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憧憬着那一天的到来! 今天早上来到教室,我看见他们带来了猪肉、粉干等各种食材,准备下午在百草园野炊用。看来,今天将是他们高兴第一天了。我让他们把食材放在教室后面的柜子上,然后坐下来安静阅读。一个个陆陆续续地进来,拿着书坐下来阅读的场景,是每天最美的画面。说实话,我都不忍心去打断这个情境。因为我觉得让他们沉浸于阅读,远远比我上一堂语文课要好得多。到了八点,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进入晨诵时刻。今天晨诵的是《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画面令人感动,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仿佛也能进入那种“羽化登仙”的感觉。他们懂了多少,能不能从中有所感受,我是知道的。因为我能从他们的朗读状态中,去感受他们的体悟。而此刻,他们的感觉不错。不一会儿,核酸检测又开始了。今天拿着书排队核酸检测的班级多起来了,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看到好的做法,就应该马上行动,这就叫执行力。多年前,我曾经对这个事情做过多次的强调,教育学生在排队时带上书。但是持续不下来,因为学生带着书也没有阅读。有的学生为了“带着书”,随手从附近的书柜里取一本书,就走了。他们没有形成阅读的内在需要,所以只是形式。最近,我看到了四年级的两个班,也都能做到带书排队阅读,而且我发现真的有好多同学是入神了。他们做完核酸,会继续拿着书一边看,一边走回教室。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一段时间,两个班的晨读已经让他们享受到了阅读之乐。他们喜欢上看书了,自然带的书就是一种需要。我经常跟老师们讲,判断一个班级有没有真正地喜欢看书,只需要看这个班级课间有没有人读书。当然不需要全班都留下来看书,因为那样就不现实了。如果一个班级每一次下课时,都会有五六个,甚至八九个同学主动拿起书,那么这个班级的阅读就已经不是问题了。反之,如果课间没有一个人拿书阅读,说明平时的阅读还只是一种“装样子。”另外,班级里有没有开始形成一种“借书”的风气,也是一种判断标准。今天我很高兴,看到了虞雨橙同学的“罗尔德·达尔”系列已经在班级里传阅开来。夏丰林同学手中就有一本,而且他表示这本书很好看。当我看到这些情景时,都会有一种满足感:太好了,孩子们已经开始喜欢看书了。昨天,我们开始发起的挑战。今天是第一天,他们一定能做到的。但是我也很想看看,他们究竟写了些什么东西。有同学这样写到:“听了校长的一番解说之后,我们班同学一下子像有了魔力一样,个个都拿上一本书看。”这是在写做核酸排队的情景。也有同学这样写:“我发现校长天天让我们写作文,我从爽快写到轻松自在。我觉得越写越有意思了。我爱写作。”还有同学写:“昨天晚上,我的书看完了,不得已拿起了妈妈给我买的书。拿起来一看,就不小心入迷了,看了五十来页。我被这本书深深迷住了。”看着这些文字,我就忍不住要拍下来,传给同事们看。这样的写作是孩子们的一种生活需要,他们记录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当这种需要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相信他们会越来越享受这个过程的。我也特别期待和享受阅读他们的文章!虽然是五年级了,但是阅读自动化和写作自动化,都还没有完成。我能不能在这一年中,让他们逐步完成两个自动化呢?并且,让阅读和写作成为我们这个班级绝大部分同学的一种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