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发挥 (“六气”病机理论对临床指导意义)4.10.六气病机实质

 昵称1Z7nN02j 2022-11-18 发布于福建

(二)六气是六种常见病变类型

病机上的六气又用以命名疾病过程中六种常见证候类型,称风证、热证、火证、寒证、湿证、燥证。

(1)风证∶是化风的病理表现。“风胜则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素问·至真要大论》),风证的证候特点就是“动”,包括肢体震颤、掉摇不稳等他觉的“动”,和头晕目眩等自觉的“动”,或者肢体抽搐、痉挛、强直等拘急不舒病候。

(2)热证和火证∶由化热、化火而致,是最常见的病变类型。《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属热和属火者共9条,占所论六气病机的3/4,所述热证病候有“诸胀腹大"、"诸病有声,鼓之如鼓"、"诸转反戾,水液浑浊"、"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等。而火证病候则有“诸热瞀痰”、“诸噤鼓栗,如丧神守”、“诸逆冲上”、“诸躁狂越”、“诸病胎肿,疼酸惊骇”等比较急暴且病势向上,又每有神志失常的病候,盖因火性急暴且炎上,“火气通于心”之故。

(3)寒证∶由阴盛而致,而阴盛又每因于阳虚,故其病候与火证、热证相反,多呈功能衰退表现。《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正说明其阳虚而气化功能衰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寒胜则浮”,同样亦是由于气化无力、水不化气而肌肤浮虚不实。

(4)湿证∶是由于湿浊等代谢产物不能正常运化、排泄,停积体内而致的病证。湿性黏滞重着,最易遏阻气机,影响气化功能,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湿胜则濡泻”之说,盖因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故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亦说明湿证尚可见肿胀、痞满等病候。至于“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则是湿滞经腧,经气遏阻不通所致。

(5)燥证∶因于津液精血亏少,证候特点是脏腑组织、肌肤孔窍失于濡润而干燥枯涩,大便干硬固结,小便短少赤涩,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燥胜则干”、刘河间所谓“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者。

上述六气病证都是由于体内阴阳气血津液失常所致,是人体内部机能失调的外在表现,故又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热、内湿、内燥,而火证则不称“内火”。盖因六淫有“暑邪”而不称“火邪”,故火证即指内火而言,所以没有必要为区别于“外火”而另立“内火”之名。该六种病证与八纲病候同样都是疾病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证候类型,是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