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世凯秘书

 闲之寻味 2022-11-16 发布于广东

10:22

来自山东

古人云:“自古红颜多薄命”、“乱世女子一斗米,盛世女子抵万金。”在中国封建时期,漂亮的女人被视作是祸水,而乱世之中,漂亮的女人生活往往更加艰辛。

可是有这样一个“奇女子”,她出身官宦世家,知书达理,开朗美丽,虽然因为父亲早早离世尝遍了人世间的艰辛,可是她仍旧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被退婚?没有关系,那我便终身不嫁,就算没人欣赏,也将自己打扮得明艳漂亮,生活挥金如土,怎么高调怎么来。

她倡议女权,创办女校,后又通过经商攒下无数钱财,游览了世界的名山大川,晚年开始信佛吃素,去世后骨灰散入海中与水作伴。

洒脱二字贯穿了她的一生,她就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美女加才女——吕碧城。

图|民国奇女吕碧城

1883年,吕碧城出生在山西太原,吕碧城的父亲吕凤岐是光绪年间的进士,在吕碧城出生的时候,吕凤岐正在山西任山西学政。

吕碧城的母亲严士瑜也是能诗能文的大家闺秀。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吕碧城从小在诗文方面的天赋便极高,五岁就可以通晓诗中独特的意境,七岁的时候便可以独立作诗了。

吕碧城长相也也十分的清秀可人,加上吕碧城家中的地位也很高,所以在她九岁那年和一个门当户对的汪家定了“娃娃亲”。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吕碧城12岁那年,父亲吕凤岐突然患病,不久便撒手人寰,一家老少生活的担子便都落在了吕碧城的母亲严士瑜身上。

图|晚清的大户人家

所谓人走茶凉,吕碧城的父亲去世以后吕家的地位便一落千丈,昔日往来的宾客再也不肯踏上门来,还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趁火打劫瓜分吕父留下来的财产。

严士瑜为了保护年幼的孩子,只能放弃山西的家业投奔安徽来安的娘家。吕碧城的姐姐看透了世态炎凉,还曾做下“覆巢毁卵去乡里,相携痛哭长河滨。途穷日暮空踯躅,朔风谁怜吹葛巾?”的诗句。

可是世间之事,往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吕凤岐去世以后,吕家没有了以往的地位,与汪家自然不再是门当户对了,汪家便觉得吕碧城配不上自己的孩子了,所以执意要退婚。

古时候的人讲究门当户对,所以地位不相符的时候便想到要悔婚,可是那时候的人也同样在意女孩子的清誉,一个被退婚的女孩子,一定会成为左邻右舍议论纷纷的焦点,这件事也会成为女孩子一生的污点。

图|所谓“娃娃亲”

可是汪家不肯听,死活不肯再与吕家结亲。汪家的冷酷与无情在吕碧城的心中烙下了一个极大的心理阴影,同时也影响到了吕碧城的人生观和婚姻观。

吕碧城意识到,在那样的时代中,女子的地位是非常低的,男人不仅可以轻易悔婚,还可以三妻四妾,吕碧城对这样的现状痛恨不已,也为她以后终身不愿嫁人埋下了伏笔。

在吕父去世以后,年幼的吕碧城便尝尽了人间的各种辛酸和不易,她甚至形容自己的童年生活是“众叛亲离,骨肉齮齕,伦常惨变”的。

随着年纪渐长,吕碧城决定离开来安这个伤心之地,投奔在天津附近从事盐政工作的舅舅严朗轩。

图|晚清的官吏

虽然生活凄惨,但是吕碧城并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倒,相反,她一直刻苦努力地读书,想要冲破人们“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枷锁,试图在书中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可是寄人篱下的生活又怎会那么容易?吕碧城的舅舅又是一个十分迂腐的人,并不愿意让吕碧城学习很多知识。

“塘沽距天津甚近。某日,舅署中秘书方君之夫人赴津,予约与同往探访女学。濒行,被舅氏骂阻,予愤甚,决与脱离。”

舅舅不愿让自己读书,所以吕碧城决心脱离舅舅,并且也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了,在某一天清早,吕碧城登上了前往天津的车。

图|晚清的通行工具

一个女孩子离家出走在当时绝对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吕碧城的心中也是万分的忐忑,直到在车上落座,吕碧城才有了一丝真实感。

可是很快吕碧城就意识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她没有带钱和行礼出来。“予不惟无旅费,即行装亦无之。年幼气盛,铤而走险。”吕碧城如此说道。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车上吕碧城遇到了一个热心肠的佛照楼主妇,在听说了吕碧城的境遇以后,她安慰吕碧城不要着急,并且邀请吕碧城如果吕碧城没有地方可以去的话可以到她的公寓中暂住。

有了容身之所以后,吕碧城便想到联系以前和舅舅相熟的方姓秘书的夫人,商量自己入学的事情,因为方姓秘书的夫人就在天津《大公报》的报馆中工作,所以吕碧城立即给她写了一封信。

图|《大公报》

吕碧城的信被《大公报》的经理英敛之在无意间发现,当得知这封信是出自一位女性之手,英敛之心中充满了赞赏之情。

后来英敛之听说了吕碧城的遭遇,尤其是吕碧城孤身一人前往天津求学的举动更是让英敛之敬佩不已,所以英敛之便邀请吕碧城来杂志社做编辑。

英敛之给吕碧城带来的机会是十分珍贵的,不仅为她解决了生存上的问题,还让她的才华得以展示。

与女革命家秋瑾相交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激烈变革之际,很多人开始重视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开始有人尚武强国。

图|《大公报》经理英敛之

吕碧城作为以为走在时代前沿的女性,用她那凌厉的笔锋创作出了许多旷世之作,让我们简单感受一下吕碧城震耳发聩的慷慨陈词:

“当列雄竞争之时代,弱肉强食,各肆凭陵,尚武精神尤为立国之要素……重整宗邦,岂以杀伤为乐?严防边海,讵能割地求和!”

“风雨关山杜宇哀,神州回首尽尘埃。惊闻白祸心先碎,生作红颜志未灰。忧国漫抛儿女泪,济时端赖栋梁才。愿君手挽银河水,好把兵戈涤一回。”

“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廿纪看东亚。听青闺挥涕发狂言,君休讶。幽与闭,长如夜。羁与绊,无休歇。叩帝阍不见怀愤难泻。遍地离魂招未得,一腔热血无从洒。叹蛙居井底愿频违,情空惹。”

图|优雅漂亮的吕碧城

吕碧城倡导女权的文章发表在《大公报》以后瞬间引起了人们的热烈反响,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谈资,吕碧城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对于社会上的反应吕碧城也是始料未及的,那段时间每天来拜访她的人络绎不绝,用吕碧城自己的话说就是“由是京、津间闻名来访者踵相接,与督署诸幕僚诗词唱和无虚日。”

吕碧城倡导女权,呼吁女性也要接受知识,申明女性也可救国,文章中说:

“殊不知女权之兴,归宿爱国,非释放于礼法之范围,实欲释放其幽囚束缚之虐奴;且非欲其势力胜过男子,实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刚毅之气。”

图|吕碧城在大公报上的文章

为了推行自己的理念,吕碧城开始计划筹办女子学校,想要建立一个学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吕碧城开始四处游说他人。

吕碧城书中记载:“甲辰之岁,北方女学尚当草昧未辟之时,鄙人浪迹津、沽,征诸同志,将有创办女学之举,恐绵力之难济也,抒其刍论,假报纸游说于当道。”

在吕碧城的呼吁之下,梁士诒、傅增湘、方药雨、英敛之、徐星叔都纷纷表示支持,并且开始为吕碧城创建女校筹谋款项。

吕碧城在《大公报》上发表的文章被女革命家秋瑾看到,秋瑾对吕碧城这样一个明明看起来柔弱心中却有着非常坚定信仰的人征服了,她将吕碧城尊称为“同志”,还与吕碧城约定会挑一个合适的时间亲自来天津拜访她。

图|民族英雄秋瑾

吕碧城心中十分的敬仰秋瑾,收到秋瑾的消息以后吕碧城立即写了回信:“所云秋碧城女史,同时而同字,事亦甚奇。惟伊生于名地,阅历必深,自是新学中之矫矫者。若妹则幼无父兄指授,僻处乡隅,见闻狭隘,安敢望其肩背?然既属同志,亦愿仰瞻风范。”

就这样,两个素未谋面的人便成为了人生中的知己。1904年6月10日,,两位中国近代史上都极负盛名的女中豪杰在《大公报》报馆正式见面了。

不过两个人见面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小插曲”,因为秋瑾来拜访吕碧城的时候穿的是一身笔挺的男装,进门以前,秋瑾给了报社工作人员一个刻着“秋闺瑾”的红笺。

报馆的工作人员看到长身玉立的秋瑾,还以为她是个男人,所以工作人员接过红笺以后便进报馆高声喊道:“来了一位梳头的爷们!”

图|笔挺干练的秋瑾

等到秋瑾进来,众人才知道原来是身着男装的秋瑾。

秋瑾与吕碧城畅谈以后便留宿在了吕碧城的家中,跟吕碧城同床休息。第二天吕碧城醒来的时候迷迷糊糊,看到了地上秋瑾的鞋子,因为秋瑾的鞋子像男人的一样大,没有反应过来的吕碧城还着实吓了一跳,以为家中竟进了男人。

后来看到床边正在化妆的秋瑾吕碧城才反应过来,不过秋瑾这样的“豪杰”也会用粉黛装饰自己,吕碧城也觉得惊奇不已。

吕碧城在自己的著作中记载了她与秋瑾相交两三天的过程中,曾经描写了这个有趣的事情

“次晨,予睡眼矇眬,睹之大惊,因先瞥见其官式皂靴之双足,认为男子也。彼方就床头庋小奁,敷粉于鼻。嗟乎!当时讵料同寝者他日竟喋血饮刃于市耶?”

图|纪念秋瑾的绘画作品

字里行间都能看出吕碧城的惊讶。虽然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两三天,但是早已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就像是亲姐妹一样。

以至于后来秋瑾被清政府残害,吕碧城还写下了“尘劫未销惭后死,俊游愁过墓门前”的诗句。

无心婚姻

吕碧城倡导开办女子学校以后,获得了官方的资助,相关问价中记载“袁督允拨款千元为学堂开办费,唐道允每月由筹款局提百金作经费。”袁督即袁世凯,唐道为唐绍仪。

1904年10月,中国第一所官办女子学校———北洋女子公学(又称天津女学堂)成立,吕碧城任总教习,兼教授国文,并主持校务。

图|北洋女子公学

随着吕碧城的名气越来越大,她的所作所为自然也被她那个迂腐的舅舅知道了,可是还没等严朗轩追究吕碧城的任性,他自己便摊上了官司,被革职查办了。

更加戏剧性的是严朗轩正在为自己的前路愁眉不展的时候,突然接到了袁世凯的指令,命他去帮助吕碧城打理女子学校。

吕碧城说严朗轩“舅忍气权从”,来到了女子学校,可是毕竟觉得自己的脸面挂不住,所以“未几辞去”。

虽然严朗轩对吕碧城并不实意,但是毕竟对她还有一份恩情在,况且吕碧城和他还是打碎骨头连着筋的亲人,所以吕碧城并未怪罪他,相反还很感谢他。

图|袁世凯旧照

“然予之激成自立,以迄今日者,皆舅氏一骂之功也。”吕碧城如是说。

不过吕碧城的身上虽然有着与众不同的男子汉气概,但是她的个性也并不是毫无缺点的。翻译家严复曾评价吕碧城:“碧城心高气傲,举所见男女,无一当其意者……但以素乏师承,年纪尚少,故所学皆未成熟……即于女界,每初为好友,后为仇敌。”

吕碧城的性格独立甚至有一些张扬,这点在她的穿衣风格上便得以体现,她这样的表现让当时很多保守封建的人都表示看不过眼,不过有个性并不是什么坏事,每个人天性不同罢了。

但是吕碧城“即于女界,每初为好友,后为仇敌”则显得更麻烦一些,她与她的伯乐英敛之也因为她这样的脾气秉性最后都走到了近乎绝交的地步。

图|高调张扬的吕碧城

有一次《大公报》上面出现了一篇名为《劝女教习不当妖艳招摇》的文字,吕碧城看过以后大发雷霆,认为这些文字就是在影射自己,所以她后来便不再到报馆去了。

同时吕碧城认为《大公报》上刊登这样的文字英敛之也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所以她与英敛之的关系便越来越剑拔弩张。

李保民的《吕碧城年谱》上说:

“(1907年)秋,碧城与英敛之关系渐趋紧张,濒于破裂边缘。盖因碧城性情孤高,于英敛之、傅增湘辈皆不甚佩服,对此辈一切陈腐之论不啻唾之,又多裂纲毁常之说,遂为守旧势力深所嫉恶。且碧城极有怀谗畏讥之心,而英敛之等又往往多加评骘,此双方交往难以善终之根由。”

图|《大公报》

这一年的吕碧城已经26岁了,还是孑然一身,不是身边没有出现合适的人,而是吕碧城自己不愿意。

曾经有一个驻日的公使叫做胡惟德的人追求过她。胡惟德曾经有过妻子,不过妻子早早地就去世了,胡惟德在没有见过吕碧城的时候便被对她很有好感,见面后便开始提出要和吕碧城交往。

吕碧城家中亲人并不反对这件事情,因为不管是从背景还是能力来看,胡惟德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是吕碧城却不愿意,她认为:

“至今日自由结婚之人,往往皆少年无学问、无知识之男女。当其相亲相爱、切定婚嫁之时,虽旁人冷眼明明见其不对,然如此之事何人敢相参预,于是苟合,谓之自由结婚。转眼不出三年,情境毕见,此时无可委过,其悔恨烦恼比之父兄主婚尤甚,并且无人为之怜悯。此时除自杀之外,几无路走。”

图|民国身姿婀娜的女性

吕碧城对婚姻感情十分的悲观,所以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愿和男人在一起。

后来北洋女学停办了,吕碧城也离职了,袁世凯觉得吕碧城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人,便将吕碧城聘请来做自己的秘书。

在袁世凯的身边,吕碧城结识了才华横溢的袁家二公子袁克文,因为两个人都十分喜爱诗词歌赋,共同话题很多,所以经常畅谈许久。

后来有人曾经问过吕碧城对袁克文的印象怎么样,吕碧城当然知道那人的意思,不过她并没有回答,而是转移了话题。

图|袁世凯之子袁克文

后来吕碧城才解释自己对袁克文的感情,称:“袁克文属公子哥儿,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可见吕碧城对袁克文并无男女之情。

直到后来袁世凯称帝,吕碧城辞去了袁世凯的秘书一职,出走上海。

行事高调

来到上海以后,吕碧城一边积极地学习英语,一面学习经商的知识,在经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吕碧城曾经自豪的说过:“先君故后因析产而构家难,唯余锱铢未受……”,可是来到上海以后,吕碧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过上了“余习奢华,挥金甚巨,皆所自储……”的生活。

图|吕碧城青年时期旧照

来到上海以后,吕碧城的生活十分的美满,挥金如土,行事十分的高调。而且趁着这个机会,吕碧城还游览了祖国很多的名山大川。

1920年9月,38岁的吕碧城来到了美国学习。在她临行以前,很多名人都来为他送行,包括樊增祥、费树蔚、李经义等人。

樊增祥十分欣赏吕碧城独立洒脱的性格,称赞她是“巾帼英雄,如天马行空,即论十许年来,以一弱女子自立于社会,手散千金而不措意,笔扫千人而不自矜,此老人所深佩者也”。

有足够的金钱,也有足够的时间,来到美国以后的吕碧城又游览了法国、英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生活的好不惬意。

图|穿着高调的吕碧城

在瑞士日内瓦,吕碧城看到了一本叫做《嘉言录》的书,心中震动,便开始学习佛教知识。因为心存怜悯,所以她开始积极倡导对动物的保护,并且还筹建了“中国保护动物会”。

为了唤醒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吕碧城开始吃素,做一个纯粹的素食主义者。

1929年5月,国际保护动物会在维也纳召开了万国保护动物大会,还邀请了吕碧城,吕碧城成为了会上唯一一个中国人。

5月13日,会议举行的那一天,盛装出席的吕碧城走上了讲台。

图|戴着抹额的吕碧城

只见她头上戴珠抹额,身穿拼金孔雀晚装大衣,立即惊艳了在场的所有记者,在众人惊羡的目光中,吕碧城演讲了《废屠》,呼吁停止杀戮动物,获得了满堂的喝彩。

捐出遗产

1935年,吕碧城回到了香港,在香港买了一处房产,可是住进去不久,吕碧城便发现家中出现了白蚁。工人来看过以后说是白蚁啃食屋梁,只要将屋梁换掉就可以了。

可是吕碧城想到如果换掉白蚁会死,那自己就开了杀戒了,如果不换那房子还可能会坍塌,吕碧城权衡过后,决定将房子转让,而她自己则换了一个地方居住。

不过吕碧城在香港住了一年以后便再次打点行装前往欧洲,她喜欢瑞士日内瓦,所以在那里又住了两三年。

图|堪称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瑞士日内瓦

1940年吕碧城再次回到了香港,回到香港以后,吕碧城每天只做两件事:编《文史纲要》一书和为苑众讲学一小时。

那一年的冬天,吕碧城胃病复发得很严重,吕碧城从小身体就不好,所以朋友们都劝她早些去看医生,可是吕碧城偏不,反而十分的坦然,好像这一世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十分向往往生的日子。

到11月的时候,吕碧城的病情更加严重,似乎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她便开始着手立遗嘱,将自己在美国纽约、旧金山以及上海麦加利银行的存款都捐献给佛教的事业。

1943年元旦过后,吕碧城在梦中突然梦到了一首诗,醒来仍旧记得,便将这首诗誊写了下来。

图|吕碧城书法

1943年1月23日上午八时,六十一岁的一代才女吕碧城在香港东莲觉苑病逝。

她的遗体被火化完成以后,骨灰被洒进了海中,这也是吕碧城的遗愿:骨灰被投入大海,以与水族结缘。

她梦中的诗是这样写得:“护首探花亦可哀,平身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