为苛责却又分不清轻重缓急,每当提起我的时候,他都会回忆起一句话,说我五岁刚来到这个家的时候,拿什么东西都会放到原位,后来就学坏了,因此我也会强迫自己一定要将细枝末节做好,不然的话就是错的。

我在成年人的必修课的第一期中曾经提到远近亲疏这个概念,很多人或许感觉这是在社交方面的方式方法,其实好的方法和道理会适用在很多方面,远近亲疏这套逻辑套用在学习和工作上,那就是轻重缓急,而分出轻重缓急与对细节的过于苛求,两者就是冲突的。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我举的这两个生活小习惯似乎不太重要,接下来的内容会让你知道它们有多么的可怕。

上初中时每天中午都会回家吃饭,那时候不论母亲做的什么我都会吃到撑为止,然后非常不好的饱着肚子睡个午觉,然后整个下午的前两节课就基本在打瞌睡,什么也听不进去,即使老师把我弄到了第一排也没用,所以整个学期的课程我都听的断断续续,一直到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会临时抱佛脚搞突击,加上考场上高度专注的超常发挥,就造成了平时考试中下水平,期末考试异军突起的其他现象,我那个学年前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对此还有老师腹诽我这可能是故意为了获得每学期的最佳进步奖,我表示无语。

可是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属于典型的小聪明,高中就有些很吃力了,尤其是强迫症般的对细枝末节的苛求,逐渐演变成为对课后作业的拖沓,原本在普通班级,我可以利用课程的前半段补作业,老师也会考虑后进学生在这段时间讲解难度较低的题型,等到我补完作业,正好可以跟着老师讲解难题。

可是高二那年因为文理分科被分到了重点班,这时候老师就完全换了套路,上来就开始讲解难题,作业全是空白的我一脸懵逼,就此彻底抓了瞎。

当小小的生活细节,逐渐养成了习惯,甚至潜移默化烙印进性格,这个力量真的是太可怕了,所以作为过来人会发现,中考高考其实考验的是习惯,资质普通的学生只要习惯好,成为优等生并不是难事,但成为学神学霸,就需要在好的习惯基础上加上聪明的天分。

这种拖沓和慵懒的性格一直伴随我从象牙塔到了社会,让原本悟性和天分不错的我错失了很多机会,眼看着很多天分并不如我优秀的人取得了远超我的成就。上了年纪的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回首往事,如今自己性格的一部分,似乎在五岁时的乡村餐桌上。就已经埋下了贪吃不知节制的根苗。

性格底色的主基调

说完这段回忆,我再解释下当时只有五岁的我刚回到父母身边时为何会有孤独感和危机感。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一类人性格会非常敏感,而另一类人却大大咧咧,我就属于前者,这种性格差异并非是天生的了,而是后天环境形成的,当然也不一定说和姥姥姥爷或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孩子就敏感,父母带大的就一定大大咧咧,现实中也有很多隔代人带大也大大咧咧,和父母一起长大的也会很敏感,这其中最关键的不是孩子由谁带大,而小孩是十岁以前的成长环境中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

那时候姥姥姥爷和大部分亲属都住在乡下,只有父母住在县城,五岁之前父母虽然也会在春节假期来看我,却至多停留一两天,那时候也正是一家老小汇聚一堂的时候,所以我对父母的印象并不深。结果姥姥把五岁的我带到县城父母家后,连句解释的话都没说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而在父母眼中似乎也不需要过多的解释,用父亲的话就是小孩子能懂什么!但事实恰恰相反,小孩子会想很多,当我站在父母家的客厅很自豪的表示我的家在乡下,这里是我父母家后,姥姥的不辞而别让我错误地以为自己被抛弃了。

想要活下去就要讨好这里的每一个人,处处察言观色,因此才会触碰了什么东西便将东西放归原处,而在并没有这方面知识的父亲眼中就成了乖孩子表现。甚至过去了七八年当我想做什么事情时都会下意识的询问这家人“可不可以”,从未把自己当做是这里的主人,总觉得是外来人。

也因此和同父同母的姐姐偏乐观不同,骨子的我总是有一丝悲观情调,以至于学习原本一直很好的我在父母面前却总是报忧不报喜,让父母觉得学习原本不如我的姐姐处处都比我优秀,这种性格差异也直接贯穿影响了我后来的工作和生活。

《红楼梦》中的香菱就是四岁被人贩子拐走卖给被人家当丫鬟,棍棒相加下逐渐忘记了之前的记忆,最早看到这段并没有怎么在意,直到大学毕业后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分工资,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我那被尘封的5岁之前的记忆才如碎片般逐渐想起。

在成年人的视角中,自然是知道人贩子和亲爹亲妈的区别的,但在小孩子的眼里,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我那个辛苦将我带大的姥姥,和把香菱养大一些再卖人的人贩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人贩子,至少有些人贩子还会矮下身子编瞎话来骗一骗小孩,而上一辈习惯散养孩子的父母则是连一句解释的话都懒得讲。

其实像我这种五六岁前跟姥姥长大的人其实很多,但很不巧的是姥姥在将我带到父母家的当天就走了,甚至都没留下来吃顿饭,一句解释的话都没有,而当时的父母又忙于工作,要忙到很晚才回家,自然也没精力跟我解释这种环境转变的缘由。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姥姥在父母家吃顿饭,或者陪我一起住几天,相信我都不会产生那么大的危机感和孤独感,又比如父亲如果不是上来就打骂,我也不会生出很多如今看来很匪夷所思的想法。其实有一说一,父亲并没有怎么打我,但却长了一副生人勿进的狠人模样,倒不是丑得吓人,相反年轻时的父亲很帅气,但眼神却格外锐利,动怒之余眼漏青光,寻常的地痞流氓就直接被吓跑了。

最后再和大家讲一个我并不太想讲的故事,但因为看到很多粉丝留言之前的系列内容的的确确帮到了他们,让涉世未深的他们少走了不少弯路,这让我下定决心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因为我相信这会对很多原生家庭有问题的人有所帮助。

还是五岁那年,就在我和父母姐姐相处几个月后,我逐渐摆脱了那种拘束感,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母亲给予了我最大的关爱,于是我便尝试去试探父亲和姐姐的底线。

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其实是很多小孩和宠物试探父母和主人的方式,他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验证一件事情,那就是即使我触碰到了你的底线,惹怒了你,你会生气,但不会真的跟我翻脸,或者抛弃杀死我。

归根结底这是孩子在一个陌生家庭中获得安全感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家人至亲理所应当的关系,可惜,我在父亲和姐姐这里都失败了,当父亲忙着织鱼网的时候发现我把鱼线弄乱,并将沾车胎的胶水一股脑的全部挤出来后,他立刻瞪大了眼睛要打我,至于后面的剧情,时至今日,恢复的童年记忆依旧将这段彻底抹除了。

为此我做了一件在当时十分匪夷所思的事情,那就是在晚上母亲抱着我睡觉的时候,睡梦中开始疯狂抓挠母亲的头发,甚至抓掉了不少,母亲当时是非常痛的,也伤心了许久,而我的主观意识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困扰,因为这个刚刚适应的新家母亲最疼我啊!

如今想来,其实是因为在我试探父亲底线遭到失败后,让我感到我在这个家依旧是不安全的,在父亲举起棍棒要杀我时,母亲并不能保护我,当然,父亲其实就是怒骂吓唬吓唬我,从小打到父亲打我的次数其实屈指可数,且没有一次打伤过我,但父亲怒目的形象,在一个原本就没有安全感的五岁孩童眼中,就是想要杀死自己,小孩的不是没有逻辑,而是逻辑更加简单直接。

试探带来的挫败感,让我将母亲之前的关心和照顾,并让我将这里当做自己的家话语都当做了欺骗,于是才会在熟睡后的潜意识中疯狂报复母亲,事后,五岁的我一改抱着母亲睡的习惯,而是转头抱着父亲的臂膀睡觉,当时在家人眼中是我和父亲变得亲近了,实际恰恰相反,这是一个五岁孩子彻底丧失安全感后为了生存的讨好,而这种通过讨好他人的方式也逐渐让长大后的我。一度深深困扰于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说完对父亲的试探,对姐姐的试探则被父亲断然打断,那时候家里住平房,冬天洗澡时需要烧一大锅热水放进浴缸,先从最小的我开始,然后是姐姐、母亲、父亲,当然我和姐姐都是母亲给我们洗,于是我便吵着要跟姐姐一起洗,被拒绝后我便赌气的趁母亲不注意想要开门进去,正当我从锁眼观察母亲和姐姐时,被父亲逮个正着,或许在他眼中这就是男孩子偷看女生洗澡,但试问在二十多年前一个五岁孩子哪里懂得男女有别呢?

但我的父亲并不懂这些道理,他一巴掌给我从浴室门旁打到了餐厅桌子下,距离大概是两米左右,我脑中最后一个画面是头在桌子底下仰望铁塔巨人版的父亲,母亲听到声音匆忙开门出来查看的情形,之后再次断片,这是在那之后,我在某一天夜晚睡着后疯狂的抓挠了母亲。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一个后果,这次客观来说并不严重的暴力事件,直接让彻底失去安全感的我疯狂反思,如今想要活下去,简简单单的讨好已经不行了,父亲之所以暴怒,一定是我做错了天大错事,还跟女生亲近有关,于是那个惶恐中不知所措的我得出了一个让后来的我悔恨半生的执念,和女生亲近会要了自己的命,为了保命要拒绝一切和女生的亲密关系。

二十多年后一个午夜,当我一身冷汗的将心意的女孩拒之门外的时候,我反思了整整一个晚上,究竟什么让我数次在下意识的应激反应中拒绝了互有好感的异性关系,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仪的女孩失望而去,和他人结婚生子。

如何掌控性格

故事终于讲完了,大家有什么感受。

当我穿越记忆的海洋,回看过往时,不禁想用自己的臂膀拥抱那个毫无安全感的五岁男孩,告诉他父母一直都很爱你,为了撑起这个家的温暖,父亲不仅要在寒冷的冬季上夜班,还会在春寒料峭的时候背上渔网,几天几夜不合眼的去打鱼贴补家用,只为能让长身体的孩子能多吃些肉,喝上一杯热牛奶,他的威严背后满是慈爱,宽厚的大手下是一颗无言的细心,以至于初中四年骑自行车上下学的我没给车胎打过气,无知的我甚至一度以为是自己的自行车质量好,直到一天清晨,起的格外早的我刚出门,朝着不远处的打气筒声音望去,那是父亲的身影。

伴随我的诉说,潜意识中那个执拗的小男孩似乎不再哭泣,感受到了爱同时也重拾安全感,曾经一度顽固的讨好型人格也终于失去了根基。

我还想告诉他,童年时的姐姐也很照顾你,出身农村的父亲真的不懂那么多的亲子教育,他只能用他理解中的关爱方式照顾子女,而父亲疼女儿不也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在你的今后余生,和女孩亲近没有错,更不会要了你的命,自信些,豁达些,你毕竟是个男孩子,委屈的担子再重,也压不垮男子汉的肩膀,过逝者如斯夫,失去的不必过得去追悔,当下属于自己,希望和未来在远方召唤。

伴随我的诉说,潜意识中对女性的恐惧感逐渐消退,意识到这种应激反应的由来,在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也变得从容和自信。

人是社会动物,同时也是记忆动物,正是每个人不同的记忆塑造出了每个人的不同,而当一个人20岁之前的所有类似上面提到的潜意识烙印,相互累积叠加在一起就是一个人的性格。

性格就像一套程序,想要找出并修复BUG,就需要抽丝剥茧理顺程序背后的记忆代码,刚开始这个过程很难,不仅需要换位成不同年龄段自己的视角,还需要拨开被掩盖的记忆真相,需要思考,也需要勇气,但也正是因为这很难,回报也是巨大的。

读懂了自己的性格,性格也就很难再奴役自己的行为,同时,某种程度上也就读懂了半部天书,会发现周围人的性格背后,往往也有着属于他们的潜意识密码,我将上面我对自己性格的剖析分享给大家,正是想通过这些故事帮助更多的人读懂自己的性格,改掉性格中的BUG,不再被其奴役,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人都有对神秘感的敬畏,越是埋藏久远的性格密码越是难以被破解,甚至还会被我们错误的认为是所谓的命运,而当你选择和数万年前的远古先民一样向神秘感屈服,那么所谓命运的神灵也就被你自己创造了出来,而你也就成了命运之神的仆人,性格的奴隶。

剥开面纱,穿过神秘的雾霭,去寻找那个曾经迷失在记忆深处的自己,性格就有可能被重塑改变,命运也就重新回到了你的手中。

古往今来,能在成年以后重塑自己的性格的人无一不是人中龙凤,与君共勉,逝者如斯夫,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022.11.0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