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列宁辩证法要素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淘沙金 2022-10-20 发布于湖北

第四条、这个事物中的内 在矛盾的倾向(和方面)。

第五条、事物(现象等等 )是对立面的总和与统一。

第九条、不仅是对立面的统一,而且是每个规定、质、特征、方 、特性向每个他者(向自己 的对立面)的转化。

第六条 这些对立面、矛 盾的趋向等等的斗争或展开。

文章图片1

这四条说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这四条包含了这样一些思想: (1)一切事物中都存在着内在矛盾;(2)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于一个统一体中;(3)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矛盾双方的斗争引起矛盾的展开或发展。

列宁在第三条中指明事物的运动是自己运动,有着内在的源泉, 而第四条则指明运动的内在源泉就是事物的内在矛盾。自己运动的思 想和内在矛盾的思想是密切不可分的。

内在矛盾的思想是黑格尔的一个合理思想,列宁在许多地方都摘 录了黑格尔的这一思想,并对它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列宁所摘录 的黑格尔的一些话:“差别的内在的发生”,“内在的否定性”,“一 切事物在其自身中都是矛盾的”, ...指的都是内在矛盾。第四条正是列宁提出的对这一思想的唯物主义的表述,后来在《谈谈辩证法问 题》中列宁又作了这样的表述:“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并用科学 事实作了论证。

文章图片2

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存在,最多承认外部的对立,而对于内部矛盾则死不承认。列宁曾经摘引黑格尔嘲笑形而上学取消矛盾的一段话: “通常对事物所抱的温情态度,只关心如何使事物不自相矛盾,却常常 忘记,这种办法是解决不了矛盾的 。”

列宁在这一段话之后加上批语:“这种讽刺真妙!(庸俗之辈)对自然界和历史'抱温情态度’, 就是企图从自然界和历史中清除矛盾和斗争....列宁所说的庸俗之辈就是指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他们竭力掩盖当时的社会矛盾,企图调和阶级矛盾。他们对内主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保卫祖国”, 对外主张帝国主义各国“放弃”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政策,组织起来, 共同剥削世界,实现没有帝国主义战争的“超帝国主义”政策。

第五、九条合起来说明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关于这个 问题,列宁有一个著名论断:“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同 一的、是相互转化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当作 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该当作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

文章图片3

列宁在《哲学笔记》里曾摘录了黑格尔的一些话来说明对立面的相互依存:“有许多极平凡的例子,如上和下、左和右、 父亲和儿子等等以至无穷,其中每个规定都包含着对立面。上就是非下,上的规定在于它不是下,有上就是因为有下,反过来也是一样; 在每一个规定中包含着它的对立面。...同时每一个规定所以存在只是由于它同另一方发生关系。它们的存在是统一的存在...黑格尔谈到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相互依存时说:“这两个规定,如果单独来 看,没有一个是真的,只有二者的统一才是真的。”

列宁认为这是 “真正的辩证法”。列宁用黑格尔的这些话说明,客观事物中相互对立、排斥的双方,各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相互依存于 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的性质和特点由双方相互规定。列宁指出, 并非任何两个事物或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依存是有条件的。

第九条指出,对立面不仅是相互依存的,而且是相互转化的。对立面相互转化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一个极端重要的观点。所谓发展,就是向对立面的转化,即从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没有转化就没有发展。在《哲学笔记》中,列宁经常谈到转化。他曾指出:“一般说来, 辩证法就在于否定第一个论点,用第二个论点去代替它(就在于前者转化为后者,在于指出前者和后者之间的联系等等)。”

文章图片4

因在这里,第 一个论点代表旧事物,第二个论点代表新事物,转化就是旧事物让位于新事物。第九条指出了转化的复杂情况。不仅存在着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而且存在着一个事物的某个特征、规定等向这个特征、规定的他者(即对立面)的转化。当然,旧事物向着新事物的转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特征、规定等向新的特征、规定的转化。

然而某些特征规定向新的特征、规定的转化却不一定意味着整个事物的转化。所以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转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特征规定如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权、意识形态、社会道德、风俗习惯等等方面的转化;而在1919年以后的旧中国,某些方面虽已发生转化 (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党的成立及壮大、红色政权的出现、人民军队的产生等等),但整个中国暂时仍然是旧中国。列宁还曾指出,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不是任意的,当条件不具备时就不能实现转化。

形而上学否认对立面的同一性,而诡辩论则主观地应用同一性, 玩弄和歪曲同一性。列宁指出:“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灵活性,达到 了对立面同一的灵活性,——这就是实质所在。主观地运用的这种灵活性=折衷主义与诡辩。客观地运用的灵活性,即反映物质过程的全面性及其统一的灵活性,就是辩证法,就是世界的永恒发展的正确反映。”

列宁这里所说的主观的运用就是不管客观条件而随意地主观主义地玩弄和歪曲对立面的同一性,而客观的运用则是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着的对立面的同一性,弄清楚同一性的条件。列宁的这些话不仅概括了哲学史的发展,也总结了当时反修斗争的经验。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关于战争性质的谬论就是由于主观地运用对立面同一的灵活性 而陷入折衷主义和诡辩论的活标本。前面我们已经谈到过考茨基之流在战争性质问题上的诡辩,他们脱离实际条件而侈谈从帝国主义战争到民族战争的转化,他们也是在战争性质问题上大搞折衷主义,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既具有帝国主义性质,又具有民族性质,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又是民族性质的。

对于这种不分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折衷主义,列宁曾进行了无情的驳斥, 指出:“在这次战争中具有民族因素的只有塞尔维亚反对奥地利的战 争”,但是,“马克思的辩证法是最新的科学进化论,它正是不容许对事物作孤立的即片面的、歪曲的考察。塞奥战争的民族因素对全欧的战争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重要意义的”。列宁进一步指出,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必须掌握其“根本的主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 “根本的主流”就是帝国主义政策。

矛盾的双方之间不仅有同一性,而且有斗争性。如果对立只有相互依存而无斗争,就不会有矛盾的发展,也不会有对立面的相互转化 列宁在第六条中就指明了矛盾的斗争性这一方面。列宁说对立面的 “斗争或展开”,就是把斗争了解为矛盾的展开,没有斗争,矛盾就不 能展开,即不能发展、不能解决,新事物就不能代替旧事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