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53、祸国宰相杨国忠

 梦想童年594 2022-11-15 发布于江西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堂兄,原名叫杨钊,他请求唐玄宗赐名为国忠,表示要忠心为国。然而,杨国忠并没有忠于国家,而是祸乱国家。

两唐书记载,杨国忠是蒲州永乐人。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是他的舅舅。杨国忠年轻的时候,不学无术,行为放荡,嗜酒好赌,行为不端,为同宗族人所鄙视。杨国忠名声狼藉,在家乡混不下去了,便前往西川从军,慢慢熬了个扶风县尉的官职。

公元745年,杨国忠听说堂妹被封为皇帝的贵妃,便灵机一动,前去投靠。杨贵妃与这位堂兄多年不见,关系并不密切,但毕意是同族人,不好推辞,只得引荐给唐玄宗。唐玄宗见杨国忠身材高大,又当过兵,很给杨贵妃面子,任命他为金吾兵曹参军,在禁军中当了个小官。

杨国忠的职务虽然不高,但可以出入皇宫,能够接触皇帝和大臣。杨国忠头脑灵活,又在外混了多年,见过世面,很会投机取巧、阿谀奉迎。他小心翼翼地侍奉唐玄宗,又千方百计巴结权贵,很快升为监察御史,不久又升迁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在一年时间里,杨国忠便身兼十五职,一跃成为朝廷重臣。可是,由于杨国忠无功而升迁过快,满朝人士都对他嗤之以鼻。

杨国忠在朝中干了五年以后,已经成为唐玄宗的宠臣了。唐玄宗对他信任有加,赐给他紫金鱼袋,是一种显示高官的紫袍官服。杨国忠穿着紫袍,到处耀武扬威。唐玄宗还把他的名字,由杨钊改为杨国忠,希望他能够尽忠报国。

然而,杨国忠并不想报国,只是一门心思往上爬,企图攫取更大的权力。当时的宰相是李林甫,他已经执政十几年了,树大根深,党羽遍布朝野。杨国忠拼命巴结李林甫,二人狼狈为奸,干了不少坏事。后来,李林甫想陷害太子李亨,杨国忠就充当先锋,多次向唐玄宗进馋言,因而与李亨结下了很深的矛盾。

李林甫死了以后,杨国忠终于爬上了宰相的高位,主持朝政。杨国忠权力欲极强,一人身兼四十余职,大小事情都由他说了算。这个时候,唐玄宗已经六十八岁了,更加昏庸,不理政事,杨国忠便一手遮天。

杨国忠虽然有很强的权力欲,但却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他主持朝政以后,为了显示政绩,贸然两次攻打南诏。第一次攻打南诏,使用的是朝廷在南方的军队,结果大败,士兵死了好几万。杨国忠不甘心,在北方招募士兵,又第二次攻打南诏,结果失败得更惨,几乎全军覆没。

杨国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毫无政治头脑,动辄对周边少数民族用兵,破坏了稳定的民族关系,种下了少数民族起兵反唐的祸根。在几次战役中,杨国忠用人不当,不恤士兵,使成千上万的士兵暴尸边境,引发军心不满,这是他日后兵变被杀的重要原因。

杨国忠大权在握,为所欲为。选拔官吏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有很多程序,要经过多个部门审查。即便李林甫当宰相的时候,选官由他定夺,但程序还是要走一走。可杨国忠嫌麻烦,下令一律取消,官员的升降任免,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这样,官僚队伍素质明显下降,滥竽充数之人充满了朝廷。大臣们对杨国忠强烈不满,但杨国忠有后台,谁也拿他没办法。

杨国忠当上宰相以后,无所顾忌,露出了无赖狂徒的本性。他平时趾高气扬,经常捋起袖子,指着官员的鼻子大骂,满朝文武都敢怒而不敢言。杨国忠外出时,前呼后拥,威风八面,生活上骄奢淫逸,经常玩狗斗鸡,一副流氓形象。

杨国忠最上心的事情,是如何糊弄皇帝,只要蒙蔽住皇帝,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一年,关中地区发生水灾,唐玄宗担心会毁坏庄稼。杨国忠就让人拿好庄稼给他看,说:“雨水虽多,但并未成灾,庄稼长得很好。”唐玄宗信以为真。实际上,关中已经发生严重灾害,民不聊生了。后来,当地官员上报灾情,杨国忠将他们训斥一顿,还要治罪,吓得地方官员再也不敢吭声了。

奸臣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已经把开元盛世的成果败坏完了,杨国忠接着又当了四年宰相,他专权误国,祸国殃民,终于搞得天怒人怨,使大唐王朝处于危险之中。

杨国忠有一件事倒是看得很准,他认为安禄山包藏祸心,迟早会造反。杨国忠多次向唐玄宗进言,可唐玄宗就是不信。结果,果真发生了“安史之乱”,重创了大唐王朝,杨国忠也在兵变中死于非命。请看下一集,包藏祸心安禄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