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诊,应该说什么

 医文杂谈 2022-11-14

本篇是“如何看中医”系列的第3篇,(第1篇:小白如何看中医;第2篇如何中医看诊),根据临床中常见的问题,做一些简述。

复诊时候,患者说什么

一般复诊时,需要描述初诊时想要解决的问题的好转和变化的情况,治疗以后,是否好转,是频次减少,还是程度减轻,亦或是已经完全解决了,也可能完全没有变化。还有的情况是要看的问题好转了,但是也有点新的问题。要客观的给医生反馈。

举个例子,有时候一些虚的症状,如头晕心慌等,服药以后好转很多,但是有可能,因为服用了补气的如黄芪党参等,患者消化运化功能偏弱,会出现腹胀等不适,那么医生指导服后的反馈,就会及时的修改方子的构成与配比。

复诊时候,医生在想什么

有的患者很好奇,我出方子的时候会盯着处方思考良久,是在想什么。因为中药总是有偏性的,治疗就是以偏纠偏,虚了用补药,补药就会有妨碍脾胃或者上火的问题,那医生就要把处方中的用药来调整平衡,特别是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根据医生的经验,把中药的配伍调整到补气又不上火,滋阴又不滋腻,温阳又不燥,清热而不伤正气,驱寒又要兼顾阴液。我在发呆的时候就是在思索药物的平衡问题。

说一个插曲,很多患者会问,医生我可以平时泡黄芪喝吗,听说很补气。那毕竟是药,喝多了会补气太多就上火,医生用药的时候还要思考很久,才能平衡,你自己就不要乱用药了。

即便是思索良久,实际的服用后,仍然可能不跟我们的预想完全一样,可能还是会出现很多变数,患者的不适症状会改善,然后也会有一些其他小问题出现。

图片

复诊时候会出现的情况:

1、在主证好转的基础上,复诊就是及时修正这些小问题,另外,进一步加重治疗的方向,而且,患者服药后除了症状的改善,医生会再一步诊脉和看舌苔,观察身体气血以及脏腑功能的变化。

2、有的患者服用后没有感觉改变,就要依靠医生的再次诊断来判断,脉象或者舌相是不是在往好的方向转变,如果有变好,那用药的方向就不必调整,继续持续用药,有的疾病是需要一个治疗的积累量才会有质的变化。

3、当然,也有一些服药后完全没有好转,症状没有好转,舌苔脉象也没有,那我们复诊时候,可能会调整新的治疗原则,出一个全新的方子。

有时候,治疗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患者的客观反馈,是非常必要的。

一定要复诊吗?

有的患者问,我这一个方子可以喝两周吗?我来看挺不方便的,你给我多开点药吧。

如果服用后非常合适,效果很好,实在不便也可以不用复诊,就近再再抓药服用。但是如果可以,最好是复诊看舌苔脉象变化,调整一下方子,一般情况,即便第一周效果明显,有时候因为服药后脉象变了,再服用之前的方子可能也会没那么有效。

图片

我的治疗疗程需要多久?

有的问题比较常见,那么我们医生有足够多的经验来支撑,大致患者服用多久就会有效果,比如例假的问题一般需要两到三个月经周期来稳定情况。

但是有一部分患者的问题并不常见,非常个体,那么就很难明显具体需要多久或者多少“疗程”,治疗也需要跟着身体的变化。

另外,治疗的长短,在于病的轻重深浅,如果是很轻浅的问题,两三次也就好了,如果病机复杂并且深重,有句话叫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为什么我一开始效果很明显,后面变化不大?

我经常跟患者举例子,你在成绩是50分的时候,提高成绩就很容易,但是当你达到了80分想再进一步的提高成绩就比之前难很多。身体的治疗也是一样的,早期的变化比较明显,说明治疗对路了,但是后面有一些质的变化需要量的积累才可以。

中医治疗是非常的个体化、精细化的治疗,效果好是医患的共同配合,治疗方案贴合病机,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图片

执中为度,是为中医

  E N D  

微信号 : zhenjiansuibi

新浪微博:@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