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十则,个个精彩,带你领略“特异性方证”的魅力

 九不同 2022-11-20 发布于广西

导读:曾安德是肖相如老师的一期弟子,是一名热爱中医经典,刻苦学习的中医师承医师。今天跟随曾大夫的十则临床医案,学习“特异性方证”的疗效与魅力。

肖老师对《伤寒论》研究深邃,从中总结、归纳出不很多的特异性方证,自己也倡导不少。

如:肾衰竭病人发热,小柴胡汤主之。慢性尿感发烧,小柴胡汤合导赤散主之。

这些对我来说,是临床治病十分宝贵的,我将受益终生。

01

病案一

往来寒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2019年11月5日,姚某,女,65岁。

因为“打摆子”在其它医院住7天无效,转入。西医收入治疗五天无效,病人和家属提出要中医治疗,主治医生邀请中医会诊。

刻诊:精神不振,呈病容状态,近十五天不欲饮食,每天二次发热,热退旋即恶寒,二便不秘,发热时有微汗,口微苦,舌微红,苔黄薄,脉弦。

处方:

小柴胡汤三剂,柴芩姜夏参枣草。嘱“每剂只煎一次,要求去渣重煎,煎一次吃二餐,日服三餐”。

主治医生问此为何病、为什么处小柴胡汤?我说:师传“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

再者患者舌脉相符,还是少阳病,邪在少阳,正邪分争,相持不下,故用小柴胡汤扶正驱邪。

结果,一剂知,二剂愈,三剂出院。

该病例临证时,我没有辨证过程,诊察时大脑就闪出了师父讲课的情景“凡往来寒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一用就灵,一用就准,除非你不用。”

02

病案二

少腹急结,瘀热互结,桃核承气汤主之

2019年8月12日,刘金兰,女,87岁。

因少腹胀痛、刺痛不可近而入院。

刻诊:直呼小肚子痛,为胀痛、刺痛,脐下少腹痛时发热,意欲拒绝医生触诊,呈痛苦面容,饮食如故,二便正常,无小便急痛涩,舌瘦青紫、有瘀斑点,苔薄白,脉弦涩。

B超:腹主动脉壁增厚,硬化,并多发斑块形成,多个斑块,大者18*2.7mm。

处方:

桃核承气汤加水蛭5克、丹参2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五剂,每天一剂,饭后、早晚分服。

十剂痛止,出院。

03

病案三

太阳病,项背强紧,无汗,葛根汤主之

封某,男,55岁。

2019年12月20日因项颈强、头晕就诊。

刻诊:脖子强硬,不能回顾,头晕,头晕严重时有恶心感觉,畏寒,无发热,无汗。肩紧不舒,双上肢麻木一年有余,近段左手中指、无名指麻木不灵活明显。略有口干,无口苦。

有高血压史5年,现服药维持。舌暗紫,苔根部白黄厚燥,脉弦紧。

处方:

葛根汤加减:葛根5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麻黄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20克,川芎30克,羌活15克,防风15克,全蝎5克,法夏10克,苍术10克,苡米20克,天花粉10克。

五付。每天一付,水煎服三餐,饭后服。五天后复诊,余症已去,唯脖子略有灵活,前方去天花粉、苡米、苍术、法夏,再服五付。煎服方法如前。

再诊时痊愈。

04

病案四

脘腹痞满,饥不欲食,食则欲呕,便溏,半夏泻心汤主之

曹某,女54岁,2018年12月8日。

因脘腹痞满,不欲食,就诊。

刻诊:脘腹痞满,饥不欲食,食则欲呕,闻油腻欲呕,便溏近一年,乏力,睡眠差,小便可。舌暗苔黄腻滑,脉缓。

根师父所教半夏泻心汤特异性方证五条金标准,核心是:痞、利、呕并见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处方:

半夏泻心汤五剂,芩连姜夏参枣草。嘱去滓重煎。服完复诊时,病减大半,再服三剂,煎服方法如前。

再诊时痊愈。

05

病案五

理中丸加减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

卜某,男,6岁,2018年12月20日。

因脐周时痛,得温则缓,受寒或饮冷加剧,医院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不愿西医治疗,故就诊中医。

刻诊:面白神疲,言脐周围痛,时轻时重,按之软。饮食大减,喜热饮。无发热恶寒;无肠鸣,不放屁。小便清,大便稀。

舌淡,苔白厚,脉沉紧。诊断为中焦虚寒,气机阻滞。

处方:

理中丸(汤)五剂。参术姜草加枳壳、吴茱萸、肉桂。嘱禁生冷饮食,避寒凉。

五剂服完,病愈。追访至今未发。

体会:临床中遇有这种中焦虚寒的,就用理中丸加减,疗效都很好,但必须禁食生冷,否则迁延不愈。

06

病案六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炎

李某,男,84岁,抗美援朝老兵。

因心下胀痛彻背,呕吐,2019年4月23日就诊。

刻诊:心下偏右疼痛彻背,时有干呕,拒绝触摸。

B超查:胆管结石,胆囊炎。大便正常,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沉实。诊断为胆石证,痰热瘀阻,气机阻滞。

处方:

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克,大黄10克,白芍20克,姜半夏10克,生姜20克,炙甘草20克,鸡内金10克,金钱草30克,郁金10克,白豆蔻15克,陈皮10克。七剂,水煎服,日服一剂,三次分服。

复诊:症状消除,但B超显示原胆管结石现已成为胆囊结石。今年疫情后5月20日又发作来诊,因为结石较大,劝其手术治疗。现身体健康。

体会:大柴胡汤治热结在里,少阳腑实证。

师父传承师爷梅国强大师的理论,大柴胡汤应治少阳腑实证。

至于教课书言大柴胡汤治少阳明阳同病,临床上我没有验证,但梅大师言“大柴胡汤治少阳腑实证”应该是正确的。

谨记师父肖相如的“大柴胡汤治少阳腑实证,用大黄是借道阳明,泻少阳腑之实邪于体外。”

07

病案七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证半身不遂

夏某,男,92岁,抗战老兵。

中风治疗后,半身不遂,口眼㖞斜,于2018年9月6日就诊。

刻诊:中风已有半年之久,左半身不遂,口眼向右边歪斜,流涎,手足散软,不能收回,下肢又脚水肿,生活不能自理。精神清楚,语方正常。乏力,神疲,不畏寒。

舌暗紫、有瘀斑瘀点。脉涩,尺脉浮数。

诊断:中风后遗症——软瘫。

处方:

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25克,晒参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桂枝10克,地龙1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山茱萸15克,山花15克,当归15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益母草30克,怀牛膝30克,炙甘草10克。7付。水煎日服一剂,饭后三次分服。

复诊:小肿消失,余症大减。病人及家属信心十足,再服7付,再诊时除手足不灵活外,其余症均已消除。

病人及家属要求下共服35剂后,症状基本消除,精神正沛,才停止服药。

体会:师言“王清任创补阳还五汤,专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即软瘫。乃以益气活血,升阳补虚。恢复左右各五分阳气,促进气血循环平衡。”

我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中风后遗症,跟诊学习期间得到广泛运用,基本上每天都有该类病人。

临床时辨清楚兼证灵活运用,如有兼脾虚,兼肾虚,兼水肿等。不过,都应该确保黄芪用量在100克以上,方能奏效。

08

病案八

小活络丹合独活寄生汤治腰腿痛痹证

易某,男,63岁,腰腿疼痛,于2019年11月5号就诊。

刻诊:腰痛十多年,近两年牵引致右腿,髋关节外侧疼甚,腿麻木,有时甚至痛不可近,不能起床,痛处固定不移。腰膝酸软无力,易疲劳。二便可,饮食可,无寒热。

CT:腰椎骶椎、L2-3、L3-4椎间盘突出。

处方:

小活络丹合独活寄生汤加减七剂。

制川乌,制草乌各12克,配生姜20克,炙甘草20克,先煎半小时。

独活15克,防风15克,桑寄生30克,细辛6克,秦艽15克,白芍20克,熟地15克,杜仲15克,狗脊15克,川芎15克,晒参10克,桂枝10克,怀牛膝20克,地龙10克,全蝎5克,蜈蚣2条,土别10克,当归15克,徐长青20克,延胡索20克,鸡血藤30克,乳香、没药各10克、威灵仙30克。

7剂,水煎服,二日服一剂,日服三次,饭后温服。嘱禁食生冷,避寒凉。

复诊:病症大减,能干轻农活了,弯腰重活,走远路时腰腿还有点痛。续服7服,再诊时病愈,正常劳作。

体会:治疗痹证,主要是解决的疼痛的问题,“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经常同时并见,故治疗时,必须综合考虑。

我的经验是“1+1=2”,即瘀阻和虚寒同时治疗,所以用药组方较大,但每次临床疗效都是肯定的。

用此方,一定要正确把握煎服方法,牢记:二乌一定要用制的,并且与生姜、炙甘草同时先煎半小时以上,慎防乌头碱中毒。若出现舌麻,恶心,呕吐等,急服阿托品一片,或服蜂蜜、绿豆汤解毒。

09

病案九

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运用广泛

周某,男,35岁,货车司机。

因腰酸乏力,于2019年10月2日就诊。

刻诊:神疲乏力,语言轻微,面容憔悴,血压正常128/82mmHg,口干饮水不多,五心烦热,睡眠易醒,饮食不香,不知肌饿,腰膝酸软。

舌淡红偏瘦、中缝深,苔少,脉细弱无力。

问之何故,回答说,应该是长年跑货车,经常通宵开车,身体已经拖垮。

诊断:虚劳之气阴两虚证。

处方:参芪地黄汤加减。晒参10克,黄芪50克,生地20克,山药15克,山茱萸15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茯苓15克,酸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炙甘草20克,龙眼肉15克,炒白术15克,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北沙参10克。

十剂,每天一剂,水煎服,饭后三次温服。

复诊:精神大增,口味转好,但疲劳乏力感觉仍在。

原方续服十剂,再诊时,基本恢复体力,精神正常。嘱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保证食量。

体会:师父创参芪地黄汤之法,专治气阴两虚,遇病人神疲乏力,兼有阴虚者,可用此方。

参芪益气,六味地黄汤补肾阴,凑成益气滋阴。如伴有心阴虚者加酸枣仁、夜交藤;伴胃阴虚者加麦冬,沙参;伴肺阴虚者,加五味子,沙参。临床多次证明疗效肯定。

10

病案十

五苓散治眩晕、呃逆

昌某,女,78岁。

眩晕、呃逆。于2019年10月10日就诊。

刻诊:眩晕、呃逆、头痛、身重、小便不利,小腹有紧胀感。体形浮肿,面容黑色。口干不欲饮水,不畏寒,无腰膝酸痛。

高血压史十五年服药维持。舌胖嫩边有齿痕,苔白厚滑,脉沉弱。

诊断:水肿:气化不利,水液浸渍。

处方:五苓散加减,茯苓30克,桂枝15克,白术15克,猪苓15克,生姜15克,肉豆蔻15克,大腹皮20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冬瓜皮30克。五剂,小煎服,每日一剂,日温服三餐。

复诊:水肿、呃逆已经消除,病人要求续服几付,巩固疗效,则再服五剂,改为日二服。

体会:

我用五苓散治疗病人水液代谢障碍,必有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少腹胀满不适,并且要辨证排除肾阳虚和阴虚燥热引起的水肿。

肾阳虚衰的水肿,是真武汤证;阴虚燥热引起水肿,是猪苓汤证。

师父教导膀胱的气化功能包括“气化则能出矣”和“津液藏焉”二个方面。

五苓散就是恢复膀胱气化功能的方。能治膀胱不藏和膀胱不排,膀胱不藏表现为尿崩,多饮多尿;膀胱不排是气化功能障碍,小便不利。

注:文章转载自诵明书院,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