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平回忆录第17集

 兰州家长 2022-11-16 发布于甘肃

师教导大队是营级单位,连学员一起经常有一百多人,除干部和炊事班是固定的以外,学员是临时抽调优秀班长进行轮训。这是战时培养保留干部的一个好办法,部队在作战时损尖了连排干部,一般的就从教导大队中挑好的学员去补充。红三军团从平江起义开始,就重视培训作战骨干,在黄金洞搞了个随营学校。第一次打长沙以后,部队迅速扩大,干部就是从随营学校补充的。红一,三军团随营学校合编成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以后,红三军团在各师又办起了军事政治训练队,杨勇就是红四师军事政治训练队的第一批学员,训练出来就当了连政委。到一九三二年各师成立教导队,培训连排干部;各大团成立培训班长的训练队,打仗以后训练俘虏兵,有时也轮训党支部书记、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当时非常重视班长的训练,有班长是“军中之母”的说法。哪个班的班长射击和纪律、内务等条例学得好,哪个班的战斗、训练和管理教育就搞得好。同时还规定,在班长的总名额中,只能有选择的使用三分之一的俘虏兵。那时,干部大都是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低,所以教导大队的训练方式是灵活的,系统的现成教材不多,只有一些苏军条令,主要是靠干部现身说法。每次打完仗以后,教导大队就结合战斗总结,搞点射击训练,土工作业,马刀劈刺和班排进攻等课目。教导大队一般是队长任军事教员,政委任政治教员,军团和各师领导对教导大队的工作都很重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