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竹书院中人 · 叶萌芽

 梅苑67968851 2022-11-19 发布于安徽

这是千竹书院第 167  · 2022第 39 期专辑

图片

图片

叶萌芽    

浙江温州人,现居杭州。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获第六届“COCOON杯”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师大赛唯一金奖,由杭州市政府资助,公费前往意大利米兰欧洲设计学院,攻读研究生。曾任教于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师从方严先生学习传统中国画,2018年至今任千竹助教,以工笔仕女为主要研究方向,作品追求精致、恬静、色调典雅。

2018年6月,参加戊戌千竹书院双年展(浙江杭州);
2022年4月,参加著手成春/2022年千竹书院网络展;
2022年9月,参加千竹书院方严中国画高台邀请展,作品《桃花浅深处》被高台博物馆收藏。

文 / 方严
叶萌芽最初过来学画是在2013年,当时报了我在金华办的一个国画学习班。她刚来学画时,主要画画人物白描,基本上是零基础的水平。她那时画的线描很像服装设计师的模特速写,人物开脸也颇有时装模特的气质。我看了很奇怪,便问她以前是画什么的,结果还真是画服装模特速写的。起初,我给她讲解示范白描画法的时候,她很难找到感觉,毕竟以前多年的用笔习惯已经根深蒂固,不过,随着课程的结束,叶萌芽的白描也开始有些进步了。

叶萌芽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在后来的两三年里,她一直积极参与千竹书院的课程学习和作业互评、古画竞临、游学等教学活动,每件事情她都会集中精力完成,绝不会敷衍了事。我一直以为画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一个画画很好的人,如果集中注意力做其他事情,自然也会做得很好。我在听其他学员聊天时,听说叶萌芽曾获过服装设计的大奖,我既觉得她获奖是情理之中的,又被她的低调感动到了,具有如此品质的人,专业应该不会差,从此我对她的专业也充满了期待。

时间到了2018年,千竹书院在杭州组织了一次双年展。叶萌芽的参展作品是一幅线描人物,她的用笔法度严谨而又流畅自如,气息则秀逸清雅,已颇有些“大师风范”,上海的徐建融先生看了以后也十分赞赏,这对叶萌芽是一个很好的鼓励,也意味着她的专业能力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后来,叶萌芽开始参与千竹书院的助教工作,她对专业学习依然非常专注,经常会通过微信发作业给我看,我每次提出修改意见后,她都会很快重新调整,因此每次看到她的新作,我都可以看到她的进步。在这次的微信链接里,我看到她画的人物配景里的竹石又有了很大的进步,构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相信,有如此综合素质的叶萌芽,假以时日,定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成就。






图片






图片



图片⬆︎   闲庭春晚    70cm X 38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闲居赋    103.5cm X 47.3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三月东风吹雪消    58cm X 26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秋庭观画图    58cm 34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揽镜图    51cm 43cm    纸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四美人图    50cm 10cm X 4    四条屏纸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熏香图    41cm 43cm    纸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红衣仕女图    直径35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红入西园    直径32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图片
⬆︎   婴戏图    34cm 107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偷来的时光

文 / 王义军

萌芽学画以来,这是第一次在网络上正式亮相。作品不多,但这些年的理解和收获,大体都在其中。她本科学的服装设计,毕业后做过设计师,后来进大学教书,赴欧洲留学,每一步都稳妥得让人羡慕。本来,这条路上光明的未来无可怀疑,但在一个偶然的弯口,设计成了她遥远的背景。2013年暑假,经过我们的仔细商量,她离开了服装行业。

这么算来,国画上她起步不早,但那些曾经经眼的大师杰作(无论西方绘画还是设计作品),那些设计上新奇的创意和尝试,那些不同观念带来的冲击与思考——所有艺术上曾经的付出,都悄悄起着作用,不知不觉孕育出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并让她对庸俗有了本能般的排斥。加之此前我们一起出入博物馆、美术馆,看展览、翻画册的经历,到她正式动笔的时候,眼光、品味、手感,都似有了准备,上手极快,常有让人意外的表现。

我那时就说,以你这状态,十年下来,应该会画得相当好。现在九年过去了,画得固然不错,但离相当好还有差距。也好,画道密微,寂寥忽恍,追求本不该是那么轻易达成的。目标总是虚无缥缈之物,永远只在倔强追求的过程之中。系风捕影,便是为艺者的宿命。不疾不徐,有守有度,正可以在这条路上从容行走。

看看我们前后,不乏一些聪明人,没几年时间作品就能让人眼前一亮,达到一个还不错的高度,却在此后几十年原地踏步,甚至越画越俗。即便名家,十有八九也都如此,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警惕的。

进步慢一点没关系,但不能退步,尤其不能俗。我们这个行业,干不了多大的坏事,但也该有为艺者的操守。我常觉得,在艺术之路上,庸俗等于作恶。要避免恶俗,就得不断学习。向经典、向生活、向一切可学之物寻求补给,让笔下始终有新意,有生机,始终不那么圆满,始终带一丝缺憾。清人戴熙谈作画乖合,最后一条是“功夫当不生不熟之际”,要不生不熟,没有源头活水,无论如何也是做不到的。

萌芽笔下初以人物为主,画美女,是她自幼的爱好,也是她最富足的储备。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体会理法,也花了不少精力向山水、花鸟汲取营养。于是傍晚散步之际,西山或明或暗的远影,河上忽翔忽止的白鹭,路边常开常谢的芙蓉都成了我们的话题。但无论何种题材,她画来总是恬静古雅,仕女、孩童、仙佛、走兽,一花一鸟,都似在烟火之外。有学生从画面揣想,以为她是个着古装、握团扇,闲步于朗月新篁、明水残荷之间的女子。我只能说,在我面前,她从来不是这个样子。别说古装,就连旗袍她也很少穿,上一次穿还是我们结婚的时候。说来,已经是十四年前的事了。这十四年里先后有了大儿、小儿,生活的诸般琐碎,加上装修住房和工作室……她总抱怨自己没有时间画画,也就可以理解了。这种抱怨我也常有,自从她越来越像一名职业画家,我这个书家倒显得越来越业余了。

我们这个家庭里,时间就像在生命里抄了条近道,轻快如飞鸟的影子一闪,只留给我们无尽的紧迫与疲惫。写字画画的时光就像偷来的一样。

有次看她浪费时间,我忍不住说了几句,“以你这个状态,再不加油,可能我现在书法上的这点水平,也就是你绘画能力的天花板。”说话时我自以为狡黠幽默,没成想竟惹她生了气,好多天对我板着脸。

也是,专业上的事只能老师批评,我不该发言,这一点上她就像小朋友一样,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老公的任何要求都是冒犯。好在她无从否认的是,她有最好的老师,而这老师是我帮她找的。这么一想,我就又找到了平衡,好像扳回一局。

最好的老师加上不错的天赋,八九年来收获是不少的。但她一直不敢宣传自己,就连朋友圈发个作品也战战兢兢。一方面当然是低调的性格使然,不愿张扬。另一方面,登台亮相,兹事体大,总期望有更好的表现。

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之下,她的画向来画得不愉快,一片叶的朝向,一朵花的设色,一个开脸,一笔皴擦,都反复斟酌推敲。随着绘画上的一步步深入,所谓笔墨自娱,所谓不计工拙,都与她渐行渐远。好在我们的传统不止逸笔草草这一支,古人更讲九朽一罢,讲苦心经营,这大抵比较契合她对绘画的态度。闲雅古淡、不激不厉的画面背后,是多少次的对比与调整,是多少张废弃的线稿,是多少个辛劳的早晨和失眠的夜晚。这也决定了她的风格与那些笔墨游戏者截然不同。

我们常说画如其人,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共识。点画色墨建构的风韵,或赏心,或悦目,所赏所悦都成了观者先入为主的印象。往往从纸上的云淡风轻中看见画者逍遥容与、超然物外的形象,却忘了画面是出于作者的创造,是他希望借丹青表露的模样,是一种剪裁修饰后的呈现。如果说如其人,也不过如理想中的自己罢了。

那么现实呢?现实是大儿班级群里传递的焦虑,是小儿在画案边上的捣乱,是扫地机的呼啸和厨房里飘进的淡淡油烟……

画里画外少有疏离者固然不少,但文艺的历史上,用创作实现对现实超越的情况则更为常见,也更为动人。陶渊明旷然天真,却饱尝饥寒;唐伯虎于绘事精工缜密、法度森然,其人则跌宕不羁,命途多舛;维米尔画面静谧,美得好像时间忘记了流动,可只要我们想到他捉襟见肘的经济和十五个孩子,就不难揣想那作品背后的苦痛、挣扎、坚守,甚至是逃避。

对萌芽来说,绘画最好的时间,是当白日喧嚣退场,家人酣眠之际,独自面对画案,从容点染。一支笔、一张绢,以化工妙韵,方寸灵心,建立一个尚友古人的世界。但这样的时刻是奢侈的,更大量的案头工作要靠忙里偷闲。所以这里展示的二十几件作品,都不是一挥而就的遣兴之作,都承载着复杂的时间流痕。过去的一分一秒,静与躁,忧与喜,种种人间烟火都注入笔端,化为纸绢上的超迈绝尘。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绘画既是良工心苦一笔一画的建构,也是释躁平矜,涤心荡虑的栖居与超越。

徐复观论中国艺术,认为我们的传统绘画常对世俗做一种自省式的反映。大意是说,外界空虚,不影响画者追求内心充实;现实嚣攘纷扰,画者正可以在水墨间涤荡尘俗,复归清凉。这意思不差,只是中国两个字限定得未必恰当,不及深论。行文匆匆,就连这段原文我也不及查找——这就不排除在时间的作用下,我早已误读了他的意思。这误读是一种需要,让我们借艺术之力向生活扳回一局,得到平衡,从而有勇气、有底气、有渴望用笔墨去营造理想的世界,留住偷来的时光。





图片






图片






图片
⬆︎   鱼篮观音    133.5cm 48cm    纸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引路菩萨    39cm 29cm    纸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北斗    53cm 35cm    纸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浮生    42cm 30cm    纸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菩萨立像    99cm 34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普贤菩萨    104cm 47.3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图片






图片
⬆︎   临枇杷绣眼图    29cm 28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暮雀啾啾空绕林    直径32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枫鹰雉鸡图    42cm 65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桃花浅深处    33cm 65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蜀葵图    24cm 26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荷花图    31cm 29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牡丹图    43cm 70cm    纸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荷蟹图    32cmx 30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春溪水族图    34cm 32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图片






图片
⬆︎   双喜图    42cm 37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四羊图    25cm 22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五马图    37cm 50cm    纸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风雨归牧图    124cm 103cm    绢本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  局部
















图片

千竹书院,是方严先生于甲午年(2014)元宵节创立的中国画研习、交流机构。随着近年不断发展,为顺应教学需要与广大朋友们的学习需求,籍网络之便利,原千竹书院店铺升级为“千竹文房”,以便更好地提供学习服务与支持。千竹文房,用心每一步,只为有温度的文房典藏。

图片
2022年新品-方严·中国画复制品D系列
千竹书院电商店铺有售


图片

在千竹书院电商店铺有售



图片
2021年新品
在千竹书院电商店铺有售


图片
2021年新品
在千竹书院电商店铺有售




图片
方严的 22幅作品,已经为您复制好了

点击链接    精彩尽显



图片

点击上图,可通过链接浏览更多毛笔细节!


图片

千竹书院官方淘宝店、微店有售。


图片

图片



内容主编   |  千竹书院学术委员会
学术顾问   |  方   严
轮值主编   |  亓振国
设计编审   |  亓振国
电商运营   |  方亚青
本期设计   |  赵亚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