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列宁做笔记的习惯,是应该有对应的记号,在这里也许列宁忘记了做。从内容上和文字表达上看,以及从列宁写下十六要素的扩展过程看,这个遗忘做联系记号的地方,正是第九条。 从内容上看,第五条讲对立面的统 一,第九条讲对立面的转化,两者是密切相关的,都是矛盾规律中的重要内容,都是关于矛盾同一性的问题;从文字表述上看,同第二条和第八条的联系表述方式是完全一样的,这两条是都做 了相互联系的记号的。 第二条讲事物的多种多样的关系的全部总和,第八条就说: “每个事物的关系不仅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是一般的、普遍的 ”,这里用“不仅....而且”把自己与第二条的联系表述了出来。 比较第五条与第九条,第五条讲事物是对立面的统一,第九条就说:“不仅是对立面的统一,而且是 每个规定、质、特征、方面、特性向每个他者[向自己的对立 面?]的转化。” 这里也是用了“不仅...而且”把自己与第五 条的联系表述得很明白的。至于列宁考虑、研究和写下十六要素 的扩展过程,也可说明第九条是补充第五条的(这在下面还要 专门研讨)。 因此,可以推断,第九条正是列宁准备用“#” 的联系记号同第五条联系起来的那一条。 要正确理解矛盾规律的内容,除了对立面的统一和对立面的斗争,把握对立面的转化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 离开对立面的转化,是无法正确理解对立面的同一的,离开相互转化的对立面, 这种对立面也就成了僵死的、凝固的东西。 列宁十分重视对立面 的转化,所以专门用一条辩证法要素来指出:不仅是对立面的统 一,而且是每个规定、质、特征、方面、特性“向每个他者[向 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 这就是说,对立面的统一不仅是统一和共存在一起,不仅是对立面互相依存和互相联系,而且是互相转化的。 这种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思想是辩证法的十分重要的思想。第九条中列宁在方括里的“向自己的对立面”后,打了一 个问号,这不是列宁怀疑向对立面的转化的提法,而是列宁在考 虑怎样表述更为妥切,是用“向每个他者”好?还是用“向自己对立面”好?实际上这二者说法都是可以的,而且也是一致的。 ![]()
关于对立面转化的辩证思想,黑格尔也作了许多深刻论述,他指出形而上学就不懂得一个规定向另一个规定的转化, 没有意识到这种“转化的必然性”。 他说;“只要在反思的思维方面有少许经验,就足以觉察到,如果某物被规定为肯定的 东西,那末,从这个基础出发继续前进,它立刻就会直接转化为否定的东西,反过来,被规定为否定的东西也会直接转化为肯定的东西。”“如果现存的某物不能在自己肯定的规定中同时转化为自己否定的规定,并且使一方面 保持在另一方面中,如果它不能在自身中包含矛盾,那末这个某物就不是活生生的统一体,就不是根据,它会由于矛盾而消灭。” “转化却是本质的东西,本身就包含着矛 盾。”列宁对这些精彩的论述都作了摘录,在许多地方还作了引人注目的竖线,表示值得着重注意和可以唯物地吸取。 黑格尔在论及概念的三个特性即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性时,明确地分析了它们的联系和转化。并且进而分析和论述了概念、判断和推理之间,以及它们各自内部的各种形式的联系和转 化。 ![]() 这种概念的有机联系和必然转化,正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区 别于形式逻辑的地方。列宁对这些思想作了深刻地分析研究,他 指出:“看起来,对黑格尔来说,这里主要的也是把转化指出来。从一定观点看来,在一定条件之下,普遍是个别,个别是普遍。不仅是一切概念和判断的联系,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是一个东西向另一个东西的转化,并且不仅是转化,而 且是对立面的同一,这就是黑格尔的主要东西。” “关于联系和转化(联系也就是转化)的阐述,这就是黑格尔的任务。”这里,列宁明确地指出了联系和转化既有区别又有一致,所谓“联系也就是转化”,是指逻辑形式推演和过渡式的联系,也就是转化,实际上也就是说转化也是联系,联系和转化是一致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二者是同一的。 但是二者毕竟是二个范畴,而且也确有区别,并存性、依存性和同 时性的联系,就不同于转化。所以列宁讲,不仅是联系、不可分割 的联系,而且是转化,说明转化和联系有区别,转化比联系更深入了一层。 列宁还更进一步指出,不仅是联系和不可分割的联系,也不仅是转化,而且是对立面的同一。也就是说,这里更加深入的本质是矛盾,是矛盾的同一性。 辩证逻辑实质上是矛盾逻辑。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的联系, 转化实质上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即向对立面的转化, 两者都是矛盾的联系或关系,是对立面的同一,更确切讲,都是矛盾的或对立面的同一性。可见,讲对立面的统一或同一,是离不开对立面的转化的。离开了转化,同一性就不完全。
![]() 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批判 黑格尔把概念看作第一性的客观唯心主义,把颠倒了的真实关系 再颠倒回来,把辩证逻辑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也必须研究概念的辩证关系,列宁指出: “概念的关系(=转化=矛盾)=逻辑的主要内容,并且这些概 念(及其关系,转化,矛盾)是作为客观世界的反映而被表现出 来的,事物的辩证法创造观念的辩证法,而不是相反。” 从列宁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转化思想是辩证法的重要一 环,转化同联系,转化同矛盾是密切相关的,列宁在回答辩证法 是什么时,用了二句话来说明,第一句说:“概念的相互依赖、 一切概念的毫无例外的相互依赖,一个概念向另一个概念的转 化,一切概念的毫无例外的转化。” 并在这句话旁边写道:“每 一概念都在和其余一切概念的一定关系中,一定联系中。”这就是说,辩证法讲关系、联系,这联系中既是相互依赖, 又是转化。 若从对立面的联系、关系来看,这种关系就既是对立面的依存,又是对立面的转化。列宁的第二句话是:“概念之间 对立的相对性..... 概念之间对立面的同一。” 这就是说, 辩证法讲矛盾,讲对立统一,讲对立面的同一,讲同一性。若把对立面的联系看作同一性,则对立面的同一就包括前一句话中的 对立面的依存和转化。 总之,转化的思想,是辩证法和辩证逻辑 的重要思想,对立面的转化,是矛盾规律的重要内容,是矛盾同 一性的重要内容。 目前,关于对立面的同一或统一,即对立面的同一性的内 容,还有不同的理解,除了上述把对立面的转化看作同一性的重 要内容之外,还有认为同一性不包括转化本身,只包含转化的趋 势和可能,或者说只包含转化的通道和桥梁。 ![]() 也有的认为同一性 根本不包含转化,对立面的斗争、对立面的统一和对立面的转化都是并列的,对立面的转化是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的综合表 现,等等。 当然,如何正确理解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是值得进一 步深入讨论和研究的,但是,这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正确地理解列宁是如何看待和论述这个问题的。 列宁关于同一性的 最著名的一段话,是在《逻辑学》的存在论的摘要中。黑格尔认 为,任何具体事物中都有二个方面,它既是“自在的存在”又是 “为他的存在”,也就是我们在谈普遍联系的原则时说的,既有直接性又有间接性。 所谓“自在的存在”,就是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性质;所谓“为他的存在”,就是具有与他物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也是一种关系、联系。任何事物都具有这二个方面或二个环节,都既是自在的又是为他的,都是自在之物和为他之物的辩证统一。 黑格尔从这种辩证观点出发,还批判了康德的所谓“自在之物”,即离开为他之物的孤立、抽象的“自在之物”,认为 康德的自在之物“无非是不真实的、空洞的抽象”。 列宁很注意和赞赏黑格尔的批判,指出:“这是非常深刻的: 自在之物及其转化成为他之物。”这就 是说,黑格尔关于自在之物和为他之物(即自在的存在和为他的 存在)辩证同一的思想;它们可以转化的思想是深刻的,和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思想,自在之物的 为我之物的转化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当然,唯物与唯心的 立场是根本不同的)。 ![]() 黑格尔把这种具体同一或对立同一思维, 叫做辩证的哲学思维,是“形而上学的哲学思维(也包括批判的 哲学思维在内)”所不知道的(同上)。也就是说,主张抽象同 一性,以及康德看不到矛盾双方的联系和转化,都是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这种辩证的哲学思 维。 列宁正是研究了这些之后,写下了关于同一性的那段话: “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 (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转化而同一的, ——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当做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当做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互相转化的东 西。” 在这段话中,列宁一方面强调同一的条件性, 另一方面,实际上是把相互转化包含在同一性之中的。 这同恩格斯论述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时,包含着思维与存在的相互转化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根据对立面的统一或同一即矛盾的同一性包 含着对立面的转化这种理解,可以说,十六要素中用第九条来补充第五条,实际上也说明对立面的统一包含着对立面的转化,即对立面的转化是矛盾同一性的重要内容。 总之,十六要素中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和第九条,直接和具体地论述了矛盾规律,总结了列宁在《逻辑学》摘要中研究 矛盾规律的主要成果,概括了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的主要内容,极大地发展了唯物辩证法。重视和强调对立统一规律的地位 和作用,正是列宁辩证法思想的重大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