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庐江书院高要房发现明赠徵仕郎竹隣圣旨墓表 何门好家风获嘉许

 庐江书院 2022-11-19 发布于广东

作者:何坤勇(庐江书院高要桃溪宝槎房)

2022年春节前,庐江书院高要桃溪宝槎房所在地,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何氏族人在甫草村发现一块记载何氏先祖的端砚石碑。该石碑长1.42米,宽0.72米是目前鼎湖区发现明代时期记载何氏家族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石碑的发现对研究明代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家风家训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春节前,甫草村民在自建房屋时,发现了一块写着奉天敕命以及何氏等字样的石碑,于是告诉何氏族人,何定雄、何洪华,何振雄等族人将石碑运回村中祠堂保存并研究。后据族人何坤勇告诉记者得知,该墓表至今已经四百多年,而那份圣旨就有五百年历史了,该墓表原位于甫草村邓松岗何氏祖墓前,于2007年国家建设南广高铁时祖墓与这块墓表一同被毁,后石碑被泥土所掩盖直到2022年春节前因村民修建房屋而被发现。

根据内容得知该墓表分上下两部内容概述,上方圣旨记迷了时任南京留守中卫经历司经历何珍任职经历时因工作出色,积累功绩、清廉勤奋,在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受到嘉靖皇帝的嘉许,表彰其父母教子有方,贤劳正著,的良好家风,何珍后官至徽州和州同知(即今安徽和县)。下方墓表记述了何珍父亲何䌷母亲孔氏,以及何氏入粤先祖何昶、开基始祖何珃、何从善等何氏先祖的事迹,石碑刻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由曾孙何明典等众子孙重修,并由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南海方献夫撰文。该石碑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非常高,它记载有何氏先辈们刻苦学习,奋发拼搏的典型事迹,这些都是对后人进行人生教育的生动教材。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何氏族人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如今何氏后人人才辈出,其后裔分居今肇庆鼎湖、高要、德庆、上海、广东、广西及海内外等地开枝散叶,在漫长的时光里悄无声息地积淀,散发出古老的气息,激励着一代代后辈们孜孜不倦地传承下去。

【圣旨】(原文)

奉天敕命

奉天承运

皇帝敕曰:人子報親之志莫切于顯扬朝廷待士之恩莫重于褒赐、此国家之定制豈存没之殊荣、爾何䌷乃南京晋守中卫经历司经历珍之父善行積躬羡方教子贤劳方著禄養已違宜有寵章以彰善教、兹特赠为徵仕郎,南京晋守中卫经历司经历涣號是承幽宜永慰。

敕曰:子之於母孝爱盖极其深君之於臣禮意必從其厚顯扬攸繁激勤所䦕、爾孔氏乃南京晋守中卫经历司经历何珍之母從夫顺正治内严明篤成令子之顺以著勤劳之绩,宜颁渥典以示褒崇兹特封为太孺人钦服寵光益绵寿祉

敕命之宝

嘉靖元年八月初五日

【圣旨】(译文)

奉天敕命

奉天承运皇帝

敕曰:命令说、你报孝父母的心愿,一切的想法都是显示出朝廷的恩德,没有什么比得上过于褒奖赏赐了,这些都是国家的规定,无论存在或消亡的这都是特殊的荣耀来。何䌷是南京留守中卫经历司经历何珍的父亲、其善行积累自身、家教儿子、贤劳正著、如今朝廷的俸禄已经无法去供养了,应该颁发印章,以彰显善教、今特赠为徵仕郎、你应该感到安慰的。

敕曰:命令告诉你、你的母亲孝爱最高的是你了,即使我的优厚礼节情意、使其高厚显示激励,这些都是好的事情来的,孔氏是南京留守中卫经历司经历何珍的母亲,从一开始治內严明、重视现在的你,因为有勤劳的业绩、应该颁布推典以示褒奖,今特封为太孺人、钦服恩宠光耀增加廷长寿命衣襟。

嘉靖元年八月初五日

敕命之宝

(注解释)

奉天敕命:是明清朝时期对有功绩官员的父母及其妻子的封赠给予的名号和文书,有诰命或敕命之分、一品至五品官员授予诰命六品至九品授于敕命、生前用诰封或敕封、卒后用诰赠或敕赠。

敕命之宝:是明朝二十四宝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御制印玺、一经盖印象征着国家的权徽,一品至五品官员用制诰之宝、六品至九品官员用敕命之宝。

经历司经历:是明朝各部府衙及各卫所设置的经历一职其主要任务是做文书接受转发等事务、其工作量大任务繁重。

徵仕郎:明清朝时期对文散官员的一种官阶封号、是虚衔而非实职、明代从七品官员初授从仕郎、升授徵仕郎。

孺人:是明清朝时期对七品官员的母亲或妻子的一种封号。

嘉靖元年:即公元(1522年)至今刚好500年、嘉靖即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

明赠徵仕郎竹隣何公墓表(原文)

晋予應

命:过南都谒兄于旗手之官舍而同寅经卫槎溪何君亦得之属晤焉易直子谅可偕也,迄兹庚子春三月以礼致同知和州政归乃挹状诣曰珍先人宰木拱而石未表也,敢以勤君予思槎溪君先兄之善友也,若翁即吾翁矣X实羡不彪遏光不奋乐善之缺典, 承述之隳德也、按状礱石以昭其惟振之滋贻谋嘉情容靳哉,惟竹隣翁讳䌷高要宝槎石头鳳腋旧居也,神異深祥若五代侍御史之公昶象龍系不测后宋季通判公珃乃开来世祖也。

国:初廷试魁选三仕县尹曰从善以麟经领鄉薦进士未赴礼闈而归、曰泰乃曾太父太父也,先君曰晋通易卦而言命理士夫以知命君子归、焉则公之修绪序德训典時教而勤思于Ⅹ承X可纪录也,昆季七而公行五恭至而友隆平居相導敬逊樽业以奠丕基以敦善绩而家政齐、故乃兄顺天府治中子常先生曰经者得忠聀事而清聲令望表儀朝著焉则克好而家友于之兴可纪录也,養高林泉愽兴XXX之诗词類皆高古有竹隣集以永传塾问子弟勉今就学正法以善变其氣質母XⅩ好愆儀皆公之作整齊而邁性蓈也,善鳴士類明扬郡守屡賓上庠潜德之光也,而公益雅意山水怡情松竹竹隣之號自有真矣,是養素自重碩而宽幽而贞者可纪录也,配缓江孔氏坤德純全内治聿修长嗣槎溪君以掾绩两京卫事于南都清勤敦允恭厥聀归。

赠:公以郎官封氏太孺人寵锡恭竝世所选矣,次男曰玒、琇潜见各有所长诸孫曰溉、漠、钜、钱、讷、照、梦然、梦兆学而量所就是皆公之诒谋乃诚教敷万宓以裕乃身以昌乃XX奉先则大著裕后则盛传若公可不,竭全X槎溪君得之风度而昭明后嗣著無非作徵于公乃知子言之不为公私也是表。

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南海方献夫撰。

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孟冬吉日重修曾孙何明典玄孙……仝立石。

明赠徵仕郎何竹隣墓表(译白话文)

我回应

命:经过南京到领导的官舍看望哥哥时,而朋友经卫何珍也在这里,和他见面时、易直、子谅两个人也在一起。至庚子三月以礼致和州同知归来时、何珍同我说我祖辈去世很久了都没有立石作标记,使我经常思念、我就想何珍你是我哥哥的好朋友,如今你的父亲就像是我的父亲一样,真羡慕你父亲的快乐奋进和与人为善的优点,如今能用石碑写字来显示他的也只有赞赏和父辈对子孙的训诲了。竹隣公名叫何䌷旧时侯是在高要县宝槎都石头地村下面的凤头岗居住、他非常慈祥,是五代后晋待御史何昶之后,到宋代肇庆府通判何珃是开基始祖。

国:国初廷试魁选官员时,县令说何从善以麟经中举、而选进士时末赴而归来,何泰是曾太祖、先父曾经说、何晋他通卜卦而知命理凭卜卦知道你回来了,他的美好品德和典章教诲也可以记载的。而兄弟七而公他对朋友恭俭礼让、敬慎谦逊、积累善行、以此来奠定家庭的事业根基、已故先兄顺天府治中何经曾经说,人要有忠诚的职业、清廉的政声才能表率显扬昭著,它就能够使家族兴盛、这些也可以建立记载的。写出好的诗词这一类的诗集出来都是古今少有的。今竹隣得以继承、传问槎溪你现在努力学习正以这种方式去改变自己的气质、这都是好的,这些也是长辈早已经规划好的。盖问选拔士大夫时、知府大人每次到来学校看望这也是一种无形的荣誉来的。而何䌷他更加喜欢山水和松竹、所以称竹隣是自己的字号,只有重视自己的修养和学识忠于自己的节操这些也可以记载的。何䌷的妻子是缓江孔姓人氏、她妇德纯正内有素养。长子何珍任职两京卫事时积累功绩、在南京时清廉勤奋、谦逊有礼、后辞职政归。

赠:赠何䌷为徵仕郎、妻孔氏封孺人,赐恩寵立石,次子名玒丶名琇他们也各有所长,众孙子有溉、漠、钜、钱、讷、照、梦然、梦兆、它们都勤奋学习,这些都是祖辈的决策和教诲、如今以裕后代得以盛传。今何珍你美好的举止风度都可以昭示于后人,凭这些难道不就是作为儿子的想为先辈立石作标记的吗。

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南海方献夫撰文。

万历三十八年庚戍孟冬吉日重修曾孙何明典玄孙……全恭立石。(注即公元1610年农历十月)。

(注释:墓表人物)

何昶:名楚,五代后晋(公元900一955年)晋帝拜给事郎、侍中御史、后周拜南海参军持节谕南汉、宋熙和年间(1068一1078年)卒后追赠清海军节度使、殿前侍御史赐匾忠义何公庙、为入粤南雄何氏始祖。

何珃:字席珍、又号慕庵、以南雄籍登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已末科进士、官肇庆府通判桃溪何氏开宗始祖。

何从善: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壬子科举人、官广西武宣主簿。

何泰:字敬子、何从善之子、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乙酉科举人、末出仕。

何晋:号知命、何泰之二子。

何䌷:号竹隣、何珍之父亲。

何珍:字槎溪、何䌷长子、任南京留守中卫经历司经历、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迁和州同知、次年政归。

何经:字子常、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庚午科乡举、成化年间任河东转运判官有冰蘗之操、迁顺天府治中权河西务、清誉益著、考廉史第一、卒于官、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入祀乡贤祠。

方献夫:(1485一1544年)字叔贤、号西樵、谥号文襄、广东南海人、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进士,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累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何坤勇翻译于2022年3月12日

(作者译者何坤勇右三,与何门族人研究圣旨碑石)

整理发布:广东省文化学会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专委会

责任编辑:何金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