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产大年”逻辑要回归了?

 成功是什么 2022-11-15 发布于浙江

经济数据回暖趋势仍然较弱,市场反转的两个支点已经成熟。

文/许博男

012022年的资本市场到底最看重什么?

市场研究是一个黑箱,输入的变量千奇百怪,输出的变量是涨跌幅,所以精准预测市场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市场参与者是否存在一个弱共识?这恐怕是当前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之前网上流传一句对于房市逻辑的调侃很有意思:房地产市场短期看政策、中期看政策、长期看政策。虽然是调侃,但也不无道理,同样的资本市场也如此。复盘2022年Q1-Q3沪深300指数在每个交易日的涨跌幅和当天中国大陆新增确诊人数,有一个有趣的结论:两者之间虽然并无直接逻辑联系,但疫情发展对于市场情绪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从某些方面看,2022年内资本市场参与者更看中的可能是“政策”上的边际优化。

这个“政策”有两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是公共卫生政策,这个很好理解,也有点敏感,但却是A股当前估值得以支撑的根本。第二重含义是经济刺激政策,今年以来外部美联储进入疯狂加息周期,内部多重因素掣肘,经济增量政策相较于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略显保守,所以政策正向预期自Q3起一直不强。综上,这两重政策的转向,是支撑市场反转走牛的必要条件。

文章图片1

02支点一:经济刺激政策施展空间已经打开

从10月的经济数据看,边际并没有什么变化,所谓见底已经无需赘述。今天统计局公布了10月的经济数据,三架马车的格局已经从“出口强、投资平、消费弱”全面转向“出口平、投资平、消费弱”,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上,均尚未出现良性扭转,经济还在磨底之中。

第一,单月出口首次转负。由于海外需求减退抑制了出口的“量”、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削减了出口的“价”,10月单月以美元计价出口总额为2983.7亿,同比缩减0.3%,直接出现近两年首次的负增长,2020年以来高歌猛进的出口数据也在逐步回归常态。

第二,投资增长仍然乏力。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71459亿元,同比增长5.8%,已然出现回落;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制造业投资增长9.7%、房地产开发投资缩减8.8%,可见即便是超额发力的基建投资、强势出口带动的制造业投资,也难以扭转地产收缩趋势。

第三,消费回暖并未到来。1-10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575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10月单月社零同比减少0.5%,“双十一”预热并未对上月消费产生足够的刺激作用,居民消费预期与消费能力仍然较弱。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结合物价与金融数据看,制约因素不再,经济刺激政策施展空间已经打开。之前掣肘货币政策的因素有二:一是“猪油共振”,物价此前仍然是一个隐忧,然而10月CPI同比涨幅大幅回落仅上涨2.10%、PPI同比降低至负值,货币政策的着眼点理应从稳定物价过渡到治理通缩了。二是美元走强,人民币汇率稳定一直是一大问题,但美国10月未季调CPI年率录得7.7%,低于预期的8%,时隔7个月再度回落至8%以下,因此市场普遍推测美联储12月FOMC有望转鸽,汇率问题也不再是问题。两大掣肘因素同时减缓,叠加经济正待反转,刺激政策施展空间已经打开。

03支点二:防疫“一刀切”一去不复返

疫情防控全面优化转好已至:近期最大利好莫过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仅从文案分析,11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和此前的“第九版”防控方案相比,主要有两方面变化。一是从数据和形式上放松了管控力度,比如“7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隔离”、比如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再比如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 3天居家隔离”;二是明确且严厉提出了“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从实行了一天的结果上来看,石家庄等地对于此次“二十条”都可以做到精确对齐,疫情防控全面优化转好似乎已经来了,这也从很大程度上解开了全球A股投资者的一大心结。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04“资产大年”的逻辑可能现在才真正成立

我们在年初的时候提出了关于“资产大年”的观点,结果惨遭打脸。当时做出这一判断的逻辑是:第一,彼时市场刚刚经历了一轮令人错愕的下跌,估值已经回归相对合理区间;第二,2021年Q4经济增速已然下探至4.0%,无论是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从央行四季度例会来看,2022年货币环境会转向宽松在当时已经成为共识,政策底、经济底在当时来看已经出现。但和预料之中相反,地缘政治冲突黑天鹅事件半路杀出,全球大通胀汹汹来袭,美联储鹰派基调贯穿全年;同时奥秘克容毒株来袭,Q2疫情波及全国,经济进一步全面探底;两大因素叠加,上半年行情惨不忍睹。

文章图片6

疫情政策、经济政策两大支点已经成熟,“资产大年”的逻辑有望在跨年期间成立。兜兜转转一整年,Q4的中国基本回到了“资产大年”的假设起点:政策全面转好、经济触底有待回暖。如果经济政策重新发力、疫情防控政策继续优化、全球地缘政治冲突趋向温和,那么“资产大年”的逻辑有望在跨年期重新实现。

文章图片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