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诗词中,最大胆的一首,翻译过来是:约吗?

 平淡是真收藏中心 2022-11-18 发布于江苏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

文章图片1

- 古诗词中的意趣 -

唐朝末年,由于战乱不断,文学呈礼崩乐坏之势,尤其是过渡到五代十国以后,花间词、宫体词、艳词盛行。

其主要原因,还是儒家学说的坍塌,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君主情”的淡漠。

比如韦庄,他原本是“京兆韦氏”出身,韦家仅唐朝就出了12个宰相,按理说对李唐江山该是誓死而终的。

可是韦庄中进士那一年,刚好赶上黄巢起义,长安沦陷,韦庄几年后才被封官,不巧的是朱温降唐后大权在握,通过宦官发动政变,囚禁了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

韦庄一看势头不对,拔腿就跑,到蜀中投靠了王建,并劝王建易帜称帝,他自己做了宰相。

天下四分五裂后,各地诸侯占山为王,纵情享乐,文学自然也出现了浮靡之势。

文章图片2

但也有一点好处,唐末的诗人开始尝试填词,这为宋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尤其到了李后主时,词风已经成型。自然,李煜的词风除去那一抹愁云外,多为描写男欢女爱,豪放词在苏东坡笔下才真正绽放。

五代时,有个词人叫和凝,他笔下的作品就比较“香艳”,如是《江城子》中的:

迎得郎来入绣闱,语相思,连理枝。鬓乱钗垂,梳堕印山眉。娅姹含情娇不语,纤玉手,抚郎衣。

&

初夜含娇入洞房,理残妆,柳眉长。翡翠屏中,亲爇玉炉香。整顿金钿呼小玉,排红烛,待潘郎。

&

帐里鸳鸯交颈情,恨鸡声,天已明。愁见街前,还是说归程。临上马时期后会,待梅绽,月初生。

这三首词,都写得比较大胆,基本也是那个时代民间流传最广的曲调。

但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词,除却敢写外,还富有一定的意趣,值得仔细品味,下面一起欣赏。

文章图片3

- 诗词赏析 -

..

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黛眉轻。

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

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出自张泌的《江城子》

张泌,唐末进士登第,但很快唐朝就灭亡了,于是他有较长的时间都流落于长安,后投奔蜀地。他的词,大多作于唐末时期,艳情居多,风格介乎温庭筠、韦庄之间,更倾向于韦庄。

这首词,就是张泌的代表作,为词人在浣花溪边遇见一个貌美的姑娘,一见倾心,于是就上前询问:“我可以和你约会吗?”

女孩莞尔一笑,百媚丛生,娇滴滴地回了一句:“切莫自作多情!”

后来,词人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便作此词以留念。

文章图片4

诗词大意可解为:

那日在溪边散步,见到一个漂亮的女孩,明目善睐,黛眉如钩,高高绾的秀发好似绿云,发髻援簇像落了一只蜻蜓。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询问:“你能不能与我约会?”她调皮一笑,轻启朱唇,含羞带俏地说了一句:莫要自作多情!

实际上,这首词用白话文翻译过来很简单,就是:约吗?

虽然唐末礼教略有开放,但毕竟是封建社会,这样直接地邀约一位姑娘,实属唐突和开放。值得一说的是,女孩并没有生气,反而羞涩地应答,媚态可掬。

最后那句“莫多情”,透着女孩无限地娇矜,心理变化被词人拿捏得很是到位。

文章图片5

浣花溪:又名百花潭,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郊,“诗圣”杜甫曾在溪畔建有草堂,每年四月十九日,蜀人多游宴于此,谓之浣花日。唐代著名的才女薛涛亦居于溪畔,试以溪水造笺,誉为“浣花笺”或“薛涛笺”。

所以由此可推断,这首词当时词人入蜀之后所作,蜀中地杰人灵,女孩皆姿色过人,且都富有才气,比如著名的“蜀中四大才女”: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峨。

通过这样一首词牌小令,我们了解了唐末五代时期的文学形势,也了解了词人张泌和韦庄,这对以后我们学习宋词,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