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梗阻尿无力,前列腺增生,重在「行气」:气者,人之根本也

 山峡泉63rvb47f 2022-11-15 发布于湖北

《素问》所载:“肾为水脏,主津液,”《内经》亦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则出矣”。肾与膀胱司决渎,共主水道之通利。

“气者,人之根本也”“阳化气”说明气的推动、激发作用贯穿于气化过程的始终,气化过程即能能量转化之过程,若阳气虚弱,则气化无权。

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运化水谷来滋养先天,反之,若先天不足亦能影响后天之功能。

如肺肾之气失于濡养,使肺的肃降,肾的气化功能异常,进一步阻滞气机,使水运不畅,停聚为水湿之邪,水湿藴结膀胱,则小便不利,故癃闭产生。

【回顾一则医案】

汪某,男,59岁,公务员。半年前出现了尿急、夜尿频数,小便淋漓不畅,排尿无力,腰膝酸软,自觉下腹部有憋胀感。

见患者面色暗淡,神疲乏力,伴有腰膝酸困,情志易怒,夜尿5-6次,尿急迫,尿不尽,手脚心发凉,舌质暗,苔白腻而滑,舌下静脉迂曲,脉沉涩。

四诊合参,中医诊断癃闭,辨证为脾肾阳虚兼血瘀,治以温肾健脾,助阳化气,活血化瘀。

处方:柴胡、桂枝、龙骨、牡蛎、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车前子、附子、炙甘草、川芎、杜仲

患者服7剂后复诊,诉小便频数较前好转,尿无力消失,腰膝酸困稍有缓解,仍见畏寒肢冷,上方加干姜、淫羊藿,续服7剂。

小便频数消失,排尿如前,怕冷明显改善,于二诊方再进7剂,以进一步巩固疗效。

该患者年过花甲,脾肾亏虚,临床则见疲乏气短、畏寒怕冷,舌淡胖兼水滑证属阳虚之证,故选附子、桂枝、干姜、淫羊藿补肾助阳之品。

柴胡疏肝行气、使肝气调畅;龙骨、牡蛎收敛固涩;山药益气健脾,以“后天滋补先天”;山萸肉滋肾益精;车前子清热利小便。

炙甘草缓肝急,益气健脾;川芎行气活血、止痛;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生地黄清热养阴,加车前子、茯苓协同干姜、附子、桂枝健脾利水、助阳化气。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利水之品携温阳之药进入水中,阳热之气蒸腾,气化一行,水湿自然代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