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位之父”去世 | 高考与定位

 新用户9366MN2j 2022-11-18 发布于江苏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6月4日,“定位之父”特劳特先生在家中去世,享年82岁。

推荐下我运营的另外一个号“丰言书影会”——推荐好书好影。最近推荐了《推荐5本有关“心法”的书》、《推荐5本有关情商的书》、《给管理者的10本经典》、《不可不撸的20部经典影片等书单、影单。


01

我第一次接触“定位理论”还是在商学院读书的时候,后来专门买了《定位》这本书来研究。

因为王老吉凉茶的火爆,中国从此多了一家可以和可乐齐名的饮料公司。同时,“定位”帮助其成功的故事广为流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方法论,也让特劳特先生在中国收获了广泛的影响力。

1969年,特劳特首次提出了“定位”(英文为positioning)概念,当时,同质化开始弥漫西方市场,特劳特断言,商战不是产品之战,而是认知之战,竞争地点将不再是工厂,也不是市场,终极竞争战场一定在消费者心智里。

围绕这一定位原理,特劳特先生和其伙伴不断完善定位理论,直到1980年《定位》一书在美国出版大获成功,正式标志着定位理论从一个概念构建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2001年,定位理论被美国营销协会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定位理论的核心内涵包含2个方面:

1)在企业外部用户头脑中确立一个用以决胜的“位置”;

2)以“位置”为导向配置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并进行运营管理,创造出最佳的经营成果。

定位理论产生后在美国的经典案例包括IBM、西南航空等一流企业。而在中国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前文所提的王老吉,2002年,王老吉为凉茶确立了“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定位,此后10年间,销售额从1亿元提升到了200亿元。

02

定位理论更多适用于竞争充分的行业,比如饮料行业。按照特劳特先生的理解,竞争强度越高的行业,定位的重要性越大,定位就是生存之道。理论上,企业除了自身的独特定位,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可以外包出去,从耐克到中国的美特斯邦威,都在这么做。

进而,如果一个行业的领导者定位成功,占据了先机,后来者的机会就会很渺茫。特劳特先生认为每个品类顾客心智只能存储2个品牌,这就是二元法则。以可乐为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基本就是可乐的代名词,而中国的哇哈哈曾经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可乐,结果可想而知……

那么,中国的饮料行业的企业家们怎么办?

实际上他们另寻出路,除了凉茶王老吉,产生了很多功能饮料比如椰树牌椰汁(而且一直在强化差异化的特征),也在市场上寻找到一条出路,这也是一种“定位”。

前几天,顺丰和阿里物流撕的厉害。另外一个人在偷笑,那就是京东的刘强东,京东自建物流曾经被看成笑话,今天看来是神话。

这其实也是一种定位。到京东买东西——安全、快捷、到门服务已经成为其最核心竞争力。

这就是特劳特先生强调从由内而外向由外而内的转变,从而占据了顾客心智。

03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高考日,高考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选拔性考试,没有之一。除了考试,伴随着另外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如何填报志愿的问题。这就与“定位”挂上关系了。

我当然参加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流行一种说法,“专业第一,学校第二”。老师基本也是这么说的,这也是一种定位,专业不是代表你未来想要发展的方向吗?

的确如是。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毕业后专业不对口情况还是非常普遍的,一些小众的专业压根不可能在本专业找到工作。

如果让现在的我推荐,我会建议同学们要能有这样的思维:

站在未来看现在。

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综合判断,比如人工智能的峻起。具体的路径这样建议:

城市第一

专业第二

学校第三

但是如果小众冷门专业考分偏低,学校档次高的情况下,我建议:

城市第一

学校第二

专业第三

我建议大家最好能去经济、政治发达的城市,北上广当然是首选。

为什么城市第一?

因为越是大城市越可以更有助于打开我们的思维,开阔我们眼界,因而北上广当然是首选。而且大城市的人才更多、机会更多,学习成长的机会当然也更多。

而且,在这样的城市里,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更容易找到自我,更容易发现自己究竟想干什么?在大学里,你也更容易纠正你的定位。

在特劳特先生看来,

定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特劳特先生因此写了一本书叫《重新定位》,我认为我们的大学生们普遍存在这样的需求。

以上,就是一个过来人给你们的建议。

祝高考顺利!

(正文完)


作者:丰言君

金融领域最懂管理、管理领域最懂金融的大叔

开放个人微信(非诚勿扰)

希望加入读者群的同学,

请先加我个人微信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