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能重来,我不会给女儿买房”,一位老父亲的哭诉,令人唏嘘

 谢耳朵馆长 2022-11-16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中国社会当中,代际关系,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于西方而言是十分亲密的。
不同于以个体关系相处的欧美,中国社会的人们除了个体之外,也十分重视集体。具体在社会之中,就是家庭和家族这样的集体,会给其中的成员提供明显的庇护,同时个体也会为集体贡献力量。
同时,集体存在的基础很多时候是物质性的。比如家庭,往往会以住房为物质载体;家族则会以祖产、祖屋等为物质载体,以此来实现一种现实当中的隐喻:房子就是家。
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之下,在中国的社会当中似乎早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下一代的住房问题,默认都要由上一代人承担,至少是承担一部分。随着现如今人口的城市化流动,以及住房成本的提升,这样的现象愈发明显。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位七旬年事已高的父亲哭诉:“如果有机会再来一次,我绝对不会选择给女儿买房。”这又是为什么呢?

社会与观念变迁:为女儿买房

王大爷对着众人哭诉:“我太后悔了。”原来是家庭条件不错的王家,在女儿大学时就为其在上学城市买了房,打算让女儿毕业之后就留在那里。但女儿遇人不淑,谈了个男朋友,怂恿其将房子卖掉支持男友创业,最终生意赔了两人分手,落得个人财两空。
正如上文所说,在很多人观念当中,“给子女买房”似乎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具体到细节上,其实这样的观念出现时间也并不长。
在现代社会之前,中国社会流传诸如“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样的观点。
因为传统婚俗是女方在出嫁之后,是要到男方家中居住、生活的,也就默认成为了“男方家的人”,所以女方的娘家几乎是“失去”了这个女儿——这也是彩礼风俗存在的一大动力:男方及家庭用于象征性补偿女方父母的损失。
所以在之前,如果家里的孩子是女儿,那么父母往往不会为其买房子。一是在观念上,认为其早晚要出嫁;二是现实上,男方一般都会有房子的,也不用女方父母操心。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人们的育儿观念渐渐发生变化,认为女儿更加柔弱,需要呵护,所以渐渐出现了“富养女儿穷养儿”的观念。、
只要家中条件允许,都恨不得把女儿当公主一样去宠爱。到了其成年之时,房子问题自然也会解决。
同时,结婚之后“从夫居”的风俗也开始随着发生变化,由于许多年轻人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奋斗目标,新婚夫妇会倾向于到另外的城市去生活,既不是男方家,也不是女方家,这也就需要双方共同去解决住房问题。
所以现如今的很多情况是,即便家中的女儿要嫁人离开原生家庭,同时要花大价钱在别的城市买房,父母也会倾尽全力去支持。这是社会变迁影响的观念变迁导致的必然结果。
王大爷的悲剧一方面是观念导致买房过早,一方面也是女儿缺乏阅历。

过早为女儿买房的危险性

1.不利于价值观培养
诚然,不管是买房再早,女儿往往也已经成年了,拥有自己的是非观、价值观,但往往不够坚定。此时的家庭教育依旧应该起到一些作用。
如果早早地给女儿买了房,比如在其大学毕业之前、刚参加工作时或者是婚前,就会给女儿造成一种错觉:家里把什么都给我准备好了,房子和财产都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渐渐会认为人生的一切都不是自己努力换来的。
其实房产也是父母努力积攒下来的财产,并非“天上掉馅饼”。许多年轻人被发达的媒体影响,一旦形成“我是富二代”的心理,不付出努力,贪图享乐,那么人生自然没有希望。
2.可能导致单身许久
其实,“大龄剩女”问题早已经存在于社会之中了,许多属于这一群体的女性都十分出众,她们工作体面、收入可观,家庭条件优异、有车有房。也正是如此,她们会认为单身生活很美好,不愿牺牲这样的生活。
如果此时家中急着让女儿成家,自然两代人之间就会产生矛盾,反倒会因为父母的疼爱,导致女儿更加不愿结婚。
为女儿买房是好事,但要讲究动机与时机。我是一名咨询师,如果你遇到情感心理问题,私信我,我和你聊聊。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