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度冲刺IPO,相宜本草能如愿吗?

 新用户9576lp0N 2022-11-16 发布于广东

挑战重重。

继两年前传出重启上市消息后,相宜本草如今再度迎来明确的上市动作。

11月1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公开发行辅导信息发布了《关于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该报告显示,11月10日,相宜本草已与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辅导协议。

这也意味着,早在2012年就曾递交招股说明书的相宜本草,时隔十年,终于再次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

作为国货美妆品牌,相宜本草可以说是本草护肤领域的“老前辈”之一。其品牌发展之路,也如其IPO冲刺之路一般,跌宕起伏。

2000年,出生于医药世家的封帅创立了相宜本草,以草本护肤这一特色定位,开启了品牌成长之路。

得益于对彼时商超渠道的精准把握和率先布局,相宜本草迅速打开市场,在商超渠道黄金时代搭建了自己的渠道优势,品牌得到快速增长。迅猛的增长态势,使得相宜本草也吸引了资本的关注。2007年,相宜本草获得了今日资本1000万美元注资。该年度,相宜本草年销售额增长率达50%。次年,其销售额达2.17亿元,之后就以近100%的增长率连续增长了4年。

2012年,一路高歌猛进的相宜本草提交了招股书,开启冲击IPO,拟募集资金超7亿,同年其销售额破20亿。2013年,相宜本草创下23亿元的销售额,成为当时颇具代表性的本土品牌之一。在2012年、2013年,相宜本草还登上了天猫双11美妆销售额TOP10品牌榜。

好景不长,到达新顶峰之后的相宜本草,却也开始走下坡路。2014年,由于种种原因,相宜本草放弃了IPO计划,同时,多位高管的相继离职也为相宜本草的发展蒙上阴影。加上其他中国本土品牌快速崛起,线上线下渠道的变化等等因素,相宜本草在品牌、渠道、市场等方面开始陷入困境,逐渐掉落头部阵营。2015年,相宜本草回款额大幅下滑至15亿元。而在天猫双11美妆销售额TOP10品牌榜上,也不再有相宜本草的身影。

2017年,曾经离开的高管——严明回归相宜本草,开始对品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新品牌定位、新产品线布局、新营销思维、新渠道策略等等多维度的革新,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据了解,在2018年其业绩同比提升了25%。

但在本土品牌和国际大牌愈发内卷的竞争格局下,想要重回巅峰,显然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相宜本草并未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回归之势”。

随着国潮兴起,化妆品行业新规对本土特色植物成分的支持,本身就以中草药成分为差异化特色的相宜本草,迎来了利好发展时机。

一方面,相宜本草近年来不断加强科研力的提升,比如与多家科研机构达成合作,成立多个联合实验室;另一方面,与实力强劲的化妆品上游企业合作,比如,冻干面膜领域龙头企业伟博海泰等。通过各维度的提升和合作,以前沿技术和功效加持产品力,打造了诸多爆品。加上在营销、渠道运营等方面相宜本草本身逐渐“上道”的摸索和创新,近两年,其品牌声量渐起,存在感也愈发明显。

比如,在刚刚过去的双11活动中,相宜本草多个产品销量涨势强劲,其中,龙胆冻干精华面膜销量超过319万盒,龙胆安心舒润乳霜/水盈霜销量超69万瓶。据品牌数据显示,今年双11,其天猫旗舰店交易总额突破两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88%。

而在去年全年,相宜本草就已经实现同比33%的增长,据其计划,要在2022年实现45%的同比增幅。

无论是市场声量,还是品牌增长,抑或是重拾IPO冲击之路,似乎都在释放着相宜本草“归来”的信息。

不过,从如今的市场环境上看,相宜本草显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上市挑战。

一方面,从品牌自身上看,相宜本草存在与其他上市企业类似的问题。比如,相宜本草在改革时期砍掉了“花开”和“Juicy Tango”两个与企业调性不符的品牌,目前旗下仅有相宜本草和主要在丝芙兰渠道售卖的相宜本草·唐。较为单一的品牌矩阵,很容易陷入业绩依赖问题的漩涡之中。此外,在其2012年的招股书中显示,相宜本草报告期内委托加工产量平均占比90%以上,这种生产模式可能带来的业绩问题,也是诸多同类型企业在冲击IPO时极易被问询的点。

另一方面,从竞争格局上看,目前与相宜本草定位相似的本土品牌同样实力强劲,且在新规和功效市场的加持下,中国特色植物赛道正迎来更多的参与者,对于相宜本草而言,如何强化品牌自身优势,在竞争激烈的本草护肤市场构筑独特护城河依然是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除了本草护肤领域的竞争,在整个化妆品市场中,相宜本草也同样面临着更加多元化、内卷化、复杂化的竞争格局。

“IPO的诱惑”还在持续,重整归来的相宜本草能否成功上位,依然是个未知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