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有了型|解构人事物思维

 莫为天下先 2022-11-20 发布于湖南

只埋头做事,可能会毁了你的前途!先做人还是先做事?这是紧要想清楚的问题。

没有人的支持,事情难以成功。所谓搞事先搞人,关注重心在人本身。人不对,事儿做着做着就凉了。
职位越高,做人越多,做事越少。只需要做事的是螺丝钉,但你想做螺丝钉吗?
如何在决策时把人的因素考虑进来?最近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思维模型:人事物思维
事情不是目标,人才是。人事物思维把做人与做事放在了一起,两者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都是为了成事。
01
什么人事物思维?
人事物思维中,人是指参与的人,事是指需要做的事,物是指用到的物品。
人事物思维重点在于人,要先明确参与人员,把人安排清楚,对于哪些人干哪些事,职责权限流程如何,加以细化和明确。
通过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潜能,然后再搞定事和物。事和物是由人来行动和操作的,搞定了人,就搞定了一切。
通过人事物思维的刻意练习,可以养成我们对人的敏感性,天天纠结于事,事情永远都难做好。
人事物思维用大白话可以理解为识人、做事、断物,我们先看如何识人。
02
如何识人?
识人,指的是根据角色找到匹配合适的人选。人选对了,后面一帆风顺,人选错了,就天天等着出幺蛾子吧。
如何定义匹配合适?考虑角度是人选适不适合、会不会做、愿不愿意做。可从四个维度去识人,按优先级排序:
  • 态度,主要分为积极和消极,一定要远离消极者

  • 性格,主要分为强势和非强势,性格是天生的,后天难改变

  • 知识,指掌握的思维、常识,是能力的底层

  • 技能,指掌握的专业、技术、方法等,是能力的外层


从成事的角度,人的态度最重要,技能最不重要,除非是极依赖技术的岗位比如RD。
很多人选人时最优先看技能,殊不知技能都是可以培养的,而消极的态度几乎改变不了。
看完态度再看性格、知识、技能。性格是爹妈给的,改变不了,本身没有对错,每个人对性格是审美也不一样,就不往下展开。
能力=知识+技能,知识比技能重要。比如我写的思维系列文章就是知识而非技能。知识是能力的底层,技能是能力的外层。外层再好没有底层支撑,人的知识体系就上不来。
知识好的人,学习能力一定不弱,能很快习得某项技能。但倒过来不一定,有的技能好只是单纯的唯手熟尔。
从成事儿的层面,找到一个态度积极、性格中性、知识结构好、有对应技能的人,事就成了一半。
但现实中人力资源相当紧张,香饽饽一般早就被抢走了,很难找到四项都满足的,这时需通过排除法寻求次优解。
如果四选三,可以把技能给去掉,如果四选二,把技能、性格去掉,如果只能四选三,那选态度最好的。
如果执着于找技能好的人,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这个人做具体事情可能是ok的,但是一旦涉及到做决策做协调的活儿,很可能会给你添堵。
03
如何做事?
人和物最大的区别在于逻辑,做事需要逻辑,而人需要的是尊重和满足需求。
很多产品经理完全靠逻辑做事,没有考虑到用户是人,所以完美的逻辑下,用户对产品并不买单。
从做事的角度,要考虑的是目标、里程碑、执行及流程。你对事物未来的具体期待,就是目标,它代表的是长期主义。
很多人嘴上天天挂着长期主义,手上干的却是大跃进,比如21天学会数据分析/学会这三招就能成为产品总监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要完成目标,就得完成重要的里程碑节点,如此确定做事的节奏感。该发育的时候发育,该团战的时候团战,该打龙的时候打龙。
比如目标是10年实现财富自由,落地指标为被动收入大于支出。那么重要的里程碑节点就有三:①开始有被动收入 ②月被动收入超过主动收入 ③被动收入大于支出。计划实现每个里程碑的时间,就是节奏。
目标、里程碑、节奏想清晰后,剩下的就是拼执行和定流程。执行层面,人和人的差异性不会太大,也没什么技巧和方法论。
定流程的底层意思是划分各角色的边界,什么样的流程能利于整体的效率和质量,而非局部。
识人和做事搞明白,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断物多细心点就是,也是拼执行的体现,就不再展开。
结语
年轻时,我也常遇到事情推不动的尴尬局面,那时常反思是事情哪里做得不够好。后面才慢慢体悟出,事情没问题,是人有问题。
这个人可能是具体的某个人,更可能是某部分人、某个组织。远离不靠谱的人,快乐离你就近了。
做事情时,只要运用人事物思维,就能从根源处看到人的问题,希望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下两篇我会写系统性思维和第一性原理,想看的朋友可动动小手指设置公众号为星标,这样第一时间就能收到。

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