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专访 | 澧县籍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教授

 文山书院 2022-11-19 发布于湖南

图片

雷光华教授

以下视频来源于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这类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由于在病程初期症状不易被发觉,因此被称为“静默的杀手”。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临床防治越来越受到关注。要实现早期预防以及精准治疗,目前还存在诸多难题和挑战:疾病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尚不十分明确;规范用药方面仍需更深入的研究,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手术关键技术和相应的医疗器械需要创新改进。在此背景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雷光华教授带领团队精准对接“健康中国2030·健康骨骼”专项行动,从最初下定决心啃下骨科这一“硬骨头”,历经十五载春秋,最终形成了适合中国人的骨关节退行性疾病治疗策略与关键技术,团队以最新的防治理念和技术助力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诊疗,使得无数骨病患者受益。最终,雷光华教授团队开展的“骨关节退行性疾病治疗策略与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项目获得了202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一成果背后,是科研团队所有人智慧和奉献的结晶,为此,本刊专访了雷光华教授,请他讲述科研团队幕后的故事。



攻坚克难 建立针对中国人的自然人群队

图片

自然人群队列的建立非常困难,哪怕是国际上开展得也不是很多,相关研究往往难以坚持。虽然国际上已有部分欧美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一些骨关节炎自然人群队列,但中国人群与欧美人群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明确中国人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的发病机制、人群特征,以夯实研究基础,雷光华教授团队深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了专门针对中国人骨关节炎的自然人群队列。

由于当地道路崎岖,团队成员常常需要背负沉重的医疗设备跋涉在山间小道上,再进入到一户户农民家中,耐心地询问他们的病史,认真采集相关影像学资料。几度数九寒天,团队克服语言交流不畅、研究对象年龄偏大、资料收集不便等多重困难,保证了足够的随访应答率,为揭示疾病危险因素、自然进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产出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未来进一步实现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的早期预警、预测、预防提供了依据。


规范骨科用药打造“中国钉”

雷教授表示:“作为医者,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是有限的,但解决临床难题、通过科学创新带来的科学发现,创造出新的理论、技术、药物、器械,将惠及更多患者。临床工作十分重要,科学研究也不可或缺。”

大健康战略下,由治疗走向预防,关口前移,进一步解决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存在的瓶颈,新药研发、“老药新用”、药物新剂型的推出都是重点的研究方向。

药物创新方面,非甾体抗炎药的安全用药问题是全球骨科诊疗的热点,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可快速减轻骨关节炎患者疼痛,起到抗炎效果,但其胃肠道与心血管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项目团队通过对12种外用非甾体抗炎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发现外用非甾体抗炎药与口服用药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更少,因此提出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应作为轻中度骨关节炎患者首选用药,这对于临床医生骨科药物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手术创新方面,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易发生骨折,其中椎体骨折最为常见,此类骨折需要复位并用骨钉固定。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现多采用经皮微创手术治疗,复位固定既往主要依赖进口的“空心椎弓根螺钉”,项目团队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研发出强度更高、价格更低的“实心钉”,解决了临床中的骨科“难题”,提升了我国骨科诊疗自研技术的国际影响力,成功对接国家“健康中国2030·健康骨骼”专项行动。项目研究成果经过健康宣教、科普、基层培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使得数以万计患者受益。


团结协作坚持求索

临床研究需要团队的支持,临床医生、科研人员、方法学家、统计学家、科研助理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雷光华教授强调,团队需要有共同的目标、统一的价值观,项目组成员们在团队文化的指引下,心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仁爱之心,全身心投身于科学研究,才取得了目前一系列的成果。

在进行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难免遇到重重困难,雷光华教授指出,最需要的科研精神是百折不挠的毅力,不畏险阻的决心,迎难向前的路上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在科学的求索过程中,没有坦途,沿路崎岖蜿蜒、雨雪风霜,只有咬紧牙关,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科学创新、坚持合作交流,才能有所收获。”

- 结语 -

“临床医学需要规范和创新,在根据现有的诊疗指南、共识对临床操作进行规范的同时,还需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创新,产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药物,对现有的指南进行更新,形成新的诊疗规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面对所获奖项,雷光华教授说:“健康中国任重道远,相信在全国临床医生、医疗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进行临床科学创新、疾病的诊疗定会不断突破,达到新的高度,做出中国医者的贡献。”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字 | 王泽宇

编辑 | 郑梦莹

责任编辑 | 任嘉霖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年9期第12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