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有机融合的综合管理体系,紧密衔接财务和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

 渐渐见见 2022-11-19 发布于四川

前言

财务共享下的医共体财务管理建设正在不断推进,且正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对于提升内部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成本投入的核算准确度以及强化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手段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基于此,医共体管理层应当积极投入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运营管理工作中,综合运用系统建设、应用实践等多维指标,构建有机融合的合同、物资、审计共享的综合管理体系,紧密衔接财务和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保障制度,以能够为医共体整体发展与进步助力。

一、医共体内部资金成本核算标准不够统一

我国医共体基于财务共享之下的成本核算并不到位,成本核算标准未能做到统一,因此,管理者应当加强成本核算的重视,但是就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成本核算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医共体进行成本核算的主体较多且并不明确,缺乏一套完善的财务成本核算标准,导致财务信息数据匹配不及时。二是在具体成本核算过程中,人员操作不规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医共体管理和模式并未充分了解,且财务人员在各级医院当中,在实际成本核算时难免会出现成本分摊不均,财务数据核算不准确的情况,进而影响医共体内部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另外,部分财务人员在内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资金使用规划和安排,加之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同,财务核算方式和结果还有待提高。

二、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医共体财务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

(一)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务实基础保障

在财务共享条件下,医共体相关机构要进一步谋求自身发展,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在其内部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作为务实保障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实施:一是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共享机制,即在完善原有的内控制度基础上,完善利益分配和合作机制,实现医共体自身的建设动力。二是要在建立财务一体化过程中,应强化对管理模式、人员的统筹机制,对于人员的安排方面,管理者应当统一设置岗位,通过健全的岗位设置制度,明确各人员的职责,避免由于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使得人员相互推卸责任,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发生。同时能够在医共体内部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良好氛围。基于这一点,以某县域医共体为例,其内部确立了人、财、物、管、责、权、利一体管理,切实做到人员的内部控制基础保障,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保障能力。三是要加强医共体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创新集权与分权的管理模式,以便于各科室针对同一问题展开分析,形成良好的交流与反馈机制。四是医共体管理层要建立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即需要结合外部的实际情况和内部自身特点、风险类型等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可行性的评估,能够及时控制风险,使医共体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良好有序推进。

(二)紧密衔接医共体业务和财务流程

财务共享模式下,医共体要实现财务管理一体化,建设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应当紧密衔接医共体业务和财务流程,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和政府部门提出的新要求,重新梳理业务、财务流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一是推动数字化的业务信息发展,有效改进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业务相对分离的问题,通过完善网络体系进而扩大医共体的服务范围,结合统一、标准化的财务模板,完成从分散向一体化管理工作,重视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等工作,强化财务工作与业务方面的深度融合,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动态维护医共体业财管理一体化,即通过该系统覆盖整个医共体所有业务、财务流程,结合计划管理、绩效考核以及资源配置等各种管理工具,按照既定的医共体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和要求,拓展会计服务功能,实现业财方面的紧密联合,同时也能够发挥财务共享等职能作用。医共体单位领导层应当积极履职,从医院的组织架构、整体运作以及成本核算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改革,融入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中去,进一步促进业财融合,引导医共体财务业务整体向医院战略目标方向施力,助力医共体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三)建立财务信息综合平台推动财务管理执行

信息化技术是医共体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之下,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为此,医共体各单位应当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构建跨部门的会计信息交换机制,探索形成可扩散、可聚合、可对比数据要素的财务信息综合平台,进而推动财务管理执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以标准化为基础、数字化为突破口的综合平台,借鉴其他公立医院成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并结合单位自身的特点,改善传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快财务共享条件下医共体内部财务管理执行。这样一来,有助于内部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提高财务数据深度,避免因数据口径不一而导致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其次,在当今数字化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医共体也要积极引进可视化的财务应用软件,利用柱状图、曲线图等方式展现医疗、管理数据,以便于财务管理人员强化对于数据的归集、分析等,及时准确反映总体运行状况、发展趋势能够更加精准地为财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通过智能化的财务信息软件能够更好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对财务管理进行动态化的监管,更好地推进财务管理执行。另外,利用医共体集成平台,实时将医共体内部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实现异构数据融合,以能够形成共享,通过对预算、成本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一个闭环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流程,穿透式获取底层会计数据。会计数据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一旦出现网络安全威胁就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篡改及毁损的风险。为此,医共体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在信息系统设计时搭载局域网和VPN接口,设置信息传输及审批权限,全面提高安全防护、监控体系建设;财务人员应当增强风险意识,采用专门的风险分析工具和相关技术手段等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对于数据库的安全管控、安全监管等进行精细化管理,以确保财务管理执行过程中数据的稳定性和真实性。

(四)构建全面的成本及财务共享管理体

强化内部重点事项的监管以及利用财务核算软件等完成相应的财务报告,对医共体内部各单位进行核算,从整体提质升效。基于此,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实施:首先,医共体单位应当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即根据《具体指引》以及相关的成本核算需求可以明确,包括科室(含诊次、床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DRG成本等内容。这样一来,有助于管理层对各科室部门的成本分摊、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相关价格、医保支付标准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规定,有利于其控制医疗成本投入。其次,随着当前医院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如医保支付改革以及医疗市场竞争加剧等,重视成本管控工作,满足医改的各项需求。针对医共体成本核算来源不同,财务人员应当系统的管理各项资金的来源、使用以及分配,尽可能地做好分类,以能够保障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且在成本核算中要强化财务部门以及管理部门人员的职责划分,在进行集中化管理的同时,规范核算的操作流程等。最后,加强对于资金的管理,尽可能达到既定的预算资金目标,对于超出既定额度支出的部分要得到授权和正式的审批之后才能够进行支付。通过“本、量、利”动态分析找到医共体的成本控制点,制定合理的成本结构实施精准管控。

结语

成本核算作为医共体实现自身财务管理提升的重要手段,其管理者应当予以重视,进一步落实医共体成本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共享机制,积极构建全面的财务共享管理体系,如通过对某县域医共体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能够通过健全医共体下的财务管理新体制,构建功能完善的成本、财务核算体系,即通过预算核算等方式进行数据控制,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