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神 牛

 haior 2022-11-20 发布于重庆

小时候,听村里的杨爷爷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是杨爷爷年轻时,逃荒路过太行山某处一个村子,听村民所讲,故事当年就发生在那里。

明朝嘉靖年间,那村子名叫林家坳,因村民都姓林,又坐落在山坳,因此而得名,当时村里只有二十三户人家。

山坳旁有一大片平坦的耕地,就是村民的衣食父母,人们勤劳耕作,农闲时打打猎、采采药、砍砍柴,送去县城换些钱财,虽不大富,但也能温饱。

民间故事:神 牛

村西有个六口之家,当家人叫林午,四十五六岁年纪,他与妻子蔡氏生有两子,大儿子林富娶邻村女子巧秀为妻,生有一子小名狗儿,刚满周岁,二儿子林贵十五岁,还未说亲。

林午一家也是种田为主,因他年轻时曾在药铺做过伙计,农闲时便带着儿子进山采药,驮到城里换钱,一家三个壮劳力,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这年秋上,父子三人采了许多野生三七,林富在岳父家牵来一匹骡子,装了整整一车,拉去城里药铺。

或许老天开恩,当年三七紧缺,价格翻了差不多两倍,这让林午大赚一笔,高兴得合不拢嘴。

父子三人去到集市,买了些家用之物,又打了两坛酒、割了几斤肉,改善改善生活,东西购齐准备返程时,见一汉子牵着头病牛打此经过,后面跟着个中年男人。

那牛走路一瘸一拐,两条后腿各有个大包,足有孩子的头那么大,还时不时往外淌脓水。这头牛走到父子三人跟前时,冲着林贵“哞哞”叫了两声,眼睛里似乎还有泪水。

林贵心肠软,连忙相问:“请问这位大哥,这牛生了什么病?是拉去看牛医吗?”

“哎!它可没那么好命,这是拉回去杀掉吃肉的。”牵牛的人说道。

“啊!为何要杀?多残忍啊,给它好好治病不行吗?”林贵惊讶,接着问道。

民间故事:神 牛

牵牛人转头瞅了瞅后面中年男人,对林贵说道:“这事儿你最好问我们胡管家。”

林午也是个心软之人,就询问胡管家详情。

胡管家停住脚步,说道:“我家老爷有十几头耕牛,这头最健壮,谁知它长了两个肉瘤,治又治不好、活儿也干不了,只得去衙门报了备,征得同意后,这才牵回家杀掉,要不然,谁愿意杀了这么健壮的牛啊?”

“爹,你看它好可怜,刚才冲我叫,还流眼泪呢,我们买下它好不好,二爷懂得医治牲口,邻村赵家的那匹骡子,肚子上长了瘤子,比这个还大呢,不就是被二爷治好的吗?”林贵拉着父亲的衣角,央求道。

虽然是头病牛,价格也不会很低,再说这牛病成这样,买回去做什么呀?林午心里这么想,并不愿意买,可小儿子就像中了邪,死活看上这头牛,软磨硬泡,林午心一软,就同意了。

有人要病牛,胡管家也是意外,他带着几人回了家,请示主人,这家员外也爽快,当即当应,出的价钱不高,林贵遂了心愿,欢喜不已。

父子三人回了家,母亲蔡氏为此数落了小儿子一顿,但已经买回来了,只得给牛看病。

林贵口中的二爷,是父亲林午的族叔,名叫林泰,七十来岁年纪,年轻时做过乡野郎中,懂些医病的法子,特别对牲畜,很有办法。

二爷过来看了看那牛,被两个肉瘤吓了一跳,说道:“好家伙,这瘤子可真大,看来挺严重的,死马当活马医,治治看看吧。”

林午知道二叔处事低调,从不说大话,见他没有为难之色,就知道有四五成把握。

民间故事:神 牛

林泰道:“二小子,你把牛牵到我家去,方便医治,这牛是你要买的,你也得负责,每天打两筐青草送过去,还有啊,我要是需要什么药材,你得给我去找,行不行啊?”

“当然没问题,放心吧二爷,我一定办得到。”林贵满口答应。

林贵每天都很积极,早早地打完青草,送去给牛吃,整天都呆在林泰家,随时听候吩咐,他熟悉草药,林泰需要什么,都能找到。

这牛在二人照顾下,慢慢好起来,半年后,腿上的瘤子不见了,只是走路仍旧一瘸一拐。

村里就二十多户人,都是一个姓,相互之间也都帮衬,知道林贵和林泰医牛,都纷纷帮忙,不少人下田时,顺手打上一筐青草带回来。

林贵对这头牛可真是上了心,经常在家里拿些豆饼、小米面什么的,过来喂养。辛苦付出没有白费,又过了半年,这头牛已经完全康复,毛皮油亮,膘肥体壮。

当时买牛花了三贯钱,林贵给它起了名字,就叫三贯。他还央求父亲和哥哥,在别院盖了个牛棚,布置得非常舒适,自从牛棚盖好,他就搬到别院来住,村里人都拿林贵打趣,说他娶了个牛媳妇。

耕牛的任务就是耕田,既然三贯已经痊愈,现在又膘肥体壮,自然就要下地干活儿。

三贯力气大,又温顺,干起活来任劳任怨,林午家田地虽不多,但以前翻地,父子三人也得干上四整天,现在有了三贯,一天不到就完了。

村里从来没有过牛,仅有的两匹驴子和一头骡子,也都年老体弱,三贯的到来,帮了大忙,每到农忙时,各家各户都来借牛。

林午热心肠,一一答应,林贵担心累坏了牛,就给大家排好顺序,同时还再三叮嘱,记得让三贯吃好、休息好。

田地是农民的衣食父母,耕牛是农民的亲密帮手,村里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对待三贯就像家人一般,照顾十分周到。

每年农忙结束,各家各户都带着豆饼青草等,送到林午家,这些东西都是给三贯的。

民间故事:神 牛

三贯来的第四年,因父亲和哥哥有事,他独自赶车去县城送药,回来时歪在车上睡着了,这条路走了许多次,三贯认识,林贵也就睡得踏实。

谁知等他醒来,发现牛车停在一户农家门口,这地方很是陌生,以前没有来过,林贵下来敲门,准备打听一下,这地方是哪里。

门开后走出一个老者,看上去六十多岁年纪,头发已经花白,老者自称姓周,说这里叫周柳村,在林家坳的正东方,两下相隔七八里。

“哎呀三贯,我看你是上了岁数糊涂了,怎么会走错路呢,真是的,赶紧回去吧。”林贵向周老汉道谢后,冲着三贯说道。

谁知三贯不肯走,冲着周老汉家里“哞哞”直叫,周老汉笑道:“哈哈,你这牛还真奇怪,它是不是饿了,我院里有刚打来的青草,喂它吃一些。”

林贵此时也有些口渴,就将三贯拴在门口树上,在周老汉院中抱了捆青草喂它,自己则讨两碗水喝,周老汉请他进屋,老伴儿烧了水,给林贵倒上。

林贵连忙道谢,一边喝水,一边和周老汉聊起家常。

不多时,门外传来女子声:“爹、娘,这是谁来了,还赶着牛车,那牛真壮,好漂亮。”话音落下,一个年轻姑娘进了屋,见到陌生男子脸色一红,冲林贵点点头,转身回了屋子。

或许这就是姻缘吧,这姑娘是周老汉的小女儿玉秀,半年后成了林贵的妻子,玉秀过门后,小两口就住在别院儿,林家坳的村民都说,三贯是他们的红娘。

时间很快,转眼过去七年,林贵已经做了父亲,玉秀为他生了两男一女,大的已经六岁,三贯此时已经十四五岁,按人的寿命来讲,已过耄耋之年。

早在几年前,林贵就不再让三贯干活,村里人都感激这个劳力,经常过来探望。

当年入夏之后,天气异常,连降三日大雨后,突然转晴,日头毒得很。

民间故事:神 牛

三贯可能是不舒服,连着三天不吃东西,已经很难站立,不仅如此,它还时不时发出“哞哞”声,林贵认为它快要去世,就坐在牛棚里陪着。

三贯老是咬着林贵的衣服,一副往外走的架势,林贵说外面太热,不让它出去。

到了第四天午后,突然阴了天,随之刮起微风,久违的凉爽很是舒服。就在这时,三贯突然来了精神,它踢开牛棚的门走到院中,冲着屋子“哞哞”大叫。

进屋喝了口水的林贵,赶紧跑出来,见到此景大感意外,惊讶道:“三贯,你这是回光返照吗?怎么突然有了精神,快进棚子去。”说完这话,就要上前拉三贯。

想不到三贯一改往日温顺,将林贵拱倒在地,然后跑到窗户前,用牛角使劲撞击房子,林贵大惊道:“玉秀,快带孩子们出来,三贯发疯了,别把房子给拱塌了。”

玉秀也很吃惊,抱上小女儿,拉着两个儿子出了屋,这时候,窗户旁边的土墙,已被三贯拱倒了,它在院里转了一圈儿,撞开院门跑了出去。

玉秀,你带孩子先去爹娘那儿,我去追它,话音落地,林贵也出了门。

三贯今日也是怪了,它跑出去后,挨门挨户撞开门,进到院子一顿乱撞,将人折腾出来后又去下一家,有几个年轻人被他撞翻在地,万幸没有受伤。

村里就二十几户人家,也就三十多个院落,不一会儿,三贯就转了遍,这时候林贵已经和十几个年轻人,各自手拿木叉拦截三贯,担心它伤到人。

民间故事:神 牛

村里人都给折腾起来,对三贯的反常都很意外,大家伙都跑去来,想搞明白原因。三贯鼻孔出气,双眼通红,不顾众人阻拦,向村北跑去,人们随后都跟过来。

到了打谷场,三贯停下脚步,站在原地不动,但眼神依旧凶狠,村民都赶过来,站在远处不敢靠近。

二爷林泰已经八十多岁,拄着拐杖也来了,当初是他和林贵悉心照顾三贯,二人慢慢向三贯靠近,向能让它镇静。

林午在后面喊道:“二叔、二小,你俩别过去,这畜生发了疯,很危险的。”

林泰说道:“不对劲儿,你看它眼睛不懂,鼻子好像也不出气,好像死了一般。”

“不会吧,死了怎么还站着呢,先等一等,过会儿再过去,万一突然发疯,可就不好了。”林贵拉住林泰,说道。

众人和三贯就这样僵持着,谁也没动,大约两刻钟后,三贯轰然倒地,林泰上前一看,喊道:“它死了。”

这话也就刚落地,猛然间一股大风吹来,伴随着呼啸之声,随即地动山摇,尘土飞扬,轰隆隆响个不停,不一会儿等灰尘散去,众人都傻了眼,村里房屋悉数倒塌,原来方才地震了。

就在众人惊魂未定之时,林泰突然一声大喊:“天呐!是三贯救了我们,它刚才不是发疯,是提醒我们避灾啊!”

民间故事:神 牛

说完这话,林泰扔掉拐杖,跪在三贯尸体跟前,不停大喊“神牛、神牛......”

村民也纷纷跪下,跟着林泰大喊神牛......

天灾不可预料,活命已属侥幸,林家坳一百二十七口人,除了三个卧病在床的老人,以及两个襁褓中的婴儿,其他一百二十二口,幸免于难。

房子塌了可以重修,只要人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人们收起悲痛之心,开始重建家园。

周围三十几个村子都受到波及,包括玉秀的娘家周柳村,那些村子没有林家坳的幸运,运气好的死伤过半,运气差得无人幸免,玉秀的父母也糟了不测。

当地知县是个好官,一面派人帮村民整理家园、一面集合乡绅捐款捐物、同时上书朝廷,请求赈灾,在多方协助下,灾民得以渡过难关。

此次天灾,林家坳仅丧命五人,这让知县大人非常意外,当他得知实情后,感慨万分,与林家坳村民一样,口中不停念叨的,也是“神牛”二字。

【后续】

林家坳重建后,村民将三贯葬在西洼地,那里是林家坳的坟冢,村里人去世都埋在那儿,在他们心里,三贯就是家人。

转眼几百年过去,朝代更替,日月换天,林家坳一代一代延续下来,三贯的故事也一代一代传颂下来,后人已经不清楚三贯的坟是哪一座,但他们知道,三贯就在那里。

许多年前的几次平坟运动,西洼地的坟头全都不见了,随着坟头不在,三贯的故事也慢慢被人忘记,到现在,可能已经无人记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