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大附院的首任院长——

 果冻715 2022-11-20 发布于江苏

Image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综合性教学医院,拥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让广大读者朋友更加了解通大附院,官微特地推出专栏《附院风华》,带你领略百十余年历史长河中的附院风华;感悟医护人员传承百十余年的大医精诚、以宏慈善。

Image

1904年,一名中国青年男子登上了开往日本的轮船。甲板上海风飒飒,他眺望茫茫大海,神色凝重。此趟旅程,他能如期完成肩负的使命吗?长江北岸的通州城里,一位老者辗转反侧,牵动他内心的或许是江堤的安危,或许是纱厂的业务,也或许是这位年轻人的行程。

这名男子叫熊辅龙,字省之,常州武进人,南通师范学校的优秀毕业生。7年之后,他将成为名震梓里的医界圣手。
熊,乃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为楚始祖先姓,熊氏家族的始祖鬻熊曾经做过周文王的老师。父母给他取名“辅龙”时,应该就对他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字“省之”源于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更是对他在道德层面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熊辅龙没有让父母失望,成年后的他果然奋发有为,成就了一番事业。

Image

图为首任院长熊辅龙画像

张謇在写给符鼎升的书信中曾说,通人之知西医,盖自熊辅龙回通行医始。清末民初,通州地方上仍有愚昧百姓迷信“割肉疗亲”的方法,导致大腿创面数年不愈。更有一般老妪及妇女常去关帝庙求签问方,甚至有人被庙内僧人误投温药,一命呜呼。无论哪个朝代,好医生都是老百姓渴求的对象。张謇意识到,工业日趋发达,人群日渐密集的通州城内,急需正规的、具有较大规模的医院为老百姓提供科学的医疗。

筹建医院,人才是关键。1903年,张謇访问日本70天,其间参观了医校,并在日本诊治牙疾,对西医及其教学都有了感性的认识。回国后,张謇即选派了师范生熊辅龙赴日本千叶医校学习。张謇并不否认中医的效用,但也充分认识到西方文明的特色与优点。

Image

图为尸体解剖

1911年11月,通州和平光复,恰逢熊辅龙学成归国,他立即向军政分府报到,奉命组建军医处,并任军医。后来战事未至,军医处兼作民用,旋即改为南通医院,熊辅龙成为医院的首任院长。


熊辅龙在日本7年间曾经历了怎样的刻苦或磨难,后人已无从知晓。但显而易见的是,他一回到通州便立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鹤鸣九皋,声破长空。


熊辅龙是内外兼治的全科医生,而且学贯中西,相互补益。从他翻译的医学论文可知其精通日文、英文,业务范围大略相当于今天的内科、外科、五官科、神经内科。1912年1月,他首次在南通为59岁的胡保氏实行乳癌切除术,由于患者不遵医嘱擅自进食,导致麻醉过程中出现呕吐,幸亏处理及时未酿成不良后果,尽管过程惊心动魄,最终手术还是获得成功。1913年,一位名叫梁兴泰的男子罹患骨槽风,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下颌骨骨髓炎,连开口进食都剧痛无比,生不如死。幸亏遇到他的朋友冯少亭,冯氏也曾患重病而被熊辅龙治愈,遂介绍他到南通医院就医。熊辅龙给梁兴泰施行了麻醉后的清创手术。梁氏醒后毫无痛苦,次日即不再流脓,口也能张开了。只是一个星期后又重现脓点,熊辅龙认为这是血力不强的结果,叫患者口服他自制的补血药丸。果然,服药后溃烂处变黑变硬,逐渐脱落。两个月后患者体气加健,创面完全愈合。刊登在1913年6月16日《通海新报》上的一段文字,生动再现了100多年前的治疗经过。这位叫梁兴泰的男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余今而后,始知有生人之乐!非先生之力不至此!”

Image

图为建院初期的乡人就诊

1915年(民国四年),南通郊区一户周姓人家的女儿不幸患上“走马牙疳”,牙龈感染溃烂,波及并穿透面部骨骼,在脸上形成了一个铜钱大小的创面,其他医生都束手无策。送到南通医院后,熊辅龙用外科手法将腐肉腐骨切除。次日,就看到了红色肉芽。3个星期后,小女孩就痊愈了。孩子的父亲对独女“爱如拱璧”,熊辅龙不但救了孩子,更是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熊辅龙医术高超,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再加上身兼院长,诸事繁忙,1913年他终因劳累过度而病倒,几近濒危,勉强恢复后体质也日渐羸弱,难负重荷。但是他又心系医院和医校事业,不忍就此退却。因而,张謇、张詧花重金延请另一位同样也是毕业于日本千叶医校的阚德辅医生来通应诊,以解燃眉之急。阚德辅医生毕业后即任南洋军医学校教员兼军医局医官,医术也很高超。此后,熊辅龙与阚德辅两人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和周二、周四、周六交错应诊,而且依旧对贫苦的患者免费施诊、施药。1914年熊辅龙被政府授予陆军部三等军医正。

此后几年,熊辅龙还做了两件大事,足以青史留名。

1915年5月,熊辅龙在张謇、张詧的大力支持下,主持了南通历史上第一例暨全国第二例公开的尸体解剖,成为轰动一时的重大新闻,《通海新报》以《医校尸体解剖记》一文详细报道了演示的过程,熊辅龙的解说引经据典、纵横自如、生动幽默,对开化社会风气、推进医学事业和医学教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19世纪20年代,鸦片大量流入中国,严重摧残了中国经济和人民健康。1906年清廷发布禁烟上谕,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也都颁布过禁烟令。中国的禁烟史贯穿了整个20世纪,但并没有令鸦片绝根。因为,收缴鸦片和烟具相对容易,戒掉烟瘾却难于上青天。民国初年,《通海新报》上还经常刊登有不法者继续私售鸦片被查获的新闻,之所以有人敢冒风险,实质还在于鸦片仍有市场。政府开办了戒烟局,以帮助老百姓戒断烟瘾。熊辅龙利用他的医学和药学知识,以中外行气补血祛毒等药配制为戒烟丸,后来又经过10多次的改良,初试用于巡警总局所设戒烟局,后来又适用于县署劳动戒烟局,总计两次戒断者400余人,效果十分显著。据《通海新报》记载,熊辅龙研制的戒烟丸服用后不吐不泻,而且睡眠改善,食欲增加,体质渐强。“通如海泰城乡戒烟局无不采用此药。一年以来,霍然戒脱者不下二千余人。余等闻戒断亲友云:戒时毫无痛苦,戒后亦无贻患。”甚至连南通县警察事务所都在《通海新报》上大力推广“熊省之精制戒烟丸”:“一般老弱沉于重瘾者至今尚难断净,此不独本县为然。即推之全省,谅亦同此现象。眼前为急则治标,惟有一面从严查办,一面令各烟民速予自戒。而戒除之药则以熊省之所制戒烟丸为最有效益。为此布告本县烟民一体知照。尔等如有尚未断瘾者务各速赴本城南门外医院购服戒烟丸,从速戒净。勿得观望。”由于此戒烟丸效果显著,极受欢迎,后来还在张芝山、小海镇、十里坊、三十里、新地酒店、余东、川港等处设立了分销处。

Image

图为感谢南通医院熊省之学士

民国二年六月


在南通医院工作了6年之后,熊辅龙又前往日本继续研究医学。据张謇1921年的书信《致符鼎升函》记载,熊辅龙再次归国后创办了镇江医院。后来,一直和张謇保持着联系,在苏州省立医学专门学校的蔡校长即将离开时,张謇还举荐熊辅龙接任校长一职,可见张謇对他的赏识与器重。“士为知己者死”,作为南通医院的首任院长,熊辅龙不负重托,鞠躬尽瘁、成果显著,正是他的存在使得医院自肇创之初便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