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土文化的沉积(三)【黄梅文化探源】

 荆楚文史哲 2022-11-19 发布于广西


▲李正阳题

四、农耕文化:耕者有其田,民以食为天。

农耕文化,是由先民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农耕文化传统的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农耕文化起源有“男耕女织”之说,它不仅是指早期的劳动分工,也是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黄梅戏《天仙配》有一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唱词: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戴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唱出了农耕文化中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的劳动分工。
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梅这里就已经有了古代人类的生产活动,先民们刀耕火种,开山辟地,筑城建寨,逐水而居,修建堤坝,围湖造田,并随着水势的涨落与河道的变迁,不断地改变着自 己的生活,书写着辉煌的历史。遗址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从我们见过的石碾、石磨等粮食加工工具,犁耙耖等铁器生产工具都是农耕文化的实物证据。

黄梅县襟江带湖,明朝初年人们就在筑堤围垦。至乾隆初年,浜江临湖共有民圩108座,城南四十八圩。在长江干堤外围,有团州圩,边州圩,段家圩,河头圩,六家咀圩,联合李英圩堤。明代运粮官胡开二有诗曰:船行雷池七里荒,楚乡泽国水汪汪。围湖整治地能种,解甲归田来此乡。亦如陆游有诗曰:长腰玉粒出新舂,秋获真成亩一钟。衣食麤供官赋足,何妨世世作耕农。

上述民圩民堤,多属于区域性的群众修建,各自为政,各自受益。在水利建设上攸关湖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大事是前江干堤和后湖湖堤。长江干堤有史记载,明代初期康茂才主持修建,称康公堤,后有桂公堤,石公堤,初公堤。百里长堤,明万历曾维伦主持修过,名曾公堤。后有钟公堤,1954年修建成新百里长堤。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八一大堤,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五、移民文化:瓦屑坝的传说。


若问黄梅人老籍在哪?一半以上的会回答,在江西瓦屑坝。鄂东民众多认为自已的根在江西,并称原籍江西人为江西老表。瓦屑坝移民,是传说还是史实?据考证,江西填湖广形成的有三次移民高潮。

南宋时期,鄂东首次出现“江西填湖广”移民潮。蕲黄在南宋始终处于国防前线,先有金兵入侵,后有蒙军蹂躏,战乱频繁,加之天灾人祸,民众或死或逃,人口呈现下降趋势。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这次江西填湖广曾有飞区主导。元末明初,“江西填湖广”移民形成第二次高潮。

洪武年间,江西总计移民214万余人,其中饶州府近百万人。从九江过黄梅是江西填湖广,迁皖西鄂东第一站,有江西移民自不在少数。明朝末年,形成“江西填湖广”移民第三次高潮。“江西填湖广”移民以波阳瓦屑坝为移民聚散地和出发地,所以,瓦屑坝成为江西填湖广移民后裔一致认同的根。据推算,两湖人口中有60—70%是江西移民的后代。2017年版黄梅姓氏志称迁梅姓氏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来自于江西。
江西瓦屑坝在今鄱阳县莲湖乡,已变为“瓦燮坽村”。地处鄱阳湖畔鄱江口,是明代江西饶州的外埠,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圣地之一。“瓦屑坝”之说与《明实录》的记载基本吻合,是历史之真实,不是传说,更不是虚构。常说的解手一词,就是来源于明朝时强制性大移民。移民之际,悉系其手,牵之而行。被移者内急,便会对当差的说“官爷,麻烦把我的手解开,我要大小便”。后来直接说“官爷,我要解手”。

黄梅有一种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丧葬风俗--厝柩,也是因从江南流向江北的定向移民而起。这些移民迁到江北后,割断了与原居地的一切联系,期待着机会再迁回江西。人死后不愿埋入土中,只停柩于地面,等待着回迁。

即逝者只要不是非正常死亡,都不是一次下土入葬,而是将逝者的棺木抬到一风水好的僻静处(通常为自家田地或山头),用土砖砌墙、盖瓦,棺木置于其中寄存,称作“厝柩”。待三年或更长的时间后再择日安葬,谓之葬坟。
可是年复一年,天长地久,人们觉得无回迁希望后,只得再埋入土中,但还对回迁抱有幻想,浅埋委棺,形成了移民地区独特的丧葬“厝柩”两步习俗,沿习到近代。

在移民大潮中,黄姓留传有一首认亲诗,其中有四句曰:年深外境犹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基于此念,从江西瓦屑坝迁来的江西老表,已入黄梅本土千百年,其文化是正宗的黄梅本土文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我们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埋藏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以丰富黄梅人的历史文化滋养。

作者简介

黄仲华,黄冈市黄梅县黄桥村人,律师,高级会计师,爱好农学、医学、文学,现居广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