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学赏(3)》

 天宇楼33 2022-11-14 发布于四川

说明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一书,是以陈莺为第一作者,由陈莺、陈逸民和姚创立三人合作的一本科普类文物书籍,出版多年后,深受读者的欢迎,今天起,我们全文连载本书,以供还没有购买本书的读者阅读。

今天发表第七章(3)

7 良渚玉器的纹饰(3)

7-8是反山17号墓出土的玉琮上的兽面纹,7-9是瑶山遗址出土的玉琮上的兽面纹,7-10是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的玉琮上的兽面纹,7-11是浙江江南水乡博物馆收藏的玉琮上的兽面纹,7-12是也是浙江江南水乡博物馆收藏的玉琮上的兽面纹,7-13是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玉琮上的兽面纹,7-14是反山遗址14号墓出土的玉琮上的兽面纹,7-15是上海金山亭林遗址出土的玉琮上的兽面纹,这些不同玉琮上的良渚玉器纹饰揭示了神人兽面纹不断演变的过程,从图上明显可以看出,玉琮上的兽面纹,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化的演变,也是一个从写实到抽象的演变过程。

图片

7-8  反山17号墓出土

图片

7-9  玉琮浙江余杭瑶山遗址出土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借展

图片

7-10  神面纹琮福泉山出土

图片

7-11  江南水乡博物馆

图片

7-12  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图片

7-13  浙江博物馆

图片

7-14  反山14号墓出土

图片

7-15  神面纹琮上海金山亭林遗址出土

7-87-15虽然各有不同,但可以看出其中的承继和发展脉络。为了让读者对这种变化了的神人兽面纹有一个十分明晰的认识,我们列出一个较为复杂的玉琮上的兽面纹,如7-16所示,可以看出,良渚玉琮上的兽面纹是由神人兽面纹演变而来的。在7-16玉琮的角上,以角棱为中线,分两节刻有一个简化的两两对称的神人兽面纹。这种立面对称的工艺技法,也许就是良渚先民的创造。玉琮的上节为人面纹,神人头顶饰以两组弦纹,两组弦纹中间用刻划细腻的螺旋纹相隔,弦纹表示冠帽,重圈为眼,外圈为小三角形的眼角,眼下有凸起的矩形面,凸面上有几何纹以表示神人的阔嘴;玉琮的下节为一兽面纹,显目的卵形眼睑构出了兽面最明显的特征,里面也是重圈为眼,鼻被塑成桥形的凸面连接两眼,鼻下另一凸面表示兽面的嘴。在所有凸面内,都刻有弧线和短直线,这种细密的线条是良渚玉器纹饰的一个重要特征。车广锦先生最早读出了这种两节玉琮上的兽面纹。[1]

图片

7-16  兽面纹说明

读懂7-16玉琮上兽面纹的纹饰含义及其特征,就能理解7-87-15各类玉琮上兽面纹的内在联系。7-87-16相比,也是一件两节玉琮,上节为人面,下节为兽面,图形基本相似,区别就在于表示嘴的凸面内有弧线和短直线,而卵形眼睑内没有。7-9不仅刻有云雷纹、弧线和短直线,且表示嘴的凸面明显高于琮面,而且还在上节的人面中,把重圈眼省掉了。7-10的兽面纹饰和7-8相似,但凸面较为突出,且大眼睑的周边没有前者那样凸出。7-11、图7-12、图7-13以及图7-14虽然琮面上细小的纹饰略有不同,但基本图案却大致相同,即都把兽面给省掉了,只留下上节的人面。当然它们凸面的雕刻深浅也各有千秋。7-15是最为抽象的一个神人兽面纹了,它不仅省略了下节的兽面,甚至把重圈眼也完全省略了。这种最简约的神人兽面纹一般只会出现在高节琮或琮式玉管上,如果在其他玉器上出现这样的纹饰,一般可以断定为仿品。

把握神人兽面纹的演变过程,对于良渚玉琮的鉴定大有益处。如果读者能触类旁通,在其他器型上发现类似的图案,也应该能读懂读对,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图片

7-17  浙博藏品

图片

7-18  浙江博物馆藏

图片

7-19  瑶山2号墓出土

7-177-19则是良渚玉器神人兽面纹演变成兽面纹后在不同器物的表现。从这些图上可以得到十分明确的信息,神人兽面纹一定雕刻在良渚玉器最显眼的部位。

[1] 车广锦:《良渚文化玉琮纹饰探析》,《东南文化》1987年第三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