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铜|商代早期·​兽面纹斝|摄于上海博物馆

 胡繎文博笔记 2022-11-14 发布于陕西

兽面纹斝,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中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展出了几只早期的青铜斝,最早的一只是夏代晚期的“连珠纹”斝——连珠纹、弦纹就是那个年代青铜器的主要纹饰,简单,原始,古拙。这只兽面纹斝是上博展出的第二古老的青铜斝。

斝,读“甲”,是商周时期流行的“盛酒器”。部分器物出土时底部有灼烧痕迹,据此推测斝也有温酒功能。斝通常为敞口、两立柱、有鋬。三足或四足,三足的多见,四足只在书中看到过。上博展出的斝中没有找到四足的。书上说,安阳出土有四足斝,所以很想去河南的博物馆看一看。斝即有分裆,也有连裆。分裆的腹底部通常为中空袋状,像个鼓囊囊的大口袋,或者叫,类似于鬲,底足受热面积更大,更方便加热。连裆的一般是平底下直接为实心的锥状足。早期斝,平底连裆的比较多见,比如上博展出这一个展柜展出的商代早、中期斝,都是平底器。夏代晚期的那只最古老的斝,是个接近于袋足的,线条优美的曲面底。

关于纹饰。上博展出的那几只夏代晚期的青铜器,最复杂的纹饰是“云纹鼎”上那几笔“云纹”,其余基本就是点缀几粒乳钉纹、几匝凸弦纹。这件商代早期的斝,看起来也已经不是很早期了。有只商代早期的兽面纹鼎,纹饰更接近于夏晚期的那几件器物,刚学会写字的小学生的笔触。这件斝,已经有了相当精细的浮雕样兽面纹。

这件斝,敞口束腰,腰下腹部向外鼓出——或者说,鼓腹上面长出一个大喇叭口。平底,接三只外撇的粗壮的三棱锥形足。两只“7”字形柱立于口沿两侧,一只完成弧形的窄条鋬,由口沿下侧接与器物腹部。内束的腰部,一圈窄带区域内,饰有简单但已经十分精美的浮雕状兽面纹,两粒横置的长椭圆形乳钉为兽目,亦可见阴线勾勒出的兽鼻,抽象中透出逼真,神秘而庄严。

整件器物,器身显得敦实矮壮,三足则修长而粗壮,使得整件器物很有力量感,古拙,但也不失灵动。一件漂亮的早期青铜器。

图片均由博主摄于上海博物馆

如感兴趣可亲自去博物馆,一饱眼福

(大宝贝天天见,第一百九十二天)

………… 

都看到这儿了,不点个在看点个吗?
欢迎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