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搜狐网

 踏雪寻梅zsyqqk 2022-11-14

编辑|易向

日本京都大仙院是大德寺内的二十二座塔头之一,也是临济宗大德寺派北派的本庵。大仙院由高僧古嶽宗亘在1513年创建,由于受到幕府将军及皇室的器重,古嶽禅师请到了当时最著名的艺术家们来装饰这座庭院,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绘制在方丈内的屏风画。

屏风画分为两组、共六幅,由狩野派画家狩野元信绘制。狩野派是日本室町时代中期(约为中国明代)兴起的一个画派。狩野派的作品虽是日本式的表达方式,但其画风在题材和用墨技巧上则完全遵循中国传统。

据东初长老《中日佛教交通史》一书指出,入明日僧雪舟等杨归国后,将明人设色与破墨之法传入日本。狩野元信便参酌中国传统绘画的样式和技巧、特别是宋代画风,同时兼采日本大和绘,将和汉绘画折衷,使日本画坛展开新的一页。

大仙院方丈内的第一组屏风画由两幅图构成,分别绘有禅宗公案“五祖送六祖渡江”和“香严击竹”。第二组屏风画由四幅图构成,分别描绘了“灵云观桃”“沩山踢瓶”和“三平开胸、石巩张弓”等公案故事、以及青原禅师参禅悟道的山水图。熟读《坛经》和中国禅宗历史的人对这几幅绘画内容一定都非常了解和倍感亲切。

大仙院《禅宗祖师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邓州(今河南南阳)香严智闲禅师,青州(治所在今山东益都)人。成年后,即辞亲出家,观方慕道,亲往参学百丈怀海。智闲性识聪敏,每逢酬问,都侃侃而谈,但对于自己的本分事却未曾明白。百丈圆寂后便改参师兄沩山灵祐。

沩山问道:“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

智闲被这一问,直得茫然无对。

回到寮房后,将平日所读经书搬出,希望能从中找到答案,却一无所获,遂感叹道:“画饼不可充饥。”

他便屡次乞求沩山为他说破,却遭到拒绝。沩山道:“我若说似汝,汝已后(以后)骂我去。我说底是我底,终不干汝事。”

绝望之余,智闲将自己平昔所看的文字付之一炬,说道:“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

智闲哭着辞别了沩山,开始四处行脚。后来憩止慧忠国师道场之遗迹。

一日,智闲正在芟除草木,不经意抛起一块瓦砾,恰好打在竹子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他忽然大悟。于是便急忙回到室内,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叹道:“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并作颂曰: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沩山听说了这首偈子,便对仰山禅师道:“此子彻也。”

智闲禅师后驻锡于邓州香严,教化一方,四方衲子,争相亲近。

灵云志勤禅师,长庆大安禅师之法嗣,福州长溪人。初礼大沩,久未契悟。时长庆大安于沩山充当典座。

一日经行,灵云见桃花灼灼,因而悟道,平生疑处,一时消歇。于是作偈曰: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沩山看后,反复诘问,遂与之印可,并教诲道:“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

古人讲,开悟的契机因人不同而千差万别。有言下荐得,有从缘悟得,有读经明得。诸般悟处,以从缘悟得,得力最大。因为从缘悟得需要有长期的修行作基础,是量变到一定的程度而发生的质变,而且完全是无心而得。因此,一旦从缘悟得,便永不退失。从灵云志勤禅师的悟道偈中,可以看出,他在睹桃花悟道之前,整整苦修了三十年。没有这三十的功夫,纵然天天见桃花,亦不得悟入。

漳州(今福建漳州)三平义忠禅师,大颠宝通禅师之法嗣,俗姓杨,福州人。初参石鞏慧藏禅师,石鞏常用张弓架箭,接引来机。

一天,义忠来到石鞏的法席。

石鞏向他喊道:“看箭!”

义忠便拨开胸口,说道:“此是杀人箭,活人箭又作么生?”

石鞏将弓弦弹了三下。

义忠豁然有省,便礼拜。

石鞏道:“三十年张弓架箭,只射得半个圣人。”说完将弓箭折断,扔在地上。

此时义忠禅师虽有所省悟,但还不彻,心中仍有疑团在。

后来义忠参礼大颠宝通禅师,跟他谈起当年参石鞏一事。

大颠道:“既是活人箭,为甚么向弓弦上辨?”

义忠无言以对。

大颠道:“三十年后,要人举此话也难得。”

义忠于是请求大颠:“不用指东划西,便请直指。”

大颠道:“幽州江口石人蹲。”

义忠道:“犹是指东划西。”

大颠道:“若是凤凰儿,不向那边讨(寻觅)。”

这一下,义忠心中所有的疑情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于是便起身作礼。

大颠道:“若不得后句,前话也难圆。”

义忠禅师后往漳州三平山,住山接众。

THE END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易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编微信:bnftftj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