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怪病怪治——季节性水肿

 虚竹怀远 2022-11-20 发布于湖北

季节性水肿

临沂某女,45岁。自述水肿4年。每于秋凉后面目及手足即出现水肿,伴乏力倦息,至春暖后虽不用药症状可逐渐消失。曾多次检查均排除心肾等疾病,经多方治疗乏效。今又值发作期间来诊。症见:形体丰腴,神情怯懦,双下肢轻度水肿,饮食尚可,二便自调。舌淡胖苔白,脉象沉迟。诊为脾肾阳虚,水饮泛溢。治以温阳利水,健脾益气。处方:黄芪30克,附于、白术、白芍、茯苓、泽泻、车前子、山茱萸、槟榔各10克,党参、牛膝各15克,肉桂3克。水煎服,每日1剂。6剂后水肿减轻,感觉较前有力。原方连服20剂症状消失。嘱服金匮肾气丸巩固疗效。后随访未复发。

此例每年秋凉后即发病,春暖可自行缓解。按一年四季阴阳转化节律,秋季正是阴气渐盛而阳气渐衰之时,患者肾阳虚衰,又值阴盛,不能助脾运化,则水泛溢,出现水肿。而春季阳盛,阳虚得阳助则水肿消失。故药用济生肾气丸加黄芪、党参、白术共奏温阳补肾、健脾利水之功效,使阳得阳助而症除。(《山东中医杂志)1999年第7期李乃桂报道)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