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瑾遇难后尸体无人敢收,一双儿女被人偷偷收养,儿子后成富豪

 快乐老年435 2022-11-14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一百多年前,祖国风雨飘摇之际,民族英雄秋瑾慨然提笔,写下了这首《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然而,大厦将倾,又怎是她一人能匡扶的?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清政府的迫害下,在绍兴古轩亭口刑场被害。说是刑场,实际上就设置在菜市口,行刑时,围观群众很多,人们难以理解这个出生名门的女人为何会犯了谋逆之罪,以至于上了刑场,像男人一样被砍了头。

图1

行刑之后,秋瑾的遗体静静地躺在菜市口,正值酷暑,日头毒辣,遗体禁不住高温和日晒,眼看着就要腐烂了,却始终无人敢来收尸。

菜市场本就热闹,人来人往的,却一连几天都没人多看她一眼,路过遗体时,人们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怕沾上了晦气。

当时,清廷虽然气数将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朝廷和官员们仍有余威,以至于无人敢为一个犯了株连九族的重罪的女人收尸。

眼看着秋瑾曝尸闹市、毫无体面,她的闺中好友、反清同盟吴芝瑛坐不住了。吴芝瑛召集了一些好友,趁着夜色悄悄潜入绍兴城内,将秋瑾的遗体偷了出来,避开清廷耳目,悄悄安葬了她。1908年时,又将秋瑾墓移到了杭州西湖的西冷桥附近,让她独享此地风光。

图2

吴芝瑛是何许人也?她为什么敢替秋瑾收尸?秋瑾慷慨就义后,她的丈夫和孩子们如何了?

秋风秋雨愁煞人

“说吧,你还有什么遗言?”1907年7月13日,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受审。山阴县令李钟岳很同情这个女子,因此,在处决她之前,特意问她是否还有话要留给家人。

没想到,秋瑾只是倔强地挥笔写下七个字“秋风秋雨愁煞人”。短短七字中,无一丝儿女情长,也不带任何的对人世的留恋,只关乎家国大事,只忧心山河飘摇。如此胸襟,令李钟岳羞愧不已。

当年主持这场审讯的,是浙江绍兴府知府贵福。他本来算是秋瑾的朋友,曾在秋瑾创办大通学堂时为其题字“竞争世界,雄冠地球”,还曾和学生们合影留念。然而,他却在秋瑾打算组织武装起义之后,迅速带人围堵大通学堂,将秋瑾缉拿归案,并亲自讯问。

然而,秋瑾在整个审讯过程中紧咬嘴唇,一言不发,甚至在贵福问及同党时,当场指出贵福同自己关系匪浅,令这位两面三刀的清廷官员尴尬不已。

审讯过后,尽管没有得到确凿的谋反证据,贵福擅自伪造了一份完美的证据,并强迫秋瑾按下了指印,随后擅自通过电报请示了自己上司——浙江巡抚张曾扬,要求迅速处死秋瑾。因贵福擅作主张、公报私仇,秋瑾才会血染古轩亭口,践行了“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的信念。

图4

事后,李钟岳在愧悔之中选择了上吊自杀,贵福则在谩骂声中改了名字,偷偷溜到了安徽改任宁国知府。

短短4年之后,1911年,辛亥革命的枪声在武昌响起,无数仁人志士竞相拿起枪杆,击碎了贵福等人的春秋大梦,也告慰了秋瑾的在天之灵。

休言女子非英物

秋瑾,字竞雄,号"鉴湖女侠",1875年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她的父亲是时任官湖南郴州知州的秋寿南,秋寿南出身于浙江萧山的名门望族,为人温和儒雅,重视子女的教育。

小时候,秋瑾和哥哥一起上私塾,学习四书五经,尤其醉心史书。闲暇时,她还常常和哥哥们学习骑马、击剑,与其他的大家闺秀不同,秋瑾不仅饱读诗书,还身强体健,没有旧文化里推崇的弱柳扶风之态,唯有新时代的康健强装之姿。

图5

1894年,秋瑾长到了19岁,已经是一个娉婷秀雅的少女了。到了适宜婚嫁的年龄,尽管渴望自由,但她仍旧遵循父亲的安排,和王廷钧成了亲。婚后,王廷钧在湖南湘潭开设了一家“义源当铺”,靠经营当铺的生意养家,秋瑾也随丈夫搬到了湘潭。

1897年,秋瑾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王沅德。1901年,她又为丈夫生下了一个女儿,乖巧可爱,叫做王灿芝。此时,秋瑾和王廷钧已经成婚多年,儿女双全,本该和睦恩爱,携手余生,却突然出了问题。

原来啊,1990年时,王廷钧得到了一个京官的职位,举家搬迁,安定下来之后,王廷钧就被京城的乱花迷了眼,整日和狐朋狗友们在戏园子、花柳巷里鬼混,夜不归宿,忽略了妻子和一双儿女,这让秋瑾非常苦恼。

图6

恰在此时,秋瑾遇到了吴芝瑛。吴芝瑛别号“万柳夫人”,是无锡名士廉泉的夫人,出生书香门第,曾是曾国藩的入室弟子,在书法上很有造诣,著有《鞠隐山庄诗集》。

吴芝瑛作为名家之徒、名士之妻,思想非常开明,热衷于学习新鲜事物,对西方新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她告诉秋瑾,男人和女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假如她的丈夫对婚姻不忠,那她也该撂开手,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

图7

秋瑾若有所思地听着这些新鲜的学说,很快开始穿男装,像丈夫王廷钧一样出入戏院,还和丈夫提出自己想去留学。在无数次争吵之后,秋瑾逐渐占了上风,

危局如斯敢惜身

1904年,秋瑾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孤身一人前往日本留学。临行前,她当掉了全部嫁妆,以此凑齐了留学的费用。此外,她提出和王廷钧断绝关系,一儿一女都留给王家抚养,但此后,自己再也不受王家约束。

来到日本后,秋瑾终于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她勤奋学习,积极交友,认识了鲁迅等进步人士,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影响下,秋瑾接触到了更多的新思想、新观念,为日后回国开展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图8

1906年,秋瑾学成归国,创建了共爱会,号召女同胞们站起来,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勇敢地追求男女平等,并积极参与到革命中去。

1907年,《中国女报》正式成立,秋瑾是这份独一无二的女报的主要负责人,她颇有雄心壮志,不断践行着自己的理想——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更美好、更平等的社会。

图9

当清廷逮捕革命人士的风声传出时,为了避免连累家人,秋瑾毅然与王廷钧离婚。王廷钧此刻已经回心转意,但他始终是富贵之家的少爷,从不懂得什么时代大势,只是暗暗为秋瑾担心。在秋瑾被害后,王廷钧甚至不敢前去为她收尸,令人唏嘘。

从“秋瑾之女”到“东方女飞将”

秋瑾就义后,王廷钧内心愧悔万分。原来,当秋瑾远赴东瀛留学后,王廷钧就已经开始后悔了。他后悔自己不珍惜夫妻情意,后悔自己曾经的堕落,也痛恨自己的懦弱。

悲痛和愧疚几乎拖垮了王廷钧的身体,他一蹶不振,借酒消愁,无心打理家族生意,也很少照顾儿女。1909年,秋瑾离开两年后,她的丈夫王廷钧也随之而去了。

图10

秋瑾去世时,她的小女儿年仅六岁,大儿子也才10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却不得不接受父母接连离世的悲剧。

幸而秋瑾生前曾经和谢涤泉的续弦夫人交好,1904年时就让女儿王灿芝认她为养母,此后,秋瑾忙于革命事业,谢夫人对王灿芝多有照顾,教她读书认字,将来继承母亲的未竟之志。

秋瑾出事后,谢家生怕她的女儿被人盯上,便派了一位邓姓女仆将王灿芝偷偷带回湖南湘潭。后来,王灿芝被养在祖母膝下,家教极严,这使她的一言一行都与秋瑾十分相似,性格也豪爽洒脱,自称“小侠”,喜欢舞刀弄枪。

图11

15岁时,王灿芝偷偷跑到当地的武馆里,向武艺高超的王大老倌拜师学艺,并坦言:“我从小就羡慕侠客那一流人物。我觉得学精了武艺,专为人间抱不平,把那般贪污横暴的人杀一个干净,这是一件多么痛快的事!”不过,当时她年纪尚小,最终没能找到杀母仇人,只得暂时作罢。

不过,她并没有放弃报仇。1920年,王灿芝为了逃避与曾国藩后人定下的“娃娃亲”而只身来到上海,如同母亲当年一样,背井离乡,心怀壮志,进入了为纪念秋瑾而创立的“竞雄女校”学习,后来考入上海大夏大学行政系。

1927年,王灿芝打算接任竞雄女校的校长一职,当时,她广纳贤才,扩大了学习的规模,让更多女生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图12

但王灿芝并不满足于此,她渴望做更多的事,渴望像母亲一样,参与到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去。1928年时,她幸运地得到了政府资助,有机会去美国纽约大学攻读飞机制造与航空技术。她打定主意,一旦学成归来,就回到祖国投身航空事业建设。

1930年,王灿芝毕业回国,成为了我国历史上首位女飞行员,先后在政府航空署、航空学校任职任教。

此时,她已经摆脱了“秋瑾女儿”的名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当然,她从没忘记自己的身份,无论过去多少年,她心里始终有着报仇的想法,只是在暗中查访,等待时机。

图13

终于,王灿芝在1931年时得知了杀母仇人贵福已经改名赵景琪,如今藏身于长春市,便打算动身前往长春手刃仇人。

然而,不久之后便发生了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家国动荡,这阻碍了王灿芝的复仇计划。她留了下来,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飞行员,践行了母亲的遗志,投身于一场新的革命,以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

从“秋瑾之子”到湖南富商

而秋瑾的儿子王沅德,也有着与母亲相似的性格,锋芒毕露,常怀壮志。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年仅14岁的王沅德为了成为和母亲一样勇敢的人,毅然加入同盟会,为革命尽着自己的一份力。

辛亥革命后,由于年纪太小,其他成员纷纷劝他继续上学,免得荒疏学业,于前程不利。于是,王沅德回到了学校,几年后考入了上海正风大学。毕业之后,他在湖北省汉口《江声日报》、湖南文史研究馆等担任文职,雅好诗文,文风颇有母亲的风采。

工作几年后,王沅德意识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当务之急是要发展实务,重视教育,这样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培养更优秀的下一代。因此,他打算从家族生意开始,学习经商。

图14

由于王家在当地人脉很广,商铺众多,他很快就熟悉了经商技巧,并善于创新,敢于投资新兴产业,如电灯等。不久,他就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意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

在此后的人生中,王沅德担任过湖南湘潭电灯公司董事长、湘潭膏盐矿董事长,湘潭当地的绸缎庄、盐店等大多有他的股份,中年时,他就成为了湖南首富。

赚得盆满钵满之后,他也不忘支持教育,当妹妹担任竞雄女校校长时,他就给学校捐过3000块,这在当时可算是一笔巨款。

抗日战争期间,王沅德加入了"民革"组织,他乐善好施,常常仗义疏财,也十分乐意资助各界革命人士,对共产党更是倾囊相助,从不吝啬,在湘潭名声极好,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儒商”。

图15

商人逐利本是天性,然而在王沅德却少有铜臭味,他一身正气,家财万贯,却从未将金钱视作一切。他始终记得,自己是秋瑾的儿子,理应成为像母亲一样心怀天下、匡扶正义的人,否则便是有愧于母亲,有愧于天地。

王沅德和王灿芝作为秋瑾的孩子,虽然幼年时期失去了父亲和母亲,但他们仍然坚强而积极地成长着,从未自轻自贱,也从没有踏上歧途。

长大后,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打拼出了一片天地,算是实现了秋瑾“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壮志,和母亲一同,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假若秋瑾在天有灵,大概也会感到欣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