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中风后遗症,介绍6种天然植物成分和6种中成药

 一葉一如来 2022-11-16 发布于广东

天然植物成分

川芎嗪

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尚能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和脑血流,产生抗血栓形成和溶血栓的作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恢复期及其后遗症,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动脉硬化等均有较好疗效。

灯盏花素

从灯盏花全株植物中提取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扩张脑血管的作用,可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增强纤溶活性,降低血液黏稠度。可用于治疗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卒中后遗症。

葛根素

由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根中提出的一种黄酮苷,为血管扩张药,可通过扩张颅内动脉血管,增高脑血流,可调节局部微血管的血流和增加运动幅度,改善微循环。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5-羟色胺释放,抗血小板聚集,并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丁苯酞

主要提取自天然植物芹菜籽,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可明显缩小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适用于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罂粟碱

阿片中异喹啉类生物碱之一,是一种血管松弛剂,对磷酸二酯酶有强大的抑制作用,是组织内环磷酸腺苷含量增加,导致平滑肌松弛;抑制腺苷摄取,轻度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钙离子内流,对脑血管具有松弛作用,降低脑血管阻力。用于治疗脑血管痉挛所致缺血。

银杏叶提取物

主要为总黄酮及白果总内酯,具有扩脑血管的作用,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脑组织代谢,对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可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可刺激儿茶酚胺的释放和抑制降解,刺激前列环素和内皮舒张因子的生成,从而舒张动脉,共同保持动脉和静脉血管的张力;清除自由基和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从而保护细胞膜。适用于脑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中成药

脉血康胶囊

主要成分为水蛭,具有破血,逐瘀,通脉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脑脉瘀阻证,如瘀阻脑络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謇涩,舌质黯,脉涩;脑中风后遗症见上述证候者。

益脑宁片

组方为炙黄芪、党参、制何首乌、灵芝、女贞子等,具有益气补肾、活血通脉之功,用于治疗伤气虚血瘀、肝肾不足所致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謇涩,肢体肿胀或疼痛,关节屈伸不利,伴气短乏力,自汗出,下肢酸软,行走不稳,饮水呛咳,视物不清,头晕耳鸣;中风病恢复期后遗症见上述证候者。

通塞脉片

组方为黄芪、当归、党参、金银花、甘草等,具有培补气血、养阴清热、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用于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等;轻中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见上述证候者。

消栓通颗粒

组方为黄芪、当归、地黄、桃仁、赤芍等,具有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之功,用于治疗因气虚血瘀所致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伴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肢体肿胀疼痛,饮水发呛;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见上述证候者。

醒脑再造丸

组方为胆南星、炒僵蚕、制白附子、冰片等,具有化痰醒脑、祛风活络之功,用于治疗由风痰闭阻清窍所致的神志不清,半身不遂,手足拘挛,言语謇涩,口角流涎,筋骨酸痛;脑血栓恢复期及后遗症见上述证候者。

麝香心脑乐片

组方为丹参、人参茎叶总皂苷、葛根、郁金、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多因瘀血闭阻所致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心悸气短;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见上述证候者。

温馨提示

文中引用的方剂与中药,在于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在于为同行和病家提供参考,带您更好地感受中医的魅力,绝不意味着向各位推荐使用以上中药方剂,更不是鼓励各位自行购买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