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健康丨超重、久坐、有家族史……这八种人群易患糖尿病

 bmtz 2022-11-15 发布于江苏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最新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需要引起重视,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为什么会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只要控制糖就可以吗?对于糖尿病的相关热点话题,专家进行了解答。

饮料、甜品不断

30多岁的她吃成了 “糖人”

每天甜品、饮料不断,偶尔还喝点啤酒,35岁的晓敏(化名)硬生生地把自己整出糖尿病。据了解,晓敏有糖尿病家族史,她的母亲和舅舅都有多年的糖尿病。晓敏以为,糖尿病是一种老年病,岁数大了、身体机能差了才会得,自己还年轻,可以暂时不管它。

两年前,晓敏因为头晕去医院做了全身体检,查出血糖达到临界值。可晓敏后来就忘了这茬,还是奶茶、甜品、饮料不断。直到出现严重的高血糖症状住进了医院,才后悔不迭。

绘图:沈江江

“病人出现了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其空腹血糖为15.8mmol/L,餐后血糖则超过20mmol/L,需要用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扬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杰表示,究其病史可以看到,晓敏每天吃、喝的甜品、饮料等含糖量远超出一个正常人每日糖的摄入量,更别说一个既有糖尿病家族史又达到血糖临界值的高危人士了。

自己不重视,停药两个月

40岁糖尿病患者眼底出血

半年前,40岁的周先生到医院检查,空腹血糖竟然高达15mmol/L。

“患者当时血糖很高,还出现了症状,我们诊断他是糖尿病,建议住院治疗。”苏北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真稳说。但医生的建议并没有被周先生认可,他觉得自己还年轻,不需要住院治疗。于是在周先生的坚持下,医生开了口服降糖药。

服药的两个月内,周先生较为重视,血糖一直控制较好。“到了第三个月,血糖一直正常,我就以为血糖稳定了,由于工作忙,经常忘了吃药。”不规律的服药,加上恢复了以前高脂高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接下来的两个月,周先生病情发展迅速。

“再来就诊时,我们发现他空腹血糖高达18mmol/L,并且出现了并发症,有眼底出血。”张真稳说。周先生也不得不住院治疗。

绘图:沈江江

糖尿病患者普遍认知度低

在日常门诊中,张真稳明显能感觉到,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每天全院住院人数中,约有400人患有糖尿病,内分泌科会诊量是全院最大的。”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是可以进行预防和控制的疾病。但是由于缺少正确认知,不少患者会出现慢性并发症,可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脑血管意外等,还会有截肢的风险。”张真稳介绍,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以糖代谢为主的糖代谢异常疾病。

张真稳表示,在糖尿病的认知上,人们常有误区。

例如,经常有人说“别吃太多糖,小心得糖尿病。”其实,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吃糖与糖尿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如果长期摄入过甜的食物或是含糖饮料等,会导致超重、肥胖,增加代谢疾病发生的风险。糖尿病与肥胖以及超重有一定相关性,长期摄入过多的糖分,患有糖尿病的概率会明显高于健康饮食的人群,因此要做到吃糖有度。

另一个误区是,在同等条件下,有家族病史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比没有家族病史的人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患糖尿病。除遗传因素外,我国每年约有5%到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会进展为糖尿病,如果他们能够在潜在风险期就进行健康饮食,加强锻炼,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正确、科学地干预,完全有可能延缓甚至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如果患者对糖尿病有正确认知,并且遵医嘱提升对糖尿病的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能够减少或不发生并发症。”张真稳说。

答问:

1、哪些人易患糖尿病?

以下八种因素具备其中一种,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年龄≥40岁;超重与肥胖; 高血压;血脂异常;静坐生活方式;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糖尿病。肥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增高,进而诱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微量白蛋白尿、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患者,即便血糖不高,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糖耐量受损的人,或曾经有过高血糖情况或尿糖阳性的人,可能会转化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6.1,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了7.8,但又低于11.1的人称为“糖耐量受损”,这类人就是糖尿病的“后备军”。

2、得了糖尿病只要服药就可以了?

陈杰表示,得了糖尿病需要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服用降糖药物、血糖监测等。此外,病人还应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了解并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及自我管理技能。

陈杰认为,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打胰岛素,都是建立在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的,“如不控制源头,仅扼制已经形成的高血糖,治疗效果不理想,也不利于并发症的防治。”

3、如何进行饮食治疗?

陈杰认为,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每日膳食总热量,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素,而不仅仅是控制糖或主食的摄入。她建议,由专业的营养师,根据患者体型、体重,工作强度等,计算其一天所需的热量,再进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合理分配。

4、如何预防糖尿病?

专家分析,糖尿病发病主要与日常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分不开。因此,糖尿病的预防也应该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

首先是体重管理,不能过度肥胖,把BMI控制到23以内。注意饮食,避免高糖高热量的食物,进行有氧运动,放平心态。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需要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张真稳建议,要把运动放在预防糖尿病的重要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可选择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