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语文备考:明目标,知考点,识考向,寻策略

 新用户37829311 2022-11-18 发布于陕西

高考语文新高考备考:

明目标,知考点,识考向,寻策略

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从2023年起浙江省语数外科目使用全国新高考Ⅰ卷。试卷分值仍是150分,但试卷结构与考查题型与原来的浙江卷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提供《考试说明》与样卷,故研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分析新高考真题、识别考向尤为重要。本文以近三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文比对分析和试题比对分析,明目标,知考点,识考向,寻策略,积极迎接高考新变革。

一、观思想,明目标

近三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呈现“立德树人、稳中有变、素养导向”三大特点。试题依据课标,依托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对阅读理解、信息整理、语言表达、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考查的科学布局,侧重考查考生知识积累的广阔度与应用的灵活度。衔接教考,深化基础性考查;融会贯通,引导活学活用;创新题型,侧重对关键能力培养。紧扣“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以新课标中“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发展逻辑思维”“传承中华文化”等为考查目标,充分体现命题的基础性、关联性和创新性。这三篇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对“双减”教学改革的回应,是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方形指引。

二、览概况,知考点

(一)概况一览

图片

总体分析

全国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体裁,2022年《江上》和2021年《石门阵》为小说,2020年《建水记》为散文,单一文本,文风差异较大。作者均为中国作家,作品并非他们的突出代表作,篇目选取彰显着对本民族文学文化的重视与传承。作品主题多样,关照历史与文化:《江上》反映了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凸显了人性的丰富与美好;《石门阵》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应用斗争,表达对抗战胜利的热切渴望;《建水记》表达了对云南建水城风物美、风俗美和人情美的歌颂。题型高度一致,均为两道选择、两道问答,体现了高考的延续性与过渡性。本考点在2020年和2021年高考试卷中的分值为16分,2022年增加到18分,大致保持平稳。

(二)考查内容

题干分析

图片

图片

图片

总体分析:

近三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较为全面。对于作品的文本内容、文本情节、艺术特色、写作手法、艺术形象以及行文结构等都做了全面的考查,能够最大程度地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能力。其中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三年均有呈现,并且均出现在选择题中,说明选择题的考查内容非常稳定;问答题依据文本特征设问,考查方向多元且互补。

选项分析

图片 内容理解选择题选项拟写依据:对人物外貌、语言、性格等的理解,对具体内容的理解,对某一情节的理解,对引入文献内容的理解……

图片

艺术手法分析选择题选项拟写依据:对人物动作、心理描写的分析,对情节手法、情节安排的分析,对叙述人称视角的分析,对语言表述的语法效果分析,对语言特点的鉴赏分析,对艺术手法和主题思想的鉴赏分析,对提及某人某物的鉴赏分析……

总体分析:

近三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项仍是关注该专题的必备核心知识,考查形式变知识点问答为对文本知识理解正误的判断,由知识识记到文本理解,在思维考查方面有明显进阶。

三、辨同异,识考向

(一)特点呈现

1.作家跨界,作品超越传统体裁特点

三篇文学类文本阅读作家的主要身份:冯至,现代诗人、学者;卞之琳,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于坚,“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细读所考查作品,便会发现他们在体裁上各具特色。《江上》是历史小说(诗化小说),《石门阵》是以重复见长的历史小说,《建水记》是游记散文。各种体裁中的特殊类型文本似乎为高考钟爱,在近年全国卷中也有所体现,例如《赵一曼女士》(小说+传记)、《故事新编》(历史小说)、《呼兰河传》(散文化小说)等等。

2.因文设题,题由文生命题导向明显

因文设题,指真正由文本生发而出,发掘文本的个性特征,然后再回扣知识,并以此为抓手来命制试题。在近三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的第6题中都出现了“相关内容”一次,即明确显现出考查内容由内而外,规避因点设题。题目出自文本,是文本的自然生发和价值体现。再如《建水记》第8题“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源于文章对建水饮食的描写,具体而细腻,表现古城的城市品格和历史传承;《石门阵》第8题“多处使用反复手法”和《江上》第8题“子胥思绪……生发展开”,也表现出因文设题的灵活性特点,将纯粹的对知识的考查引向了对语文素养的考查,并引领语文命题的走向。

3.依托情境,考查文学阅读关键能力

情境化试题是以具体情境为载体,通过设计典型任务,避免以单一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死记硬背,多设置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展现学生智慧,鼓励学生发挥和创造;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现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建水记》第8题考查在“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的特定情境中考生品位语言表达艺术、分析写作意图的能力。《石门阵》第9题分析“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的含义,考查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的特定情境中考生的鉴赏文学作品艺术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江上》第7题将情境设置在“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考查在“人们谈论季札”的特定情境中考生对作品人物、情节的综合分析能力;第8题“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考查在“舟行江上”的特定情境中考生的情节梳理和人物分析能力。情境化是对核心素养时代的学习要求,是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必备载体。

4.紧扣课标,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业质量标准是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每个层级质量水平构成的四个维度分别对应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近三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以语文学科素养为总的考查目标,严格依据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相关要求命题。《建水记》第9题设置从“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简析行文结构,符合“学业水平”4“思维发展与提升”维度中“能用文本中提供的事实、观点、程序、策略和方法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要求,此题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归纳整理,有条理地组织表达的思维能力。《江上》第9题的试题设置符合学业水平四“审美鉴赏与创造”维度中“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的要求,此题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这些都是语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变化趋势

1.情境化,从文本情境向开放情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中指出“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江上》第9题,较以往两年有所突破,试题要求学生比较“渔夫拒剑”改写前后文学效果的差别,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进行个性化解读。考查形式由“文学欣赏”提升到了“文学鉴赏”的高度,答案既要扣住人物形象和文本主旨来解读,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肯定读者中心,变常规问答为情境化的具体指向问答。

2.重延展,从文本考查向创意测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命题和阅卷原则”中指出“测试形式要创新,多设置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展现学生智慧,鼓励学生发挥和创造,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免产生新的应试模式”。《江上》第9题,较以往两年试题的在问题设置有所突破,拓展历史故事中义士形象的渔夫,继而设置两种渔夫身份的效果比较的问题。这一设置既遵从课标的考查要求,又尊重作品的内在特性,又拓展了文学作品鉴赏的思维宽度,守常而出新。并且,试题不设置唯一答案或标准答案,而是给出多个要点供阅卷参考,与之相符即可得满分。另外,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废名的《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2022年全国甲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王愿坚《支队政委(节选)》和 [美]哈里森·索尔数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均打破了单一文本的阅读形式。可见,延展文本,创意测评,已是今后的考查方向。

四、深研究,寻策略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具有“因文设题”的反套路、稳中求变、变中寓新的特点,选文以素养为导向和命题准则,注重创新形式的文本组合和试题探索,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展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语文教学要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死记硬背、机械刷题,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熟悉题型,建构网络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可依据模块知识整理,熟悉各类题型的答题模式并能够变通迁移,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通过对文本三要素(内容、形式、主旨)的回答和对三者关系的建立,在文本的语用实践中积累和内化知识,提升和强化思维。

2.精选文本,研读拓展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复习,离不开对文本材料的甄选,选文在精不在多,注重引导学生对于文本的充分理解与深层理解。文本研读中可适度延展相关作品,或文学理论现象,或名家评点,或作家另外的作品等,拓展思维广度,提升鉴赏能力。

3.引导审题,关注情境

新高考取消考纲,意味着增加了试题内容和考查形式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为此,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需加强陌生化题目的训练,对于非常规性考查题型,应引导学生平和面对,关注题干情境与问题指向,通过细读文本、精准审题来保分争分。

4.变换站位,尝试出题

角色固化,站位单一,容易导致视野狭窄,思维单一。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素养积淀的基础上,让其转变思维,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审视文本,拟制试题,可以促使学生在实战中更好地领会命题意图,明确答题指向和要求。

除此之外,在文本研读中需关注人物的生命情境,以及与其关联的时代和国家、历史与文化、成长与感悟等因素分析表达。

2023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仍是语文学科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我们应切实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在稳定与创新偕行的命题形式下积极地开展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素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