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相来了|为什么决策错了难回头

 转型刚刚好 2022-12-04 发布于北京

无论是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政治经济学家,被誉为“创新理论之父”),还是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开创了“管理决策学派”),在涉及“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的问题上,两人不约而同的谈到了“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与决策((Decision)”。在他们看来,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在信息不对称、资源有约束、风险不确定的背景下,进行“关键时刻”的决策。这需要洞察机会,更需要关键时刻All in的勇气,以及克服人性中的自私、贪婪、虚荣、嫉妒、傲慢等问题。风口要不要追、该选择哪个赛道、哪些机会要抓住、哪些机会不属于自己要放弃、哪些原则必须坚守、哪些问题可以妥协、哪些困难需要克服、哪些时刻无为而治等等,都需要企业家和管理者在关键时刻的决策。而天才西蒙甚至用“管理就是决策”来强调决策的价值所在。

大到公司战略,小到日常工作,企业家、管理者与员工都面临不同的决策挑战。对企业家而言,充满不确定与风险的战略决策往往最难做,谁知道假设的那个未来能不能变成现实;对管理者而言,业绩、绩效、成本、效率永远都是决策的风向标,谁都想让相同的资源输入换来更好的产出结果;对员工而言,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提升绩效成果,这都需要进行决策,尽管有些决策很琐碎,但这也叫决策。一般而言,企业高层决策,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尤其是那些事关企业全局与组织变革的重要决策。比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决策“要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引领了后来的全球移动互联时代,在Mac与iPod之后找到了另一条增长曲线,也见证了苹果从千亿到万亿美元的跨越;再比如,5年前国内某地产大佬经历人生的至暗时刻,股债双杀、负债累累、银行断贷、海外资产面临监管压力,危机下断臂求生,不得不将旗下的酒店与文旅板块打包卖给了两家同行,江湖还一度传言“摔杯”之后所售资产价格被买家打骨折,认为后者捡了便宜。但风水轮流转,这才几年功夫,当初那位挥泪大甩卖的大佬已轻装上阵,而接盘的两位大佬却面临银行“三条红线”与债务违约、资金断链、现金流暴雷的生死考验。回过头来看,五年前那位 大佬的决策,可谓惊险一跃,才换来如今的绝处逢生。

没有任何人能保证决策永远是对的。因此,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才是企业决策的常态。所以,决策失误很正常,企业要做的,并不是完全避免决策失误,而是最大限度减少失误,不犯底线错误,不让企业陷入生死考验,如果遭遇了决策错误,可以最快速度止损回头,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让企业陷入万劫不复。比如,某传统手机厂商,在高光时刻曾拥有全球超过39%的市场份额,迄今无人超越。然而,面对智能手机时代的崛起,该企业并未从功能手机成功的光环效应中跳出来,试图在智能手机领域重新复制功能手机时代的成功,只可惜事与愿违,在关键时刻的几次决策,要么方向错了,要么时机没了,将市场拱手让给了后来的安卓阵营与苹果iOS。再比如,国内某电商平台,起步时间早,从图书市场切入,很快就完成了海外上市。但没想到,该企业长时间止步于图书电商,没能在接下来的物流、供应链、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等业务层面转型变革。现如今,与京东、淘宝、天猫、抖音、快手相比,该企业已明显掉队,再要厚积薄发,恐已力不从心。在很多人看来,这些企业家都曾经驰骋风云,都有足够多的决策经验,既然没人能保证决策都正确,那就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止损,抓紧回头就是了,但为什么很多企业明明可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直到企业面临生死考验?原因有三:

“决策错了难回头”原因一
—————————————

决策不能脱离认知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人们无法赚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这句话应用到决策上再贴切不过。决策的前提是认知,对企业家和管理者而言,当前的机会是什么,要不要抓住这个机会,风险有多高,概率有多大,成本是否负担得起等等,这些认知决定了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在决策后,要不要修改决策,要不要调整甚至废止之前的决策,也和认知有关。如果企业家和高管层都认为之前的决策没问题,甚至不把当下遇到的问题当事,也不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发生了实质性改变,显然,企业家和高管层哪会有“回头”的可能性。反过来,他们甚至会加大投入,会认为之前的付出还不够,即便是遇到了一线员工的执行困难与挑战,他们也会认为是一线员工的觉悟低,只顾着眼前自己的得失,而不是站在整个公司层面算大账。越是这样,企业家和高管层越会加强流程与机制,督促一线强力执行,再不行扣钱换人,直到问题得以解决。

只可惜,企业家和高层的决心大意志强,不代表这个决策一定正确。如果再碰上好面子、在意权威和正确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回头”的几率更小了。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回头?比如,企业内部总打败仗,优秀人才流失,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问题;再比如,来自客户的投诉与抱怨,来自行业标杆的不同做法,企业家与高管外部朋友圈的反馈等等。说到底,最终还是需要企业家与高管认知水平发生改变,这种认知改变,要么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要么通过市场的教育,要么通过同行的启蒙。多年来,华为任正非与高管团队就是通过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与外部优秀咨询公司合作,不断对标同行,不断听取客户的反馈,才能在出现决策失误后及时回头,没有企业家与高管层的认知改变,企业很容易遭遇成长天花板

“决策错了难回头”原因二
—————————————

决策遭遇纠错失灵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优秀公司之所以优秀,往往都和自身的纠错机制有关。或者,我们换个角度讲,优秀公司并不是没有错误,而是在出现错误时能快速纠错,通过不断的改进提高,进而实现持续增长。回到决策层面,纠错机制贯穿于决策前后的各个环节:在决策前,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本身就是决策前的纠错体系。有位企业家是这么做的:重要决定,如果高管团队全体都同意,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天不做决策,而是让大家晚上再想想,第二天再决定。其实,无论是反对意见还是次日再决定,本身就是在设置纠错机制,让决策本身经得起考验;决策后,设置原则和底线,什么情况必须喊停,什么情况必须修改决策,什么情况下可以废止决策,在决策时设定这样的条件,至少可以在出现问题时给大家一个提醒。在这方面,很多企业往往通过项目节点的方式,在里程碑时刻进行复盘总结,针对问题进行纠错和改进。

对企业而言,不仅要有纠错机制,还要有纠错流程和岗位。比如,质检、审计、财务、客服等岗位,就是带有纠错职责的岗位,与他们工作相关的流程,也是企业纠错流程的一部分。问题是,很多企业设置了相关的纠错岗位和流程机制,可为什么依然无法阻止决策“错上加错”?原因在于,很多企业的纠错流程走形式,根本就起不到纠错的效果,尤其是在人情文化盛行的企业,“纠错”成了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的纠错当然不起作用。还有一种情况,企业属于典型的人治,尤其是老板说了算,他说对就是对,他说错就是错,哪怕是之前设置了纠错机制,一碰到老板就无效。如果负责纠错岗位的员工缺少独立思考与职业化精神,那么企业设置再多的纠错岗位都无济于事,有的企业纠错岗位每天要做的事,居然是“证明老板是对的”,这样的纠错体系可想而知。

“决策错了难回头”原因三
—————————————

决策错了不担责任

决策,当然要承担责任。但前提是,责任是实的。什么是“实”的责任?对企业而言,就是真金白银的承担因决策失误带给组织的损失,可不是那种口头上的痛哭流涕,也不是那种喊两句口号却没有实质惩罚的责任 ,而是要为错误付出成本和代价。在很多企业,为什么决策错了也不回头?就是因为真实的责任不在决策人那里,一些高管用“决策是好的,员工没有执行到位”来为自己的决策失误找借口,或者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和代价,最终买单的是被折腾的员工和遭受损失的公司,而对于某些高管的位置和利益没有丝毫影响,他们可以换个位置接着做高管。这样看来,决策错了不担责,或者决策错了让别人担责,才是问题的关键。既然不用担责,又想维护自己“正确”的面子,当然就不能承认错了,死扛到底,反正最后可以让别人担责。

这就涉及到经济学经常提到的产权问题。科斯定理的提出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指出,只有产权是明确的,责任归属的交易成本为零或最小。最怕的是,只决策不担责,或者决策的权责利不对等,这些都会放大因决策失误带来的负面影响,助长了决策错了难回头,会给组织造成更大的破坏性。再加上企业的纠错机制失效,老板和高管团队的认知水平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水平,这些都会让错误决策止损的难度加大,别等到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来惩罚,那将为时已晚。

正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全文完)


点击下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转型快人一步,职场少走弯路

 点击上方“转型刚刚好”关注公众号

点赞/转发/评论/吐槽,怎么都行

转型刚刚好 热点文章

TOP1:真相来了:为什么会有层层加码(深度好文)

TOP2:真相来了|为什么总是存在“过度”执行

TOP3:真相来了|为什么形式主义是上下级之间的服从度测试

TOP4:真相来了|为什么我们会陷入“决策瘫痪”

TOP5:真相来了|为什么谣言比真相更畅销

TOP6:真相来了|如何破解“躺平”困局(建议收藏)

TOP7:真相来了|为什么人们反感表决心、喊口号

TOP8:真相来了|为什么我们总想追求“既要又要”

TOP9:真相来了|信心去哪了(附:寒冬下企业增长三策)

TOP10:真相来了|为什么初心很好,但结果不好

转型新观察  热点视频

TOP1:特斯拉裁员10%!马斯克压力何在?

TOP2:华为新车被怼!增程技术真不行吗?

TOP3:百度汽车要来了?与吉利“产”下集度…

TOP4:阿里未来去何方?两纵一横靠谱吗?

TOP5:687亿美金收购暴雪,微软的指向是元宇宙

TOP6:三星拆解特斯拉,果真不是为造车?

TOP7:新东方转型双语直播!俞敏洪的新战场

TOP8:擎天柱机器人来了!马斯克在下一盘大棋?

TOP9:比亚迪销量超越上汽大众?真相来了

TOP10:大众汽车要做操作系统?这样做是因为…

管理避坑指南  TOP 10 视频

TOP1:提意见没用,反正上级也不听?真相是…

TOP2:新员工留不住,真的是因为薪资低?

TOP3:群消息不回复!哪里有问题?

TOP4:没什么好消息,就别打扰上级了?

TOP5:白眼儿狼太多,好心不够用了?真相是…

TOP6:万事俱备,就缺好员工?想得美

TOP7:老员工不愿带新人,果真因为觉悟低?

TOP8:下属水平高,你压力大?没必要…

TOP9:领导力见效慢,还是权力来的快?

TOP10:经是好经,下面给念歪了?这话掩饰了…

从精兵到强将  TOP 10 视频

TOP1:警惕许诺变交易,收买不是领导力

TOP2:追求完美别过分,管理不是当圣人

TOP3:上传下达不作为,揽功诿过伤团队

TOP4:听话照做不动脑,绩效瓶颈如何破

TOP5:一团和气要不得,良性冲突有必要

TOP6:目标分解有三关,加减乘除不算完

TOP7:团队士气要提振,最佳方案打胜仗

TOP8:人浮于事是表象,上班摸鱼有情况

TOP9:明星员工被孤立,逆向淘汰有问题

TOP10:工作委派有问题,断事用人是前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