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读|混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并不罕见

 蓝林观海 2022-11-16 发布于山东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混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并不罕见

来源 Jǐn-Tāo.Lí 生态学家 2022-11-15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 Article

图片

过去的研究揭示混沌动态(Chaotic dynamics)在自然种群中很罕见,但这一结论很可能是由于方法和数据的局限性造成的,并不能确切说明这是生态系统真实的内在特征。经过广泛的模拟测试,研究人员将多种混沌检测方法应用到一个包含172个种群时序的全球数据库中,发现了其中有30%以上种群存在混沌现象。相比之下,传统的一维模型则只揭示了其中不到10%的种群存在混沌现象。混沌现象在浮游生物和昆虫中最为普遍,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中最为罕见。在混沌的种群中,李亚普诺夫指数(Liapunov exponent)随世代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并以生物体重的−1/6次方缩放。研究揭示混沌现象在自然种群中并不罕见,并表明当前的生态预测可能存在其内在的局限性,人们应该审慎地使用基于稳态(steady-state)概念的方法进行自然保护和管理。

   研究背景
近50年前,“混沌(Chaos)”被引入生态学,用来解释自然界中种群丰度的波动。混沌的定义特征是有界的、确定性的、非周期性的动态,它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
如果混沌是普遍存在的,则表明生态动力学在短期上是可预测的,但为其长期动态的预测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也意味着“稳定的生态系统”范式——生态动力学的线性统计模型和稳态管理政策的理论论证——需要重新思考。
混沌已经在许多生态模型中被观察到,在实验室实验中也得到证实,并在少数经过充分研究的野外田间系统中被检测到。然而,大多数评估自然领域种群中混沌普遍性的Meta分析发现,混沌是不存在的或是很罕见的。最新的一个Meta分析发现,在634个生态时间序列中,只有1个是混沌的。
在自由生活的自然种群中,为什么发现的混沌现象比较少?生态系统涉及数以万计的物种,大型复杂系统容易出现混沌。非线性动态是混沌的必要条件,在生态时序中也很常见,许多种群动态的非生物驱动因素本身就是混沌的。那么,生态混沌证据的缺乏很可能是因为检测方法和数据出现了问题,而并非是混沌真的罕见。
生态学中的许多Meta分析都通过将一维、参数化的种群模型与时间序列相匹配来检测混沌的存在。在时间序列模型中,当前状态只依赖于上一个状态,而且这种依赖关系被限制在一个特定的函数形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过度补偿(overcompensation)并不是产生混沌的唯一机制,而混沌往往是通过生态相互作用产生的。虽然生态混沌的原始模型是一维的,但使用一维模型对自然种群进行分类,将生态复杂性(例如物种相互作用)视为噪声,从而阻碍了混沌的检测。
非参数的、多维的混沌检测方法对动力学做了最小的假设,在数学上更稳健,也可能更准确,特别是在潜在的动力学是复杂的和不被很好理解的情况下。现在,生态学已经累积了很多有足够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此外,新的混沌检测工具也被开发,但还尚未被用在生态学的时间序列数据上。
   研究方法
对此,研究人员采用一套灵活的、高维的方法来重新探索混沌是否真的在生态系统中罕见。
当前最权威和最广泛使用的混沌指标是李亚普诺夫指数(Liapunov exponent, LE),它度量相空间中相邻点之间的平均发散率。LE值为正则表示存在混沌动态。
研究人员使用两种方法(直接法和雅可比矩阵评估了LE。此外,对另外四种混沌检测算法(递归量化分析、排列熵、水平可见性图和混沌决策树)也进行了应用。

研究人员首先在模拟的数据集上对这6种混沌检测方法的表现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直接LE方法、水平可见性图和混沌决策树的检测错误率过高(超过50%,Table 1),因此没有用它们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图片
Table1 | 6种混沌检测方法的在模拟数据集上的表现,以及最可靠的3种方法对GPDD数据集的混沌检测率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剩下的三种方法(雅可比矩阵LE、递归量化和排列熵)应用于全球种群动态数据库(Global Population Dynamics database,GPDD)的时间序列,以检测混沌现象。

GPDD收集了1891个类群的4471个时间序列。以前对GPDD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许多时间序列噪声太大,无法进行精确的建模。研究人员从GPDD提取出了172个质量高、有较长时间动态的时间序列数据子集,覆盖了57个不同地点的138个不同类群,每个子集包含了30-197条不等的观测结果。除GPDD,研究人员还分析了来自三个湖泊的34个浮游动物时间序列的独立数据集,各包含138-639条不等的观测结果
   结果与讨论

在三种独立的混沌检测方法(雅可比矩阵LE、递归量化和排列熵)中,至少有30%的GPDD时间序列被划分为混沌(Table 1。最保守的估计(34%)是用雅可比矩阵LE方法得到的,而且该方法对短时间序列的性能最好。它对处理噪声的鲁棒性最强,并且在存在大量观测误差的情况下低估了混沌的频率(图1),表明在这些长时序的生态数据中,生态混沌是真是存在的,而非是一种统计学假象。

图片
图1 | 与变异性、可预测性、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相关的混沌动力学。混沌和非混沌时间序列的数量与以下因素的关系:a, 变异性,由变异系数衡量;b可预测性,用R2衡量;c非线性,由局部加权参数(θ)测量,其中0表示线性动动态;d单调趋势,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平方衡量。
那么,相比之前的Meta分析,为什么本研究发现的混沌现象更普遍呢?研究人员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索。

大多数早期的分析是通过拟合一维种群模型来检测混沌的。研究人员把雅可比矩阵方法中的嵌入维数E设置为1(即本质上是模拟以前的一维模型),发现混沌的检测结果从34%降低到9.9%,并且在所有种群中都可见到这种降低(图2)。

因此,一维化雅可比矩阵会明显降低检测方法检测出混沌的比例,表明之前其他Meta分析中使用的一维参数假设来检测混沌,可能是它们得出混沌在自然系统中罕见的结论的重要原因。

图片
图2 | 雅可比矩阵方法中的嵌入维数E的变化对不同种群中混沌检测结果的影响。雅可比矩阵降为一维后(E = 1),检测出的混沌比例明显降低。
此外,这也可能和数据质量有关,此前很多分析所使用的数据的时序相对更短。研究发现,混沌似乎在较长时序的种群数据中更明显,表明随着时间序列的延长,预计会有更多的种群被归类为混沌。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其他使用非常短的时间序列的Meta分析没有发现混沌的证据。
研究进一步探索了混沌发生的生物学背景。混沌的频率在不同的分类组中有所不同;混沌序列中浮游植物所占比例最大(81%),其次是浮游动物(77%)、昆虫(43%)、骨鱼(29%)、鸟类(18%)和哺乳动物(16%)(图2)。混沌的发生率在世代次数较长的物种中下降(图3a),它们也具有较低的LEs值(图3b)。嵌入维数E也随着世代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鸟类中最低。

对于这种模式有几种可能的解释。长寿物种的平均死亡率明显较低。因此,在单位时间基础上(而不是每代),长寿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弱,导致与短命类群相比更低的LE和E。长寿的物种可能也能更好地免受混沌的环境因素的影响。

图片
图3 | 混沌动态和世代时间的关系

最近的实验证据表明,LEs会随体重缩放。为了确定这一发现是否在自然界种群中具有普适性,研究评估了混沌物种之间的LEs变化是否表现出类似的体重(M)缩放。

研究发现,当采用模型log10 (LE) = a b×log10 (M)对 LE > 0的数据进行拟合时,发现LE和体重有明显的相关关系(b = −0.15;P < 0.001;图4),证实了LEs会随物种的体重缩放(图4)。GPDD的LE不存在体重与分类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类单元对LE的影响略显著,表明体重差异是大类群间LE平均差异的主要原因。
图片
图4 | 李亚普诺夫指数(Liapunov exponent, LE)和体重的关系

   结论

在诸如渔业和保护生物学等应用领域,单物种模型通常用于评估种群状况。然而,本研究表明,标量种群模型通常错误地描述动力学,它们将复杂性视为噪声,得出了混沌是罕见的错误结论。需要采用更灵活的方法来描述复杂的动态,将这些特征整合到种群状况评估中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研究发现鸟类和哺乳动物是混沌程度最低的类群,占所研究的时间序列的58%,但它们只占地球上所有物种的不到1%。因此,在自然界中,混沌现象可能比这里展示的三分之一更为常见。我们通常按照0.001%至5%的阈值来将疾病、遗传变异、物种和统计学事件标记为“罕见”。按照这些标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混沌远非罕见。

这为生态学作为一门预测科学提出了挑战和机遇;虽然短期预测是可行的,但精确的长期预测大概率是不可能的,管理部门应避免根据“均衡(equilibrium) ”条件来定义目标。然而,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和现代学习算法的发展,描述复杂、非均衡和高维的生态动力学的新领域正在打开,这将促进我们对自然变异的理解,并提高我们管理生态系统的能力。

文章信息

标题:Chaos is not rare in natural ecosystems

期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类型:Article

作者Tanya L. Rogers【NOAA】, Bethany J. Johns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Stephan B. Munch【NOAA】

时间:2022-06-27

DOI:https:///10.1038/s41559-022-01787-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