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让无效社交,毁了你的人生

 静心乐乎 2022-11-17 发布于上海
解读:慕木 | 朗诵:飞扬
原著:吉莉恩·巴特勒

你有没有这样的烦恼?

一到人多的场合就不自在,总觉得别人在关注自己;

讨厌当众发言,因为害怕自己说错话;

太在乎他人的评价,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如果你对以上这些现象感同身受,那么说明你很可能出现了社交焦虑。

所谓的社交焦虑,就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习惯性地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

如果这些情绪超出了可控范围,那么就会给人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干扰我们的正常生活。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我们克服社交焦虑呢?

今天这本《无压力社交》将帮你解决这个难题。

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心理学会成员吉莉恩·巴特勒。她同时也是认知治疗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对患有社交焦虑的群体有着独到的研究。


书中,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多个角度给出了缓解社交焦虑的方法,每个方法都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来自无数读者的好评。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书里探寻无压力社交的秘诀。

图片
减少自我关注,把焦点转向他人

很多社交焦虑者在与他人交往时,都会习惯性地进行自我审视,比如会考虑自己的表情是不是自然,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得体等等。

但作者指出,这种过度的自我关注会导致我们对周围的变化反应迟钝,无法投入到与他人的交流中去。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男子正在与女朋友的父母一起吃饭,但他的脑海里却一直在担心自己接下来说的话会不会被审查。

由于想得太认真,整个吃饭过程中男子都一言不发。

突然,大家开始哈哈大笑。男子这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个笑话,这让他感觉更加尴尬了。

可见,过度的自我关注会带来一种恶性循环。因为太在乎自己的形象,我们反而容易忽视周围人的真实反应,导致自己显得心不在焉。

因此,作者建议我们在社交场合中,要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多去关注他人的表现。

比如,在谈话刚开始时,我们可以去观察一下对方的着装,发型等,想一想对方在自己眼里是什么样的形象。

而在谈话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去留意一下对方的情绪,判断一下这人此刻是兴奋还是疲惫,是开心还是郁闷。

总之,当我们对他人保持敏感的时候,就不会把过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了。

事实上,你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关注你。真正困住你的,并不是他们的目光,而是你内心的牢笼。

只要你不把自己当作焦点,那么你的心就能摆脱这种无形的束缚。这样你就会松弛下来,对他人的行为做出最真实的反应。

因此,与其过多地考虑别人如何看自己,不如主动观察他人,将注意力转移出去。让自己处于放松的状态,你就会发现很多事反而变顺了。


图片
改变思维模式,拒绝无端猜测

除了过度关注自己以外,喜欢猜测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也是许多社交焦虑者的特点。

比如,我们可能会因为他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就猜想对方是不是讨厌自己。但事实上,那可能只是他人的无心之举而已。

作者认为,要想摆脱这种无端猜测带来的困扰,我们就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而方法就是,当我们出现消极的念头时,要学会质疑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我只是在猜测”。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会陷入自己的思绪之中,是因为我们经常把脑海里的想法当成了事实。

但如果我们能主动检查一下想法的真实性,问问自己“这是真的吗?”那么就会发现,大部分我们担忧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

书中提到有一个人总认为别人觉得自己古怪,心情非常郁闷。

后来他开始质疑这种猜测,并反问自己:“我怎么可能知道别人在想些什么?”

问完这个问题之后,他突然感觉轻松了很多。因为那一刻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他人肚子里的蛔虫,所以那些负面想法只是自己的主观判断。

随后,这人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事实上我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这让他如释重负。

从此,他不再因为担心自己古怪而紧张焦虑,而是轻松地与他人进行相处,结果收获了更多的朋友。

很多时候,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会让我们忍不住“自己吓自己”。但没关系,只要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就能从猜测的陷阱中跳脱出来。

当各种胡思乱想让你心神不宁时,请学会质疑它们,这样你就能撕下它们的“恐怖面具”,看见那些被你忽略的事实。

只要想法改变了,你的心态也会随之改变。一旦心态变好了,你与他人的相处便会更加愉快。


图片
从一次小尝试开始,摒弃安全行为

很多人在社交中都有过刻意躲避的行为。

比如有的人会躲避他人的眼神,眼睛故意向下看;有的人会躲避与他人讨论事情,一遇到问题就沉默不语;还有的人会躲避散场后的寒暄,活动一结束便赶紧离开。

作者把以上这些行为统称为“安全行为”

所谓的安全行为,就是一个人为了避免他人做出预期之外的举动,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

而一旦我们对安全行为产生依赖,就会在人际交往中变得紧绷,很难在他人面前展现出真实的自己。

那么我们要如何摒弃安全行为呢?

答案是,从一次小尝试开始,踏出改变的第一步。

书中讲到,有个人很容易脸红,所以他在和别人说话时总喜欢把脸藏起来。

直到有一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试着把脸露出来和别人说一次话。

为了减轻焦虑,他提前在内心做好了最糟糕的打算,那就是别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脸红而嘲笑自己。

然而,当他真正尝试了之后,才发现并没有人注意自己的脸,谈话依旧在正常进行。

从此,那人的心结就打开了,因为他已经直面过露脸的结果,知道那并不可怕。

有句话说得好:“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难的是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一个人要想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可能需要经过无数次的纠结与挣扎。但只要我们最终迈了出去,就是变好的开始。

因此,如果你在社交中也会反复出现安全行为,不必过于担心。尝试着把它丢掉一次,哪怕只是一次,可能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感悟。

要相信,人生本来就是一种不断突破的过程。你有能力迎接未知的挑战,也有能力成为更勇敢的自己。


图片
借助模仿的力量,建立自信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交高手都有一个普遍的印象,那就是自信

无论周围发生了什么,他们好像总是显得非常镇定,不但谈吐大方,而且目光坚定。

相反,那些不那么擅长社交的人往往给人一种畏畏缩缩的感觉。他们身体僵硬、眼神躲闪,似乎总在隐藏着什么。

从表面上看,两者的差距似乎非常大。因此,许多社交焦虑者认为自己永远不可能和那些善于社交的人一样,在公开场合坦坦荡荡地表现自己。

然而作者却否定了这种想法。她指出,在社交中保持自信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愿意,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观察你身边那些自信的人,然后去模仿他们。

比如,你观察到自信的人在走路时会抬头挺胸,目视前方。那么你就也这样走路。

又比如,你观察到自信的人说话时通常从容不迫、铿锵有力,那你就也这样说话。

如此一来,你的举止就会变得更从容,气场也会变得更强大。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反驳:那不就是伪装自信吗?这样真的有用吗?

事实上,人的行为和感觉通常是互通的。在我们做出自信的行为时,我们的大脑会接收到积极的信号,这会让我们真的产生自信的感觉。

因此,如果你能坚持把自信的形象维持下去,久而久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真的变得比原来更加自信了。

有时我们必须承认,模仿自信的人,是一个自卑者通往真正自信的必经之路。

你越是敢于模仿,你的行为举止就越会接近理想中的样子。而你接收到的反馈,也会让你发自内心地肯定自己,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坚韧。


图片
能与焦虑和解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在如今这个社会,社交焦虑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我们一边努力融入群体,一边防备着他人的伤害。

我们一边努力寻求认同,一边忍受着那些不同的声音一遍遍在耳边回响。

但即便如此,我们依旧是强大的。因为在每一次的害怕之后,我们依旧选择了继续前行。

因此,不必为自己的焦虑感到可耻。只要你敢于直面内心的恐惧,就迟早有办法战胜它。

请坚信,当你学会与自己的焦虑和解,你便成为了真正的强者。

因为那时候你会发现,其实这个世界只有你自己,没有别人。无论周围有多少不友善的目光,你都可以怀着一颗从容的心勇敢地向着未来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