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德抱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人们常说“以德抱怨”,意思是说:孔夫子教导我们拿恩惠来回报怨恨,别人欺负你,你要学会忍耐,哪怕是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欺负你,你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宽广的胸怀去感化他。这样理解,和上帝的儿子耶稣说“爱你的仇敌”,“不要以恶报恶”,“反要以善胜恶”,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事实果真如此吗?世人为什么断章取义,曲解孔夫子的原意,目的是拔高孔夫子,再来尊孔夫子吗?我们先看原句: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由此可见的事实:一个学生问孔夫子:“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呢?”孔夫子说:“用应该得到的惩罚来回答别人的恶行,用恩德来报答别人的恩德。”原来,孔夫子并非温婉儒雅,也会刚烈如火,不够仁慈。 耶稣基督讲的是西方文化的“宽恕”,孔夫子代表儒家文化的“直”。直是公平的意思。中国人觉得一报还一报就公平啦!杀人偿命才公平。一个西方人临死,可能会对牧师说:“我宽恕以前得罪我的人。”而一个中国人死前,可能会对儿子说:“记住,某某是咱家的仇人。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希望下一代记得报仇雪恨,就拉平了,就公平了,也就是“直”了。 由此可知,孔夫子并非教育学生拿恩惠来回报怨恨,而是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拿恩惠来报答恩惠。 二、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论语·阳货》 孔夫子是在什么语境下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 卫国国君卫灵公邀请教育大家孔子到卫国参观、疗养、参谋。孔子明明知道卫灵公昏晕无道,知道卫灵公有孔文子接待宾客,祝领导管理祭祀,王孙贾统帅军队,所以不会败亡的。他为什么还接受卫灵公的邀请呢?他还是想得到卫灵公的赏识吧! 卫灵公的夫人,貌美如花,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到处公开炫耀,处处贬低孔夫子。过了不久,聪明一世的孔子才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是拿他的身份做广告,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并不希望他来教化卫国老百姓的。孔夫子内心郁闷:“卫灵公呀,你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女色多些?在你心里,我和你老婆哪一个重要?” 一天,孔夫子郁郁寡欢,情不自禁地敲起了石磬,挑草框的人听到后,赞叹说:“这个磬敲得好像很有深意呀!磬声似乎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没有人了解自己,那自己就算了吧。水深如社会黑暗,只得听之任之,就连衣徒步过河;水浅如社会黑暗程度不大,就撩起衣服过河。”无人理解孔夫子,无人知晓孔夫子的心思。孔夫子只好假借这挑草框的人的嘴说:“这话好果断啊!若像她这样能够适应深浅,那就没有为难哪的事情了。”孔夫子没有得到卫灵公的重用,愤怒地嘀咕:“没希望了,我还从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貌那样的人呢!” 一天,卫灵公问孔夫子军队列阵的问题。孔子说:“礼仪的事情,我曾经听到过,军队方面的事情,却从没有学过。”孔夫子如实地回答,没能让卫灵公感到满意。第二天,孔夫子收拾行李,便离开了卫国。 回家之后,孔夫子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想起卫灵公老婆那种仗着老公得宠,飞扬跋扈,骄横无比,乱政扰民,于是发出感慨:只有女子和小人是最难与他们相处的,太亲近了,他便无礼;太疏远了,他们又怨恨。 2014年5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