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消寒图渡过寒冷的冬天,我们用消寒图去坚持做一件事情,养成一个小习惯。 今年和盈视大沛老师的新书《诗词里的中国史》相结合,每天涂色消寒图,读一章书(大沛老师伴读),吟诵一首古诗,赏书中一副古画,日日有收获。 ![]() 读书内容:五代篇 第五集 我绝不后悔—— 韦庄的《思帝乡》P378-388 吟诵 思帝乡二首 唐末五代 韦庄 云髻坠,凤钗垂, 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 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大家好,我们今天要读五代篇的第五篇——《我绝不后悔—— 韦庄的<思帝乡>》 这一篇的主人公是韦庄,花间词派的两大词人,一个是温庭筠,一个是韦庄,我们称之为“温韦”。温庭筠和韦庄的词风是很不相同的,大家读一读昨天的“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和“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两者区别是什么?区别就是韦庄在白描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的头发坠了下来,这个女孩的凤钗垂了下来,她倚在一个枕头上,我们一下就看到了一个人物出现在面前。 而“柳丝长,春雨细”写了这么多的场景,却没有人出场,我们就一直在好奇,这到底要说谁?“惊塞雁,起城乌”,直到这首词的结尾,这个人也没有出现。反正是有红烛,有绣帘,词里边应该是有个女孩,但是这个人就是不出场,就是在背后藏着,这就是温词的特点了。韦庄的第二首词“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这就直接告诉大家,我这个女孩喜欢上那个男孩了,特别直白。 虽然我把“温韦”放在一起说,但是他们两个人的风格完全不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正好相反,这也是花间词收录词人的不同风格的表现,也是花间词非常有文学价值的表现。这也能看到赵崇祚这个人,他的包容心,也正是因为他对于文学的兼爱,才让花间词这么的有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么重要。 说到今天这一集,我跟大家说一个特别糗的事。这个书籍快要出版的时候,我和王琳老师一起整理了一遍所有的诗词原稿,我们去查了所有的古籍。王琳老师是一个读书者,所以她家里的书特别多,她也查了一些比较专业出版社的一些书,为了保证我们的每一首诗歌原文都不出错误,我们也调整了许多字,因为有些版本不同。我也说了,版本不同不能是借口,应该去选择更好的版本。我们看到这一集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这首“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后人给补了三首,补了夏日游、秋日游和冬日游。现在看来,那三首应该是伪作,但是我也打眼了,我就一直认为那三首都是韦庄作的,所以我在做书的时候就把那三首也都给写上去了。后来我们查来查去,发现那三首根本就不是韦庄作的,应该就是后人伪作,真正的古书当中没有出现过。这个太搞笑了,分享这个笑话,我倒觉得没关系,我也是个学习者,所以我不怕分享给大家听。 之所以选择韦庄这个人,一方面,他五代时期的词人。《花间集》当中的温庭筠不是五代的人,韦庄确实是从唐末到五代的人。另一方面,韦庄这个人和前蜀的王建关系非常好,应该说是他帮助王建建立了前蜀,可是上一集不是都提到后蜀了吗?怎么这一集还提前蜀?上一集提后蜀是为了说赵崇祚,因为赵崇祚是后蜀人,他做了《花间集》,而五代时期的词人,韦庄是第一个,温庭筠是一个“误会”。韦庄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去劝架,认识了王健。后来,他就喜欢王建所建立的这个前蜀,他认为王建是很有机会统一天下的,而且在朱温建立后梁的时候,前蜀国在四川这一地带还是做得非常好的,那是一个世外桃源,安定的世界,所以韦庄在政治理念上还是同意王建的。 现在我们就能明白了,词应该不是完全的给青楼歌女的一个娱乐产品,也许在唐朝中期,也就是那些敦煌曲子词,还是有这样的一个目的。所以我们讲敦煌曲子词的时候,重点放在分析词的艺术性。到了后来,任何一种诗歌形式,不论是诗词曲都不可能脱离开文人的情怀,我们古人是没有完全抛开自己去做一首词的。即便是我们后面会提到的宋朝柳永,他专门给青楼歌女们作词,但那些词当中都带着一些个人情绪、个人的不得志,他可以很好地将它们有机融合在一起。不懂的人表面看个热闹,觉得是男欢女爱,懂的人就从男欢女爱当中,看出不同,看出一个文人内心的挣扎和内心的抱负,这是肯定的。 所以今天我倒是见过一些做词和做诗的人无病呻吟,就是你在那里说了一遍哀愁,你到底有什么事可哀愁了?我们看了韦庄背后经历的历史事件,就能知道韦庄为什么会模拟成一个小姑娘说这首《思帝乡》。你要是一个完完全全不懂这首词背后情怀的人,你就认为这是一个写小姑娘的诗歌,也挺美好的,也挺浪漫的。但韦庄为什么做这样的词?他肯还是跟个人的情怀有关,跟他与王健与后蜀这样的情怀有关,他一个唐朝臣子投奔了一个割据政权的王朝,会不会被历史嘲笑? 所以我总的观点就是,没有一首文学作品完全脱离了一个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怀,完全是一个建立在虚无之上的作品,应该是不至于的。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些。 盈视(大沛)老师 朱畅思,字盈视,北京市教育学会吟诵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吟诵教学法专委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吉吟创始人。 杏花图 明 唐寅 春杏一株,由画幅左侧向古上方伸张。干先钩画,再行皴擦,枝则多用浓墨写成。满树繁花,不著脂粉,去绝俗艳之气。花以浓淡墨点成,繁花复加密蕊,益增笔调之变化。 文杏双禽图 明 吴彬 此幅绘杏花老干上一对鸳鸯棲栖,杏花娇嫩,鸳鸯恩爱。吴文中花鸟画稀见,此幅与其山水画一样,构图奇崛,用笔古雅。将题款隐于树枝间,尤是北宋画家崔白之流遗法。 制作:尹天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