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志四川•诗词】《花间集》,为什么是蜀地的骄傲?

 方志四川 2020-12-12


 2018年5月28日,“李劼人、李一氓文库暨展览”在四川省图书馆与公众见面。“二李”文库暨展览广纳极具中华优秀文化和巴蜀地方特色的古今典籍文献2万余册,其中李一氓藏书中,收藏有从明清到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26个版本的《花间集》。

《花间集》是一部什么的著作?

《花间集》由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人赵崇祚(字弘基,甘肃天水人)编选,成书于后蜀广政三年(940),收录晚唐、五代自温庭筠至李珣18家(温庭筠、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敻、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18人)词作500首。

花间集得名  

《花间集》得名于作品内容多写上层贵妇美人日常生活和装饰容貌。女人素以花比,写女人之媚的词集故称“花间”。

花间集的文学地位

 中国第一部词集


《花间集》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早期词家作品选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在中国词史上是一块里程碑。诗从诗经开始,到楚辞、汉赋、古体诗、绝句、词的出现,形式不断变化。《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词集,标志着词体已正式登上文坛。

中国第一个词派


《花间集》为“倚声填词之祖”,不仅在词史上是一块里程碑,而且因所选词作文风相似,从而形成了花间派,成为中国词史上第一个成熟、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开创了由唐诗到词转换的第一次高潮。对《花间集》的评价,历来颇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花间集》是后蜀词人思想人格和文学表现技巧、文学内容和社会风情的立体式呈现,作为北宋婉约词先导的历史价值不容置疑,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值得后人吟咏、研究。

《花间集》中18位后蜀词人,刻意模仿温庭筠艳丽香软的词风,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形成了中国第一个词派—花间派。填词风气,在晚唐五代已十分普遍。唐代文人为避乱纷纷入蜀,填词风气也由中原带入后蜀。唐末五代填词风气最盛、成就最高的地方首称后蜀,次称南唐。

《花间集》 蜀地的骄傲

《花间集》收录了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18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人与蜀地无关外,其余15人(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敻、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或生为蜀人,或仕宦于蜀。后蜀定都成都,偏居西南一隅,四周高山有天险可据,境内也很少发生战争,几十年间较为稳定,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经济的稳定繁荣、城市文化的兴盛、巴蜀的灵山秀水,为词人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使得《花间集》整体呈现温婉精致、倚丽香艳的风貌。“论词以唐宋为极盛,而蜀人实导其先路。”(唐圭章《唐宋两代蜀词》)《花间集》收录的词作代表了蜀地的一种文化现象。

《花间集》也兼顾晚唐名家作品,以呈现词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还原花间派创作的延续性。所选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即为晚唐最富盛名的词人,词作在五代十国时期仍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四川省图书馆研究馆员王嘉陵曾将李一氓所藏《花间集》进行收录汇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有《李一氓旧藏花间集汇刊》。改书收录了李一氓珍藏的《花间集》二十种。

为践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制定了包括“再造蜀中经典文献善本”在内的文化传承发展规划。2017年12月,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藏于国家图书馆的《花间集》海内外孤本—绍兴十八年(1148)建康郡斋刻本影印出版。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