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侦察班抓到一个南朝鲜营长,政委一看之下大惊:怎么是你?

 风声之家 2022-11-18 发布于江苏
1950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粉碎敌人阴谋,对“联合国军”发动了第三次进攻。
在此期间,341团的侦察兵曹殿珍抓到了一个身份不明的人,可是,政委张镇铭看到这个人后,却惊呼了一声,说道,“怎么是你?”


那么,被抓的这个人是谁?政委张镇铭看到他之后为何如此惊讶呢?

为粉碎阴谋 我军顶住压力发动攻击

1950年12月初,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第二次战役中遭到重创,就连美军第八司令沃克也意外身亡,种种因素叠加起来导致士兵士气低落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前两次战役的失败,导致联合国军中的一些国家不再对朝鲜战争抱有希望。
即便如此,在美国的授意下,朝鲜战争仍旧继续。
为了能够尽快取得胜利,美国鼓吹先停火后谈判,其实际目的在于为招募士兵和生产军备争取时间。


不久后,李奇微奉命接替沃克的职位,“联合国军”在李奇微的要求下退到了“三八线”以南。
为了阻挡志愿军的进攻并争取休整的时间,“联合国军”还连夜修筑了五道防线。
在李奇微看来,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联合国军”就有机会一雪前耻。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决定趁热打铁,集中兵力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说着容易做起来却难,如果再战,志愿军将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这是因为,虽然我军在前两次的战役中获得了胜利,但我军也因此兵力锐减,伤员数量也因气温下降而持续增加。


不仅如此,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我军补给线被毁,这也导致前线物资短缺。
再这样下去,别说粉碎敌人阴谋,守住三八线,就连志愿军全军的生命安全都将受到威胁。
此时,志愿军指挥部也注意到了这些问题。
经过商讨,指挥部都认为志愿军应该稍作休整。
就连做事一向风风火火,敢想敢做的彭德怀也主张停止作战,待天气转暖,准备充分后,再对美军发动进攻。
然而,前两次的胜利让苏联等国家对我国很有信心,他们都期盼着我国志愿军能尽快击败美国取得最终的胜利。
战还是不战,这是个问题。
毛主席为此思前想后,试图寻求最佳选择。
最终,因考虑到敌人已经受到重创,若是给了敌人喘息之机,后果不堪设想,便决定继续进攻。
于是,第三次战役爆发了。


1950年12月31日晚,志愿军们在听到汉江北面响起的信号弹的声音后,便开始用大炮射击,炮击整整持续了20分钟。
炮击结束后,事先埋伏在各处的志愿军便行动了起来,旨在拿下敌人的阵地。
其中率先出击的是志愿军38军114师,他们将渡过汉江,向南边发起攻击的任务交给了340团。
在发动攻击前,身手矫捷的340团的战士们仅用十分钟就在江上架起了一座浮桥,渡江后又用十分钟拿下敌人阵地。
与此同时,342团也接到了这样的任务,为了节省时间,他们没有选择架桥,直接跳进寒冷刺骨的江水中,咬着牙游到了对岸。


到达目的地后,342团的战士立刻发动攻击,并顺利完成消灭敌人的目标。
这次突击非常顺利,志愿军没费多大功夫就轻松突破敌人的三道防线。
这次出击把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以至于38军还和没有来得及撤退的大部分敌军都混在了一起。
后来,还发生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那时,38军侦察科长带着一个小队正在赶路,没过多久就看到前面有一群人也在火急火燎地往前赶。
因为天太黑了,两队人又很顺路,这个侦察科长就也没多想,以为这一群人也是忙着做任务的友军。


于是,两队人结伴而行,一直走到天都亮了,这个侦察科长才发现前面那群人竟然都是美国士兵。
不过,这群美国士兵没有带武器,一夜的行程也消磨了他们的战意。
这时,两队为首的指挥员还聊了起来。
经过交谈,侦察科长才了解到,原来这队士兵看到情况不对后就及时从前线撤退了。
因为志愿军来得太突然,吓得他们连武器都没来得及拿。
面对一群手无寸铁的敌人,侦察科长却没有打算抓他们,因为侦察科长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所以两队人在了解对方身份后继续同路而行,他们一直走到议政府才分开。
后来,与之相似的事情又发生在了114师341团政委张镇铭的身上。
看到这里,想必不少人想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妄图瞒天过海 一双皮鞋露马脚

事情发生在战役开始的第三天夜里。
那时,38军114师的341团接到了一个任务,为此他们马不停蹄地朝着战场奔去。
因为那个时候我军还没有配备比较先进的工具,所以我军战士出行只能步行。
但他们跑了三天三夜却还是没有走到目的地。
这个时候,341团的战士们已经疲惫不堪,走着走着都能睡着。
见此情形,政委张镇铭便让战士们先休息一会儿。
话音未落,已经疲惫到极点的战士们就纷纷躺在地上睡了过去。
一切安排妥当后,政委张镇铭发现了一个草垛子,于是他准备躺在上面好好睡一会儿。


刚走过去,他就发现草垛子上已经躺了一个人。
借着一丝月光,政委张镇铭看到这人体型高大,身上穿的美军大衣分外惹眼。
这时,他想起来,郭参谋长刚刚缴获了几件美军大衣。
再看看这人,政委张镇铭觉得这人的体型也和郭参谋长很像。
老郭真会找地方。
政委张镇铭心想。
此时他已经顾不上什么了,直接就躺在草垛子上睡了过去。
政委张镇铭没有想到,这个人根本不是郭参谋长,而是南韩的一个营长。
这个营长是一个逃兵,逃到这里后便迷路了。
看到政委张镇铭后,便躺在草垛子上装睡,以为能瞒天过海。


谁知道张镇铭竟直接躺在一旁睡了过去。
政委张镇铭的举动把这个营长吓了一跳,这让他跑也不是,睡也睡不着。
他悄悄爬起来,看了看周围的情况,才发现附近仍有志愿军在放哨。
吓得这个营长赶紧又躺了回去,打算等341团离开后再跑。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是时候继续行军了
这时,政委张镇铭已经醒了过来,他扭头看到一旁的“郭参谋长”仍在沉睡。
于是,他喊了一声,试图叫醒眼前的人。
政委张镇铭的举动把这个营长吓得魂飞魄散,只能闭上眼继续装睡。


政委张镇铭心想,老郭也好久没休息了,让他多睡会儿吧。
于是,他快步走到队伍前准备下令继续前进。
听到政委张镇铭一行人走远之后,这个营长松口气,以为自己安全之后便沉沉地睡了过去。
谁知,此时外出执行任务的侦察兵曹殿珍也来到了这里。
曹殿珍刚刚完成侦察任务,现在他累得不行,也准备先休息一会儿。
好巧不巧,找了一圈之后,他也发现了这个草垛子。
为此欣喜不已的他快步跑到草垛子前,一眼就看到了躺在上面的南韩营长。


“郭参谋长也在啊?”曹殿珍小声嘟囔了一句,见对方没有回应,随即准备躺在一旁休息。
可是,再往前走,曹殿珍发现不对劲了,因为这个“郭参谋长”不仅穿了美军大衣,脚上还穿着皮鞋。
这时,一个念头从脑海中一扫而过,这让曹殿珍一下子清醒了。
因为前两天的确收缴了一些军大衣,而郭参谋长的确也有这样的一件大衣,但收缴的皮鞋却很少,就算有郭参谋长也不会穿,因为他不舍得。
曹殿珍又看了看面前这人的鞋,心里默默地说了一句,郭参谋长也不会穿这么新的皮鞋。


于是,他抬头朝着不远处的战友们使了个眼色,不远处的士兵们立刻领会了他的意思。
他们悄悄拿出枪,围了过来。
正在躺着装睡的南韩营长听着周围没了动静,以为刚刚过来的士兵走了,于是他睁开了眼。
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志愿军团团围住。
南韩营长吓了一跳,还用南韩的语言试图狡辩。
这下,这个营长彻底暴露了。
曹殿珍知道这人说的是南韩的语言,于是他找来一个会朝鲜话的人和他交谈。


交谈过后,341团的战士们才知道这次竟抓到了一个南韩炮兵营的营长。
曹殿珍心想说不定能从这人身上挖出点情报。
于是,战士们立刻把他带到了政委张镇铭的面前,并将抓获这人的经过讲给了他。
政委张镇铭看了看这个营长,不由得惊呼道,“怎么是你?”


看到政委张镇铭如此震惊,曹殿珍疑惑了,他怎么不知道政委认识南韩人?
于是,他问道,“政委,你认识他?
政委张镇铭又看了看这个南韩营长,不好意思地说,“我刚才睡觉前遇见他了,还以为他是郭参谋长。小曹,幸亏有你!”
经过审问,这个营长将自己知道的一切都说了出来,其中还有很多有用的情报。
于是,政委张镇铭很快就将这些情报汇报给了上级。
就连政委张镇铭也没有想到,这些情报竟成为取胜的关键。


利用情报 中朝两军显威力

政委张镇铭将得到的情报告知上级后,志愿军和人民军就根据情报展开了一系列的穿插追击。
1951年1月2日,汉城以东的南朝鲜军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我军打得死的死,逃得逃,丢下了汉江北部的“联合国军”,使其不得不准备和志愿军背水一战。


背水作战意味着没有退路,是兵家大忌
深知这一道理的李奇微决定放弃刚刚攻下的汉城,撤至南方进行防御。
不过,对刚拿下汉城就要放弃这事,李奇微显然是不怎么甘心。
在组织撤退时,美第八集团军在李奇微的授意下,损坏了汉城的大部分公共设施,并炸毁了很多建筑。
1月3日,志愿军和人民军开始追击败退的“联合国军”。
仅一日,志愿军和人民军就拿下了汉城。


在此过程中,人民军在击伤了200多个敌人,还缴获了一批汽车和坦克。
眼看胜利就在眼前,志愿军和人民军继续前进,将前方的敌人打得四窜而逃。
以至于最后只要敌人一看到志愿军过来,就驾驶着先进的汽车或坦克到处乱窜,在逃窜的过程中,空中还有很多轰炸机为其逃窜做着掩护。
1月5日,志愿军第50军和人民军主力追着逃窜的“联合国军”过了汉江,并攻占了水原、金良场里,三日后,拿下仁川港。
此时,人民军也顺利地收回了横城、原州。
在志愿军和人民军共同努力下,成功将“联合国军”逼到了北纬37°线附近。


然而此时“联合国军”似乎改变了战略,开始诱导志愿军和人民军追击,随后让重型武器兵团攻击我军。
考虑到此时志愿军和人民军追击的距离已经很远了,再追可能会遭到埋伏,到那时我军的援军恐难以支援,从而导致失败。
于是,彭德怀元帅决定到此为止,并在此处设防,防止敌人突袭。
至此,第三次战役宣告结束。
英勇顽强的志愿军和人民军克服了气温,物资不足等困难,连续奋战七日便拿下汉城。


中朝两军还搞得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狼狈不堪,一路逃至三七线附近,熄灭了敌军积蓄力量反攻的阴谋。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战役中,志愿军首次集中使用了大炮,这也为我军的炮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笑的是,战后,“联合国军”和韩军互相指责,还将失败归罪于对方,完全没有从这次战斗中吸取到任何经验。

结语

曹殿珍在筋疲力尽的情况下还能有如此敏锐的观察力,这一点真的很让人佩服。
不仅如此,在那个寒冷的冬日,志愿军吃不饱,连棉衣都穿不上,为了尽快取得胜利,志愿军有时还要跳进已经结冰的河水中,随后和敌人展开搏斗。
那些年,志愿军在战场上厮杀,留下了一件件可歌可泣的事迹,他们的故事让人动容,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做,都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今,我国已经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就更应该珍惜眼前,铭记历史,这样才不辜负革命先烈的付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