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13岁被退婚,35岁成为上海巨富,享尽繁华后遁入空门!

 沐阳说 2022-02-09

说起民国的才女,简直是灿若星辰。

她们或是社交场上的交际名媛,或是倡导女权的教育大家,或是歌台舞榭上的明星,或是杰出的诗人画家,冰清玉洁,热情如火,无一不是惊艳了百年的风华。

此中有一位,则不得不说。

她是吕碧城,不仅是一位举世无双才女,更是一位不让须眉的女强人。

她20岁成为《大公报》主笔,21岁兴办中国第一所女子公学,23岁成为女子师范学堂校长,30岁成为袁世凯机要秘书,35岁成为上海滩腰缠万贯的富商。

光看这寥寥几句履历,足可想见她在当时所受的无限追捧。

在20世纪初,中国文坛以至整个社会,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此等才华地位,在当时,就算是张爱玲、林徽因,也该稍逊一筹了。

1883年,吕碧城生于安徽旌德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吕凤岐时任山西学政,为官一方,家境还算优渥。

大家闺秀,锦衣玉食,吕碧城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姐姐妹妹一同接受到了极好的教育,自幼就在诗词书画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十岁出头,她就能诗善文,才女之名传遍了同乡。时人有评价:“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称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

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吕凤岐早早与同乡的汪家许下亲事,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女儿长大成人,有一桩好婚事,然后无忧无虑的过一辈子。

但命运的玩笑总是陡然而至。

1895年,吕凤岐突然因病离世,家中只剩下女主人严氏和4个小女儿,失去了唯一的顶梁柱,生活一下子变得拮据起来,但更让她们绝望的事情正在发生。

在那个年代,家中没有男人,是很容易被欺负的。

很快,觊觎田地、宅院的族人们,便野蛮地撞开了吕家大门,纷纷以吕凤岐无后为由,要求继承吕氏家产,甚至为了霸占财产,唆使匪徒将严氏强行幽禁。

人情冷暖,人性阴暗。此时的吕碧城正在京城求学,她听闻后,并未慌乱。她立马四处求援,给父亲的朋友、学生写信,几番波折才将母亲和姐妹救下来,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吕碧城已经表现非比寻常的精练。

没曾想,正因为这件事,与她有婚约的汪家,居然毁约退婚,原因是认为她太过魄力,难以管教。

在那个时代,女人似乎天生就应该唯唯诺诺,逆来顺受,一旦有背离,便举世难容。

因为家庭破落,吕碧城不得不随母亲回到娘家,投奔舅父。

刚刚被退婚的吕碧城,就像是被赶回娘家的外嫁女子,6年寄宿生活,她受尽了白眼和讥讽。

久而久之,吕碧城内心的积郁无处释放,只能融于诗词之间。

幸好,母亲严氏还算思想开明,她劝吕碧城去接受西方教育。

当时,西方民主思想开始输入,中国女性开始觉醒,妇女解放慢慢成为潮流,众多向往平等的新女性开始发出呼叫,年轻的吕碧城拼命发出回应。

她太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她的舅舅却一门心思的想要把她嫁出去,当吕碧城提出想要去天津时,还遭到舅舅一顿数落。

但外面的世界,先进的思想,每时每刻都撩拨着吕碧城。

很快,吕碧城毅然离家出走,孤身一人,前往天津。

正是这一次出走,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毕竟是异地他乡,吕碧城到了天津,用光了积蓄,很快就食宿无依,但她一个女儿身,想要找份工作养活自己简直难如登天。但她并未后悔,先进而繁华的天津对她来说,就像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在她最为窘迫时,突然想到了舅父秘书的夫人在《大公报》任职,她便写了一封信,希望能谋个生计。

这封“求职信”辗转到了《大公报》经理英敛之手上,英敛之看罢之后赞叹不已,显然是被吕碧城的志气和文笔折服,作为当时的新派人物,英敛之对吕碧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日,便亲自登门拜访。

在吕碧城的住处,英敛之读了不少她的诗,当即决定,聘请她来担任报纸编辑,当时的她并不知道,英敛之成为了她人生之中不可或缺的贵人。

就这样,吕碧城靠着自己的文笔和才华,成为了《大公报》的编辑,几个月时间,吕碧城就搅动了文坛风云,她撰文提倡女子教育,宣扬女子解放,写下《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等文,不断向社会表达观点:“民者,国之本也,女者,家之本也。凡人娶妇以成家,即积家以成国…”,“君之愚弱其民,即以自弱其国也,男之愚弱其女,即以自弱其家也。”这些观点一经刊载,立即在社会上激起千层浪。

吕碧城诗文中流露出的刚毅、率真,横刀立马的架势征服了无数读者。

以《大公报》为阵地,吕碧城很快在天津城声名鹊起,英敛之很是欣赏她,时常带着她出席各类会议,不断结交社会名流,不久后,吕碧城发表《书怀》:

眼看沧海竟成尘,寂锁荒陬百感频。

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忧愿做新民。

江湖以外留余兴,脂粉丛中惜此身。

谁起平权倡独立?普天尺蠖待同伸。

此诗一出,石破天惊,吕碧城的名声越来越响,这个落落大方的才女,游走于男人扎堆的文化圈,交游吟唱,成为当时文坛的一段佳话。

吕碧城对女子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自己的交际面越来越广,她开始将理论付诸实践。1904年,在英敛之的支持下,吕碧城顺利筹得资金,建了一所“北洋女子学校”。

当时的吕碧城,不过23岁,花样年华,却已经是中国近代女性中首位女校长。

办校并不是她的目的,她是想通过教育让女子在社会上得到尊重。吕碧城提倡让女孩们在“德、智、体”三方面发展。在此学习的诸多女学生,后来都成为了杰出的,女权革命家、教育家、艺术家,如刘清扬、许广平、周道如等。

1904年5月,秋瑾从北京来到天津,慕名拜访吕碧城。那是吕碧城第一次见到秋瑾,两个妇女解放的领袖人物一见如故,相会不足四天,就已经相交颇深。

秋瑾有意劝吕碧城一同前往日本投身革命,吕碧城却坚持以文化教育开启民智,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人虽然在不同的战线,却有着同样的目标,秋瑾东渡日本之后,两人仍旧互通书信,彼此鞭策。

让吕碧城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几年,她们再次见面,竟然生死殊途。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遇难,无人敢为其收尸,唯有吕碧城设法与人偷尸掩埋。

正因为此,吕碧城锒铛入狱,幸亏,被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解救。

此人一直仰慕吕碧城,得知吕碧城被抓捕,他立马向父亲袁世凯求情,袁世凯惜才,于是帮吕碧城脱了罪。在袁克文的的推荐下,30岁的吕碧城成为了袁世凯的机要秘书。

而立之年,一介女流,在仕途上达到了常人不可及的地位。

身为大总统的秘书,吕碧城依然致力于提高妇女地位的事业中。

不久,袁世凯欲意复辟帝制,大是大非面前,吕碧城愤然离职,万念俱灰,绝尘而去,再未踏入政界。

随后,吕碧城到了上海,与人合伙做起了外贸生意,她交际圈颇广,各界名流皆有来往,短短三年时间,她的生意就风生水起,成为了上海滩名声赫赫的富商。

此时的吕碧城,要才华有才华,要财富有财富,要地位有地位,这个用新思想武装到牙齿的女子,终于成为了她梦想中的样子。

上海滩已经无法满足这个自由的灵魂。

1920年,吕碧城以《时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美术和文学,随后又游历诸国,并写了一本《欧美漫游录》。此时,距离她离家出走,已经20年。

20年前她看尽了人情冷暖,如今,她享尽了世间繁华。

但这二十年,她都始终孤身一人。似乎如她一般的女子,孤身并不那么让人意外。

但吕碧城并不是一个独身主义者,她的身边也不乏追求者。她曾高傲又无奈地说过:“生平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已婚,张骞给我介绍过诸宗元,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我要的不是钱和门第,而在于学术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东不成,西不就,失去机缘。幸而手头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以文学自娱了。”

姻缘于她,似乎并不是必需品,然而与她契合的灵魂,世间又太少。

如此一来,她最终遁入空门,也一样不会让人意外了。

1930年,吕碧城在日内瓦皈依佛门。

从此,红尘之间,少了一个风华绝代的才女,佛门之中,多了一位研佛著经的女尼。

40年代,她居住在香港潜心理佛,过上了与世隔绝般的生活。

她靠自己的才华与智慧,将世间繁华收入掌中,如今,她又毅然决然,将那繁华散尽。

或许,那些曾经的荣耀和光芒,于她,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曾来过这世界,也认认真真、风风火火、潇潇洒洒的走了一回。

1943年1月4日,吕碧城写下人生最后一首诗:

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

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

20天后,她悄无声息地离开人世,享年61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