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最重要的5个基准理论

 遇事明言 2022-11-17 发布于甘肃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政策分析的结论。它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凯恩斯说的“方法、智力工具与思维技巧”其实指的是一种思维框架,这种思维框架一般是指某个学科的基准理论,而基准理论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参照系。学过经济学的人头脑中都有一些基准理论(参照系),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学的思维模式”。

那经济学的基准理论有哪些呢?

第一阿罗-德布鲁定理Arrow-Debreu Theorem

阿罗-德布鲁定理被称为经济学的皇冠,是新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基准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们具有充分预见的能力;市场也是完全的(信息对称):具有不同物理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的商品,都存在无成本的交易市场;对于每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商品”,都存在完全的期货市场。在这样一些假设条件下,他们用拓扑学与凸分析方法证明了一般均衡的存在,这种均衡就是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当我们在分析微观经济的市场资源配置问题时,阿罗-德布鲁定理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参照系,就像在分析物理学问题时,我们总是从无摩擦的理想状态开始一样。阿罗-德布鲁定理被认为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隐喻的数学证明。

第二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

科斯在经济学家当中绝对是个怪才,以两篇著名的论文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企业的性质》以交易成本概念解释企业规模,《社会成本问题》主张完善产权界定可解决外部性问题。著名的科斯定理来源于第二篇论文《社会成本问题》,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将这篇文章中的想法,归纳为科斯定理。所谓科斯定理指的是只要交易成本等于零,法定权利(即产权)的初始配置并不影响效率。换句话说就是只要交易成本为零,产权清晰界定,就可以解决外部性的问题,私人产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一致,达到最优效率,至于产权的归属并不重要。产权问题是思考经济问题的出发点,而科斯定理则是我们思考产权问题的出发点和参照系。

第三卢卡斯货币中性理论Neutrality of Money

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 Jr.)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天才,他引领了理性预期学派。所谓理性预期是指各经济主体在做出经济决策之前,会根据掌握的各种信息对与当前决策有关的经济变量的未来值进行预测,这种预期会影响经济中所有参与者的行为,并对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卢卡斯的货币中性理论就是基于理性预期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一切经济活动都是根据理性预期进行的,货币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不影响实际的经济变量,系统的货币活动,仅仅影响诸如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等名义变量,而不会影响失业与经济产出等实际变量。货币的中性,使得政府的货币政策失效。当我们思考政府的货币政策问题时,卢卡斯的货币中性理论就是思考的出发点和参照系。

第四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博弈论是现代经济学最火热的分之之一,随便翻翻那些顶级经济学期刊,博弈论模型的论文几乎到了滥觞的地步,在经济学者的眼中,博弈论几乎可以分析所有领域的问题。在博弈论里面最重要的基准理论莫过于纳什均衡了,该理论以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命名。所谓纳什均衡是指在包含两个或以上参与者的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中,假设每个参与者都知道其他参与者的均衡策略的情况下,没有参与者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策略使自身受益时的一个概念解。即如果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自己的策略,并且没有玩家可以通过改变策略而其他参与者保持不变而获益,那么当前的策略选择的集合及其相应的结果构成了纳什均衡。当我们在思考博弈问题是,纳什均衡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参照系。

第五莫迪尼亚尼-米勒定理Modigliani–Miller theorem

莫迪尼亚尼-米勒定理也称MM定理,是由弗兰克·莫迪利安尼和默顿·米勒两位经济学家提出,它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该定理认为,在不考虑税,破产成本,资讯不对称并且假设在效率市场里面,企业价值不会因为企业融资方式改变而改变。也即是说,不论公司选择发行股票或者发行债券,或是采用不同的股利政策,都不会影响企业价值。因此莫迪尼亚尼-米勒定理也被称为资本结构无关定理。当我们思考公司金融领域的问题时莫迪尼亚尼-米勒定理就是我们思考的出发点和参照系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基准理论都是基于非常不现实的假设建构出来的,当然理论本身描述的也是某种理想的状态,这种状态离我们现实很远。很多人认为这些偏离现实的理论毫无意义,其实不然。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从最简单、最理想的理论开始,就如同物理学里面想要探究物体运动一样,物理学家都是先假设物体为一个质点,而且在运动过程中不存在摩擦力,这样来构建基准物理理论,基于这样的理论再来思考现实的运动。经济学的基准理论也是一样的,基准理论告诉我们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什么,这种理想的状态就是一个参照系,实际的经济状况肯定会偏离这种理想的状况,这个时候我们就找到了实际与理想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没有这些基准理论,面对复杂的现实,我们可能知道很多的碎片化的经验,但是根本不知道应该从哪里着手去理清这些经验,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更不用说解决问题了。

人们批评经济学理论的原因大多在于把经济学家建构的理论当成现实了,直接将其应用到现实经济的分析中,碰的头破血流,这是对经济学理论的误解。经济现实复杂多变,但其变化不会超出基准理论的范围,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基准理论学扎实,形成完整的思考问题的理论框架,深入理解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再以一种帕累托改进的方法去解决这个差距的问题,这才是理论扎根实践的本质。

这就是凯恩斯说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政策分析的结论。它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