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兖州颜庙文庙初考

 日月存心 2022-11-15 发布于山东

兖州颜庙文庙初考

杜心广


古九州之一的兖州,是有着四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最先建立孔子庙、颜子庙的儒教文化名城。

一、城南陋地村颜庙

春秋时期,鲁国瑕丘(今兖州)城南八里一带,由北往南五个村庄为颜子故乡陋地村,即颜子自称有郭外田五十亩足可以给 粥之地。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追赠颜子为“兖国公制”,即是因为颜子是兖州人士。并在颜子的故乡陋地村和兖州城南陋巷两处同时为颜子封地建庙,全称为“兖国公庙”。
宋太祖建隆三年(960)在城南陋地颜庙一侧建“颜子书院”。封颜子为“兖国公”,邑人于此之祠,历代奉祀。
清光绪版《滋阳县志》记:“颜子书院在城南陋地村。唐封颜子为兖国公,初立祠于此,历代因之,后移祠入城,即于旧址建书院”。(注1)
陋地村颜庙原址,在今兴隆庄镇三官庙村路东。由庙门、前后大殿组成,前殿神龛内供奉颜子坐像,旁有一书童侍立。院内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槐两棵,古槐上有古藤缠绕,颜庙为红墙灰瓦。庙两侧原有颜子祠和颜子书院。
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贾凫西赋诗赞《修陋地颜庙》曰:
“陋地遗址古树荫,一瓢乐处有谁寻。而今识得斯文在,忍效悠悠陌路心”。
清乾隆中期,知县夏晓春赋诗《陋地村颜子庙》赞曰:“陋地在南城,赫然颜庙飞雕甍”。从中可以看出,此颜庙为唐代皇封官祀庙(注2)。
陋地村颜庙住着主持供奉祭祀颜子的颜氏圣裔翰林国史院五经博士,即史称颜氏大
的碑文资料。那是樊先生在二十年间不顾酷暑天寒、风吹日晒、蚊叮虫咬,趴在一块块古碑前细心抄写、精确测量、编撰、点校、整理后由兖州政协文史委出版发行的,这是他留给兖州人民的精神财富,传承给后世将弥足珍贵。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兖州的政协委员们就多次联名写提案,呼吁保护兖州的古碑刻,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除一部分名贵碑刻置于博物馆地下室保护外,兴隆塔西侧的古碑刻依然在那里任凭大自然的破坏!笔者再次呼吁有关部门关心、保护一下兖州这仅存于世的文化遗存吧!把古碑刻清理后分类展示供热心文化的人们学习、临摹、观赏,在那么多空闲的文化建筑里,给古碑刻留出一点展示的空间来吧!不要让这数千年留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近几代人的眼前就消失掉,让后世的子孙再也无法看到、感受到兖州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 
宗户,定于兖州时期的颜庙主祭人,除主持大小祭祀活动以外,他们还负责陋地村祭祀田的管理和收租事宜,和掌管兖州城南陋巷以北颜庙的祭祀活动。
民国年间,由居住在漕河乡东曹村颜氏大宗户、颜子七十七代孙颜世德掌管陋地村颜庙祭祀,和祭祀田的管理和收租事宜。
清同治年间,为保证兖州陋地村颜庙祭祀不受地方政府摊派的干扰,孔子第七十五代孙、衍圣公孔祥珂亲书“复圣庙优免役车杂差”碑记,并勒石于颜庙门前。衍圣公孔祥珂在碑记中说:经考证陋地村自古即颜子故乡。为兖州即是颜子故里作以权威性的定论。其碑首曰:“且自来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历汉唐宋元以迄于今,凡释典太学,皆诏以颜子配享,则是复圣颜子与至圣先师,固同均在祀典。查兖郡城南八里南砂社陋地村,为颜子郭外田五十亩(之地),载在《县志》,隆以庙享,其来旧矣!”(注3)

二、滋阳颜庙和县文庙

原滋阳颜庙在古瑕丘城南陋巷以北(今兖州六中院内),为唐开元年间,封地建庙。清光绪版《滋阳县志》学校志序曰:“天下学宫祀孔子,而滋阳学宫则专祀颜子,今仍为颜子建阁别祀,不仅列为配位。盖自唐追封颜子为兖国公因为立庙而故老相传:
颜子是邑人云。………又况地接尼山,居邻陋巷,过井而兴怀,瞻庙貌而起慕。”(注4)以此证明滋阳县是唐开元二十七年(739),玄宗皇帝颁发制诰,追赠颜子为兖国公制后,颜子受封公爵伊始,在颜子故居陋地村和滋阳城南陋巷以北同时封地建庙的,此乃全国建颜庙之始也。滋阳县颜庙是最早由朝廷敕建的皇封官祀庙,初名“兖国公庙”,由颜子嫡传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持祭祀。(注5)
宋建隆三年(962)因颜庙岁久凋残,太祖赵匡胤下诏:重修兖州城南颜庙(注6)。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进封颜子兖国公制。
随着历代帝王对颜子的敕封的不断提高,颜庙的建筑规模和祭祀规格也逐渐提高。元朝消灭南宋之后,实行汉化统治,尊孔崇儒超过了任何朝代,为提高颜子孔门首徒,德行之首的地位,元至顺元年(1330),元明宗进封颜子为兖国复圣公制,并在曲阜孔庙之左建起了规模宏大的皇封官祀颜子庙,随后颜氏圣裔翰林院五经博士定居曲阜,每年祭祀往返于曲兖之间主祭,形成了曲阜、滋阳官祀颜子庙并存的局面(注7)。从此颜庙更名为“兖国复圣公庙”。民国年间的曲阜颜庙奉祀官颜世镛夫人兖州人侯明先曾说:“一直到民国年间,祭祀颜子的程序都是先兖州文庙后曲阜颜庙。”
但在中国历史的大环境中,曲阜与兖州有着根本的区别,曲阜是全国闻名的儒教圣地,而兖州自古是兵家必争的古战场,曲阜颜庙伴随着历代帝王祭孔的同时去祭祀颜子,其庙的规模越建越大,而兖州的颜庙也和其他古建筑一样,饱受战火的摧残。元代末期颜庙建筑已毁坏殆尽,“毁于兵燹,沦为瓦砾、荆棘之地”。
明朝洪武初年,鲁王朱檀就藩兖州,废州设府。兖州同知朱公、米公和徐良仁率先捐资并发动县内士绅或助以财或资以力,在原颜庙遗址上重修颜庙,历时四年竣工,滋阳县知县在颜庙内设县学宫。
《陋巷志》卷六记:明洪武十年丁巳(1377),重修颜庙落成。孔、颜、孟三氏学教授司教授陆焕然和鲁王府长史溧阳王朱贞,先后撰《重修滋阳颜子庙碑》各一通。陆教授在碑文中盛赞重修后的颜庙:“坛台、石阶焕然一新,圣像俨然如生,衮服金碧灿烂。”溧阳王朱贞在碑文中称颜子为兖郡邑公:“实生於其乡,受封斯土,庙之於学,稽之祀典。……自汉唐肇封兖国,位列上公。……以享帝王褒宠之仪,较位诸配享亦公异矣,顾瞻祠宇规制仄。”溧阳王在此更进一步阐明颜子是兖郡邑公“实生于其乡,受封斯土”。这是明代初期官方关于颜子是兖州人的重要证据之一。
清康熙十一年,(1672)版《滋阳县志》记载:“明永乐七年(1409),明成祖朱棣钦派礼部员外郎饶晞专程到滋阳颜庙祭祀颜子,并奉圣命书:“御祭复圣兖国公庙”御敕龟趺螭首碑表其里居。御祭碑立于仪门之后,碑文曰:“成祖文皇帝遣官致祭祝文,维永乐七年岁次乙丑二月甲戌朔月二十二日乙未,皇帝遣礼部员外郎饶晞等致祭於兖国复圣公。今予巡狩北京道经於此,谨遣人以牲醴致祭,惟神其飨之。
《陋巷志》卷一像图志特为此御祭碑论曰:“古帝王之於贤者,莫不表厥宅里,以树风声,立之祠宇以崇报飨盖,以发幽阐,微昭示区宇炳哉,烈矣。况乃羽翼圣真,师表万世者哉!是故庙廷环丽天藻,昭乘墟墓爵葱,山川映秀,而兖郡旧封即庙之庠,此又特逵之,典海内所仅见者。所以褒扬圣哲风劝人流一何盛哉!
由此来看,自唐以来,为颜子在“兖郡旧封即庙立庠”。历代帝王尊颜子为贤者,莫不在颜子的故乡“表厥宅里,以树风声,立之祠宇,以崇报飨盖”。此为《陋巷志》中,皇帝钦定兖州为颜子故里的重要佐证!(注8)
鲁王宗室镇国将军朱当氵眄赋诗赞颜渊古庙曰:
“复圣当年志,安贫陋巷居。名高诸子德,胸富五车书。庙貌今仍在,箪瓢乐有余。缅思真好学,瞻拜一踌躇。”
明正德十二年(1517),兖州知府童旭东拓基地,迁复圣殿居中堂斋仓社,以次兴建如制。嘉靖、隆庆年间知县又多次重修颜庙,增建“克复”、“明诚”二堂。至此天下学宫,惟有滋阳专祀颜子。滋阳八景《颜渊古庙》为其之一。(注9)
明嘉靖年间,滋阳县颜庙又岁久失修,知县杨公与众乡绅捐资重修。湖广按察副使,邑人蒋希孔撰《重修颜子庙记》,其中赞修缮后的颜庙“轩豁壮丽,翼翼改观”,面对修缮一新的颜庙,海以内将指之曰:“是无负于颜子之乡人也”!在此蒋希孔称颜子为“乡人”。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兖州知府吴汝显因为滋阳县向来只有府文庙。没有县文庙,于制度不合,乃改颜庙为县文庙。在原颜庙后另建颜子阁专祀颜子,将原复圣殿改为大成殿供奉至圣先师,各修建东西两庑,安置配享。在更正祀典后,又修葺庙内建筑和增添祭器。
南京户科给事中、邑人任彦蘖撰《滋阳县学更正祀典记》,文中赞鲁王及兖州知府,知县等官员士绅,重道崇儒,好义乐施,捐资重修县文庙。那重修后的县文庙和颜子阁“规模壮丽,画栋之崇严,不让于殿宇之巍峨。又增祭器如数,其少牢祭品,皆如府庠制,复圣祭仪仍旧无减,其乐舞歌章,俟续举焉。”
清雍正十年(1732)滋阳县文庙又进行一次大的修缮。著名文人牛运震撰《重修孔子庙记》,文中盛赞重修后的县文庙:“滋庙棂星隆起岿然,与阙里大庙丽峙。……袐殿清穆,广廊高明,松柏肃肃又动荡之。”由此可见滋阳县文庙,颜子阁内不仅殿宇巍峨还有苍翠的古松柏树。牛运震在碑记中,为自己生长在颜子故里而倍感自豪和荣幸,“生长得近先圣区址幸甚,邀福于先圣先贤。……惟滋人世世万子孙之光宠,其盛水源,敦厚大道,脉发一夫,作善万世归仁。”(注10)
清朝末期,县文庙和颜子阁的面积是南北长46丈5尺约279米,东西宽16丈8尺约101米。县文庙座北朝南在今文庙街路北,文庙大门为月城、城门式大门,大门上有石匾,上刻“万仞宫墙”四字,往北是石雕棂星门和戟门。棂星门两侧对联是:古今文章主,历代帝王师。与大成殿、颜子阁同在一中轴线上。
棂星门、戟门以北是月桥和泮池,两旁左为宦迹祠,右为乡贤祠。大成门以北是明伦堂、大成殿,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大成殿以北是颜子阁又名遵经阁,颜子阁以西是敬一亭。遵经阁东西两侧各有崇圣祠、博义斋、约礼斋、县学宫、学仓、号舍等建筑。
大成殿神龛内供奉至圣先师孔子,颜子阁神龛内供奉复圣兖国公颜子。每年二月和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全县文武官员齐聚文庙拜庙祭孔、祭颜,又称为“丁祭”。祭祀时礼仪隆重,祭品丰厚,乐舞歌章共鸣,气氛肃穆庄严。
滋阳县文庙、颜子阁古建筑群,建筑格式与曲阜孔庙大致相同只是小了很多。它是兖州历史古建筑群重要的组成部分。那红墙碧瓦的大殿飞檐翘角,黄琉璃鸱吻砖雕和走兽,装饰在脊背和戗脊上,各檐角下垂风铎,远远望去金碧辉煌。大殿内的大圆柱以朱红罩漆,重梁起架、雕梁画栋,色彩鲜艳,工艺精湛,巧夺天工。县文庙、颜子阁内除御祭龟跌螭首碑外还有几座明清重修的古碑,东斋曾有明朝鲁宪王书乾宫识言叙小方碑二通。(注11)
滋阳县文庙、颜子阁主要建筑大多毁于战火,剩余部分解放后被文庙小学使用。1953年滋阳县政府在文庙广场召开斯大林逝世追悼大会会场右侧是颜子阁,1954年的县文庙小学照片可看到文庙建筑。

三、兖州府文庙

三国时期,魏黄初元年(220),文帝曹丕重道崇儒,下诏鲁郡修孔子庙,置卒吏百户守卫之,又于庙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
齐王正始二年(241),齐王曹芳遣太常寺卿以太牢祀孔子,以颜渊配享,此为国学释奠孔子由弟子配享开始,也是史书上记载兖州建孔子庙以颜子配享之始。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兖州刺史李珽(在兖州孔庙),始建圣像雕塑,十子侍侧,盖列于四科也。(注12)
我国自唐宋盛世,尊儒教为国教。唐咸亨元年(670),唐高宗李治下诏:全国皆修孔子庙。(注13)由此来看兖州的州孔庙比全国建孔子庙要早450年的历史。
明朝洪武年间,鲁王就藩兖州后,兖州由州升府,孔庙又有扩建,改称为府文庙,并增设府学宫。府文庙位置南起在今建设西路与新世纪路交叉路口往西至乔家街西,北至文化西路市农业银行后墙,占地约0.6平方公里,有六进院落组成。
府文庙建筑格式,与曲阜孔庙略同,只是要小很多,红院墙,绿琉璃瓦覆顶,有东西栏门和庠门。兖州人亦称府文庙大门为“龙须门”。
兖州府文庙大门前有一石碣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八个大字,往里不准车辆通行。大门为城砖砌的三个券门,称“太和元气门”。券门起脊屋形,正中券门上方有一石匾,上刻“太和元气”四字。门两侧为八字形墙,两旁各有一大石狮子。进券门北行至大成门之间为“神路”。神路长400米,宽20米,神路上一侧有孔子在前,颜子在后的“孔行颜随”石像。大成门两侧有古碑,东侧是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九月,元成宗皇帝加封孔子制诰碑,为府文庙内最大的龟趺螭首御制碑。元御碑后有一养鱼池。大成门前有镶着砖雕的影壁墙,墙中间有一用石栏杆围着的太湖石。大成门两侧有一对比太和元气门小一点的石狮子蹲踞在门两旁。大成门亦称为“仪门”,中间一个正门,两旁各一个小门,红漆大门上都有泡铜钉,平时只开小门,只有到二、八月丁祭和每月初一、十五全城文武官员来拜庙祭孔时,才开正门。
大成门以北是象征着儒家思想“孔泽流长”的半月形泮池,上有三座青砖砌成的拱桥,桥两侧有1米多高的花墙。泮池东北角有三间客厅。泮池以北为戟门,戟门下有名碑二通。一通为北魏兖州刺史使尹贾使君碑,神龟二年(519)四月立,并额俱正书。书法神兴超俊,庄美精能,多有拓者,字迹已斑驳难辨,碑侧有翁方纲跋语(此碑解放后被曲阜征集,现存汉魏碑馆)。另一通为清康熙年间,兖州知府金一凤所书,一笔写成“龙门”两个大字,也有人专来拓存。
府文庙大成殿前檐下,悬挂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巨匾。正间神龛内供至圣先师孔子塑像和牌位,左右两侧是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四圣配享,东西间内供奉闵子骞等十二哲配享。
大成殿后墙上嵌有唐朝贞观年间,任唐太宗秘收监的著名书法家虞世南所书“攀龙附凤”四字楷书体碑,每个大字高尺许。唐碑下有“指南”二字碑,正对北面的明伦堂。另外大成门内西山墙下,砌有丙申进士、府学教授吴步翰撰并书的一通卧碑,府堂内还有元至元二十三年五月立的“兖州学记碑”正书;东庑有元至正十四年立的“重修庙学记”正书残碑,止余上半部分。
大成殿后,便是明伦堂院和藏书楼。明伦堂亦名府学宫。我国传统是以儒教为国教,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所以各地文庙于大成殿后置“明伦堂”祭祀孔子。府学最北端的藏书楼内收藏了很多历代儒家经典著作,全为古籍孤本、善本、木版刻印、石版刻印线装本古书。
崇圣祠在大成门以东,入东庠门往北。崇圣殿内祀有孔子之父叔梁纥等塑像。清雍正初,追封孔子祖五代为王爵,设祀于内,将启圣祠改为“崇圣祠”。崇圣祠内有著名的宋代龟趺螭首御祭碑一通。上段刻宋真宗赵恒赋“夫子赞” 碑文,下段刻“先师行教图”一幅。
崇圣祠北是文昌殿,殿内供奉梓潼文昌帝君铁像。大成殿西是乡贤祠,前后各有三间拜殿奉祀乡贤。清制、学者、绅士有品学、德性为地方所尊崇者,殁后入乡贤祠奉祀。如明代山东按察使刘子钟;礼科、兵科、工科给事中韩智;安徽毫州知府王沂;清朝刑部郎中、福建邵武知府颜光是;浙江台州、金华知府张庭桦;临清县训导王珂等三十三人入祀乡贤祠。
府文庙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早晨祭孔,届时知府、镇台、道台、知县的文武官员衣冠整齐地前来拜庙,他们按文东武西站在各自的定位,肃立于大成殿前的乐台之下。文庙和府学的内学官中有一个司仪,当年名曰“喝礼生”主持祭孔仪式。司仪立于乐台之上,领主祭官到神位前上香进爵,读祝焚白,行三跪九叩头拜礼。每年的二、八月丁祭日,祭孔仪式更为隆重,在丁祭前十天,祭祀官派人到集市的行户家准备上好的牛、猪、羊太牢祭品,不得有误。祭祀时场面恢宏、庄严肃穆,鼓乐齐鸣,旗幡招展,一招一式都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标准的祭祀程序进行。
清朝末年,因连年战乱,国力衰竭,祭孔仪式停止,府文庙建筑因无力修缮也逐渐损毁。
1996年12月,在城内九州大道施工工地东桥附近,施工中出土青铜器和石磬文物407件(套)。其中圆鼎8只,方鼎5只,石磬六块其它有青铜盘、豆、簠、爵、镈等。有的器物上铸有铭文如“大明成化丁未三月吉日山东兖州府知府赵兰造”,“兖州府文庙祭器”,“圣庙乐器”等。
这批出土文物是原兖州府各级官员监造的府文庙专用祭器和乐器,如此众多祭器、乐器,也反映出当年府文庙祭祀的规模和规格是多么宏大壮观。
府文庙祭器、乐器出土处在原县红万字会附近,据传说此祭器应为日军侵占兖州前夕,有爱国人士防止日军掠夺府文庙文物而专门埋藏的。
民国年间地方士绅在府文庙设县师范讲习所和第五小学,办学20年间时办时停,后又被军阀作为兵营使用。
1938年,日军占领兖州后,府文庙建筑被日军作兵营、汉奸、特务住所和当军马场之用。
1946年国民党军队接受日军所占府文庙建筑,储存了大量武器弹药。1948年,兖州解放前夕,国民党守军失慎,府文庙起火,引起炸药库连环爆炸,霎时整个府文庙建筑群被炸毁无余,附近居民也伤亡惨重。兴盛了近两千年的兖州府文庙成为废墟和焦土,解放后,被开垦成农田,近十几年在府文庙遗址上建成了居民小区和农业银行(注14)。
兖州府文庙虽然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但是它在儒教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却不容置疑,有关的历史记载将永存史册。

(注1):清光绪版《滋阳县志》(卷五)。
(注2):清光绪版《滋阳县志》(卷十二)。
(注3):清光绪版《滋阳县志》(卷十二)。
(注4):清光绪版《滋阳县志》(卷五)。
(注5):《颜子研究》173页颜廷潮文,“早期颜庙的历史考察”。
(注6):《兖州县志资料》第一期91页“兖州镇历史大事年表”上。
(注7):《颜子研究》176颜廷潮文“早期颜庙的历史考察”。
(注8):明万历版《陋巷志》卷一、卷六。
(注9):《兖州史话》五。洙泗之间的圣贤遗踪。
(注10):以上三记均载清光绪版《滋阳县志》卷十一。
(注11):《兖州县志资料》第二册第二编“清末教育”。
(注12):清光绪版《滋阳县志》卷五。
(注13):《山东省志》孔子故里志23页、26页。
(注14):《兖州县教育志》第十二编。

——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7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