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德区种子教师龙江实验学校蒋小芳量感说课视频资料分享——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课时《有趣的测...

 听月思雨001 2022-11-14

龙江实验学校蒋小芳: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课时《有趣的测量》——说课视频

以下视频来源于
顺德数学之窗
用活动育量感,以探究提素养

——《有趣的测量》课前说课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有趣的测量》。我的教学思想是“用活动育量感,以探究提素养”。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我的课前说课。
一、说研究
1.
说联系
   
我从课标定向、整体定位、单元定教进行纵向对比,再横向对比了两个版本的教材。本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是在学生认识了立体图形,学习了长、正方体的体积等知识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体积作铺垫。
  
教材的安排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工具不同,方法相同。
2.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具备较强的探究能力。
从前测调查中发现,学生们初步接触过排水法,但理解不深刻,对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更是知之甚少。
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不同方法,会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数学思考:通过探究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初步形成几何直观的能力,发展数学转化思想。
问题解决: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等积变形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4.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体会转化、等积变形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
1.
教材处理
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处理。首先引用数学文化小故事导入,在排水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捏压法、排沙法,并将练习和评价巧妙地结合。
2.教学过程
1)故事激趣,感知量感
我以故事激趣,什么是测定排水量呢? (请看模拟实验)我问学生,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呢?对,因为铁块占据了水的空间,把水挤出来了。
2)实验验证,体验量感
我让学生大胆的猜想,溢出水的体积与铁块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充分地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就出示视频,给学生验证了溢出水的体积正好等于铁块的体积——这就是转化的魔力。
我继续提问,如果铁块不完全浸没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学生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补充实验演示。
学生明白了,没有完全浸没在水里,溢出水的体积不等于铁块的体积。
从而得到了实验的关键是物体要完全浸没在水里。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经历了感知—猜测—验证的过程,初步感知量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后面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作铺垫。】
活动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用排水法测量皇冠的体积——
此处,我先让小组合作设计测量方案,然后给出了两种实验器材。部分小组使用有刻度的量筒,能力较强的小组使用没有刻度的长方体容器。
这样的安排不仅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又能让学生感悟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小组汇报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a.用量筒的,发现水位上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皇冠的体积
当把皇冠提出来,发现水位下降,下降部分水的体积=皇冠的体积。
用长方体容器的学生,皇冠放入,水位上升,上升部分的水可以近似看成一个长方体。
如此,就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了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时,它的长是长方体容器的长,它的宽是长方体容器的宽,它的高就是上升部分水的高。通过计算,也能得出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同理,皇冠取出,水位下降,下降部分水的体积=皇冠的体积
b.还有同学装满水时,发现,皇冠放入,水会溢出,溢出水的体积=皇冠的体积。
c.可能还会出现第三种情况,未满的杯里放入皇冠,水上升后又溢出了一部分,那么上升部分水的体积+溢出水的体积=皇冠的体积。
   
每当小组汇报出色的时候,我会给这个小组奖励相应的珠子。
   
随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这三种方法都是利用排水法将皇冠的体积转化成水的体积。【贴板书】
  
阿基米德就是运用排水法鉴别出皇冠是假的。因为质量相同,密度不同,体积就不同。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亲历了探究方法的全过程,从活动中体验量感。】
3)拓展延伸,发展量感
那是不是每一种物体都要用排水法计算体积呢?
 
学生会说,魔方、橡皮擦这样的规则物体只要测量长宽高,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来。
有的学生也发现了,橡皮泥可以变形,捏压成正方体或长方体,运用等积变形化为规则物体来计算体积。
我继续设疑,小黄鸭能用排水法求体积吗?学生观察发现,像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要用按压的方法,将水要没过物体才能用排水法求体积或者用排沙法来求体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资料,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都是运用了转化的思想。】
3.说练习处理
我设计了三层两部的练习,发展量感,双减要求提质减负,三层两部、自由组合、灵活选用。
   
速判标兵,让学生体会完全浸没的必要性,思辨能手,让学生再次理解排水法。运用达人,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排水法解决问题。
最后,我改编练习,现场生成,让学生既能用积少成多的策略计算珠子的体积,又能评选出优胜小组。
4.说教学评价
我充分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展示了思维的全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