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夜尿多,吃什么好?

 天地人和w 2022-11-16 发布于福建

天气转冷后,可能会尿频,夜尿多。是因为阳气不足吗,还是下元虚寒?其实,我还想说,养生,无需草木皆兵!

有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在入冬以后,尤其是老人,排小便的次数会明显地有所增多。有的人可能会联想到阳气不足或是肾气不足所致。但要是仔细琢磨,可能很多人会发现,并没有阳气不足或是肾气不足征兆。

其实,我想说的是。入冬,天气转冷以后,小便频多可能是一个普遍现象。它并不代表就是阳气不足或是肾气不足。

在中医临床看来,入冬转冷以后,小便频多的人大有人在。但真正属于阳气不足或是肾气不足的人,其实并不多见。实话说,尿频,的确是传统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症候。而下元虚寒,也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阳不足或是肾气不足, 也确实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入冬以后,为何会小便频多?

其实道理也不难理解,由于入冬以后,气温骤降。于是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几乎就不那么容易多汗。因此,津液代谢的途径,就只剩下排小便这一条道路了,自然而然小便就会增多。

当然,入冬后排小便的次数增多,还可能和机体的其他因素有关。就比如说脾虚不摄和肝郁气滞。

道理同样好理解,一旦脾虚,那么收摄之力就会相对不足。因此,就难以收摄住小便。而这一直观表现就是尿频。与此同时,还伴有全身乏力、少气、懒言、小腹坠胀等。

而肝郁,同样也会出现尿频的现象。一旦肝气郁结,气机失司,那么膀胱的约束之能自然也会失常。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情志不畅、胸腹胀满。尿频,但尿量较少。

此外,还有阳虚倾向的人也容易出现尿频的情况。也就是说,有着阳虚倾向的人,还远远没有达到病态的程度。其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头晕乏力、舌淡苔白。当然,小便频多的现象不会太过严重,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揉按肾俞穴、关元穴以及命门穴来改善这一状态。

当然,除了脾虚、肝郁以及有着阳虚倾向外。下元虚寒,也是小便频多的一大原因之一。

下元虚寒有哪些特征呢?

在个人看来,下元虚寒大体上有三大特征:

第一大特征是:脉象较为沉迟。简单来说就是在查其脉象的时候,轻取可能无法感应;稍稍重按,才能感受其脉象。而这里的“迟”,主要指的是,脉搏一分钟可能不到六十次。

第二大特征是:舌质淡胖。

第三大特征是:夜尿较为频多,而且尿量大,全天排尿次数也会增多。与此同时,还伴有面色白、耳鸣、头晕、腰膝酸软乏力等。

所以才说,单单只是冬季转冷而小便频多,在大多数情况下,还远远达不到下元虚寒的地步。

遇到这一问题要如何应对?

一旦下元虚寒,对于普通人而言,则可以借鉴脐疗法,这一简单便捷的操作。

脐疗法,简单来说就是在肚脐处,贴上同仁堂的肚脐贴,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就可以了。因为这一方法的制作很是简单。常规的脐疗去则是以艾绒、桂圆肉以及花椒配伍而成。只是同仁堂的脐贴在上述组方的基础上稍作加味。加入了养血安神的酸枣仁。以及可以补益肝肾、益精养血的枸杞,将其捣碎揉制而成。

脐贴用在肚脐的神阙穴处,主要是考虑到安全、便捷、易自制。其次是充分地借鉴了,肚脐处涌泉穴善于吸收的特性。

原因无他,神阙穴在中医看来,是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因为小的时候,就是通过这一门户,从母亲那里获取源源不断的营养的。因此,在神阙穴处贴一个脐贴方,就可以通过神阙穴,将药效输送达全身。

而且,方中所用之物也都相对容易获取。自制起来,就变得格外的方便了。而且,这样的搭配,对于升举阳气、健脾除湿,也是很有帮助的。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搭配,就能释放体内的阳气。居家自制更是不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