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质量控制是利用各种方法和统计工具来判断和消除系统因素所造成的质量波动,以保证将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的界限内所进行的活动。
棉纺企业具有工序多、操作人员多、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比较复杂等特点,因此比较适合采用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根据本企业各工序的特点,选定既经济又有效的控制方法,使工序质量保持稳定和逐步提高。
棉纺企业的工序质量管理工作,可以结合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原料管理、工艺管理、运转操作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对生产过程中对影响成品、半成品质量的主要控制项目的关键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具体可以分为工序质量分析、工序质量控制两个阶段。 1.1 分析各工序的工艺技术的难点、重点,确定相应的工艺原则 在整个纺纱流程中,根据所用原料、所纺品种的不同,每一个工序都有相应的技术难点和重点,只有对这些难点和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确定出相应的工艺原则,才能保证工序质量控制有的放矢。 1.2 确定各工序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 根据本企业的设备运行状态、人员技术水平等具体情况,确定每一个工序主要的质量控制项目和控制要求,特别是本工序对下道工序生产状态和质量指标具有重要影响的指标,要进行认真分析,确定为关键性质量控制项目。另外,对生产成本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经济指标,如落棉率、回花、断头等指标也要做出相应的安排,制定出对应的检验、测试方法和考核标准,包括取样方法、取样周期、复试、追踪办法等。 对某些产品,要对关键工序设置关键质量控制点,比如色纺产品梳棉工序的色结,对成纱质量影响较大,就必须设立关键质量控制点。对关键质量控制点,工艺人员要根据产品的工艺要求,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并加强工艺上机检查,必要时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量攻关活动,并集中各种优势资源来保证关键质量指标达到内控要求。 1.3 确定责任人 根据确定好的各工序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梳理出各工序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等,确定各个控制项目的负责人,确立相应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 2.1 制定各工序质量控制内控标准 根据工序质量分析阶段确定的各工序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制定出各个控制项目的质量控制内控标准,包括但不限于质量控制指标标准、工艺上车合格率标准、关键纺专器材的质量要求、设备运转状态(如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设备运转效率等)、半制品储备合格率、操作人员优一级手率、温湿度合格率等。 2.2 制定各工序各岗位的工作质量标准,建立岗位标准化体系 建立岗位标准化是转变职工上岗观念,不断完善岗位工作标准的过程,从而为实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讲标准话”奠定基础。棉纺企业岗位标准化体系,应主要包括:员工上岗标准、操作技术标准、现场管理标准、设备运转标准等,凡是在岗位上会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过程,都应制定出规范化的工作标准,并纳入岗位标准化体系中。完善的岗位标准体系不仅可以促进标准的完整有序、优化组合,为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而且可以带动其他岗位人员共同发展,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各岗位上的操作人员,必须都能够明确自己在质量控制方面的职责,认真执行本岗位的质量职责,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自我控制、不断改进”的思想和方法,把保证工序产品质量作为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工序的产品合格率和制成率,本着“下道工序是用户、用户满意是目标”的原则做好本工序的质量控制工作。 2.3 建立质量控制信息档案 分质量管理项目制定质量控制信息档案,确定质量控制信息的反馈标准,确定原始质量控制信息的来源,反馈路径、接受人员、反馈周期、考核要求等。 建立了工序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后,还要加强动态管理,以确保成品、半制品的质量指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1 建立完整的检查制度 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部分必须建立完整的检查制度,通过经常性、周期性的自检、专检、互检、抽检等的检查方法,将各种检查项目都切实落实到各项管理检查中,达到工序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日常化。 很多企业也都制定了较为的完善管理制度和管控措施,但就是落实不到位。不但产品质量没有得到稳步提高,反而使员工怨声载道,管理是一盘散沙,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管理方法上的问题。 工序质量管理所要求的检查制度,其主要目的是督促管理制度的落实,检查只是一种发现问题的手段,但很多管理人员却把它当成了一种发现员工工作缺陷的方式、惩罚员工的工具,把手段当成了目的。 管理强调有形的压力和无形的压力相结合,活动与管理相结合,不仅仅靠威胁、考核,有形的压力是指考核、处罚,无形的压力是指通过各种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激励员工不断地改善工作方式和工作质量。 3.2 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作为管理人员,首先要掌握“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管理原则,以制度去约束员工、指导员工,而不是以言语去威胁员工,更不是以关系的远近、个人的利益来作为奖罚员工的依据。 3.3 工序质量管理要持之以恒 工序质量管理要做到持之以恒,不能搞成“质量周”、“质量月”活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总结、不断地改进,以适应各种形势的变化。让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员工心中,形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并以此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4 坚持持续改进 加强工序质量管理工作,各部门、各岗位都要树立持续改进的思想,永不满足于已取得的工作成绩,要不断努力去寻找、发现本岗位的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发现质量隐患,时刻关注本工序的质量变化趋势。在总结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潜力,挑战新的目标。要善于发现、总结问题和提高工序产品质量的小窍门,并将其纳入工序质量控制标准。 棉纺企业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各工序必须制定严格的工艺操作规程,切实贯彻执行,任何人都不得违犯。 各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较多,但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归纳起来就是“人、机、料、法、环”这几个方面。因此企业只要把五大基础管理工作做到位,将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始终处于被控制的状态,避免发生系统性因素的变异,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的稳定性。 产品质量是检验工序质量管理水平的最终标准,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和发展趋势,一旦发现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要及时分析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使各工序的产品质量自始至终都能够满足内控标准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