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micron会不会损伤肺部?前两天写过...

 我思故我在hyp 2022-11-16 发布于北京
Omicron会不会损伤肺部?

前两天写过新冠感染后的症状(网页链接),之前也提到Omicron对于肺部的影响,这里再加上上海疫情的另外一项研究说下这个问题。


先说一些基础科研层面的,这一段觉得枯燥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

-Omicron可以通过不依赖TMPRSS2受体的方式进入细胞(或者说Omicron与TMPRSS2的结合很弱),增强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感染性,使得在较低病毒载量时有更强的传染性(相对于原始毒株和Delta);

-Omicron S蛋白的S1/S2切割效率低于原始毒株和Delta,这个变化减弱了Omicron与一些肺上皮细胞的融合,这可能导致这个变异体毒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仓鼠的体内竞争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活病毒),相比于之前的Delta,Omicron几种亚型(BA.2/ BA.4/ BA.5)对仓鼠肺部的感染力都很有限,病毒抗原很少出现在肺泡中。在仓鼠或小鼠的试验中,感染Omicron的肺部损伤以及体重下降都更不明显。

所以简单来说,Omicron的感染部位更多是上呼吸道,对肺部的感染显著低于以往的变异体,但也并不是没有。



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是重要的参考,但是不能完全推导到人体上面,需要更多临床研究予以交叉验证。

今年8月,上海几所医学院校发表在期刊Vaccine上的研究(DOI:10.3390/vaccines10091409),对Omicron住院患者的临床进展进行了研究。

这项研究纳入了今年4月6日~5月11日在上海嘉定区中心医院住院226名Omicron感染病例,中位年龄52岁,52.2%为女性,40.7%未接种疫苗,56.2%完成2针及以上接种,患者未接种疫苗。这些感染者是方舱医院、发热门诊或者疗养院转过来的,另外226人中还包括了4名无症状感染者,这4名感染者由于有不稳定病情而入院。46.5%患有1种及以上慢性病。

研究内容包括这些感染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核酸检测转阴时间、肺部影像学改变、以及风险因素等。

简单说一下研究结果

-整体情况:
对于有症状的感染者,从出现症状到住院的时间为3天,168人(74.3%)出现咳嗽,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的中位时间为10天。

-发热症状:
45.6%的感染者在病程中出现发热,入院后经过或者不经过支持治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发热的中位持续时间为5天。其中中症患者的持续时间为6.5天,两名重症患者的持续时间为14天(含有一名90岁男性患者)。大多数其他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和喉咙痛、疲劳、头晕和头痛),也在退烧前消失。

-影像学变化:
入院时对198名患者(不含28名儿童)进行了胸部CT或X光扫描,156人(79%)影像学正常,42人(21%)发现肺部病变(11人单侧,31人双侧)。症状出现7天后,196人(99%)没有出现影像学进展,只有2名老年男性出现进展和临床表现恶化。

-核酸转阴:

所有感染者每天接受核酸检测(鼻咽拭子),转阴的中位时间为10天(4名无症状感染者为9天),普通症患者显著长于轻症患者(13天 vs 10天),14岁以下患者显著短于14岁以上患者(8天 vs 11天)。

-药物影响:

与传统药物Lianhuaqingwen治疗的核酸转阴时间(10天)相比,Paxlovid的核酸转阴时间(8天)显著缩短。没有任何患者死亡。

-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与未接种疫苗的患者相比,加强疫苗接种可以显著降低Omicron感染的严重程度。在多变量分析中,红细胞沉降率(ESR)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独立相关。

研究结论是,大多数Omicron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并不严重,强烈建议14岁以上人群接种加强针。



需注意的一点是,该研究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需要结合其他研究(例如之前发的其他真实世界研究)共同参考。另外该研究是定点医院收治患者,并不代表整体感染者情况,嘉定区中心医院为定点医院,原则上只收治有症状以及有症状加重风险的感染者。

国内还有其他一些研究可供参考,比如华山医院发表的研究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发表的研究,研究结论多是Omicorn对肺部损伤轻,但并非没有,综合各项研究大约在13%~25%的入院感染者中能发现肺部影像学变化。

但是每一项研究都有一定的限制,比如都是特定的入院人群,另外由于目前CT精度很高,再加上AI的引入(网页链接),正常人体检中肺结节发现率已经比较高,所以较难区分一些感染者的肺部影像学异常是感染引起或者既往就有的。还有CT本身是辐射较大的检查,此类研究的开展也相对谨慎。

整体而言,在Omicron感染问题上,由于病毒的生物学变化以及大规模疫苗接种,人群的整体症状减轻,肺部病变也比过去其他变异体轻很多。但是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一些合并基础病且没有接种疫苗的高龄老年人,仍然需要注意监测病情变化。

#庄医生的疫情笔记##微博新知博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