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武夷山岩茶

 余自农 2022-11-20 发布于北京

文/余自农

        著名现代文学家刘白羽先生1984年游历武夷山后,曾留下广为流传的诗句:“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一年的十月,正好在武夷山一带活动,顺便领略了武夷山的“山川之秀美,文化之厚重,风物之奇异”。更有武夷山的名片——武夷山岩茶,一路相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武夷山盛产茶,与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有关。《茶经》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山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表层腐植质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宜种茶。武夷山处于丹霞地貌带,无处不有岩,而岩石缝隙处生长出的茶,即是《茶经》中说的“上者”——“岩茶”了。

       而岩茶之王,自然是名闻遐迩的“大红袍”了。因大红袍的名气,形成了武夷山风景区的核心区,著名的大峡谷“九龙窠”。导游自然要带我们先来这里游览。其实,它就是一条受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发育的深长谷地。大红袍则生长在九龙窠谷底靠北面的悬崖峭壁上。这里拼叠着一大一小两方盆景式的古茶园,六株古朴苍郁的茶树,枝繁叶茂。据说它已有340余年的历史了。

       不过,大红袍古茶树而今只能观赏。2007年7月,最后一次采摘自母树的20克大红袍茶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这也是现代茶叶第一次被藏入国博。今后,武夷山将不再制作母树大红袍茶叶。所以市面上叫卖的“大红袍”茶,只是借托古母树之名而已。

       当地人待客自然是先泡岩茶一壶。那时,旅游业已成龙配套。皆由受过礼仪培训的茶姑娘为大家服务,不仅手法娴熟,动作麻利,而且滔滔不绝地讲着当地流传下来的茶故事,让我们迅速被武夷山独有的茶文化吸引住,留下深刻印象。

       只见茶姑娘不停地用沸水冲淋着茶杯茶具,说是为了保持茶汤的温度,维持茶汤的口感。当然还有卫生的需要,让客人喝着放心。并告诉我们,茶汤入口后,不要急于吞下去,要用舌头在口腔里把茶汤翻滚几圈,充分品出茶香味后再下咽。边说边示范,发出“吸溜溜”的声响,逗得我们一片欢笑。

       茶姑娘告诉我们,武夷岩茶其实是乌龙茶的一种,所以它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同时兼备了两者的优点。但是,“原汤化原食”,泡武夷山岩茶最好用武夷山的清泉水,才能泡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我们开玩笑说,如果你到北京去开一个武夷山岩茶馆,水怎么解决呢?茶姑娘愣了一下,但马上话锋一转,笑着说,那就请你们经常来武夷山做客喝茶,更欢迎你们做武夷山人的女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