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幸参加山东省枣庄市教育大讲堂第28期暨余映潮高效阅读教学报告会活动,并聆听余老师执教的《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古诗联读课,现场感受语文教学名师的风采。余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提问精炼、文本品读细腻,教师指导精细、学生活动充分。这些都令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余老师精妙的课堂评价,更给我很大启发。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但当下的课堂上,不少教师的评价还停留在“好”“你真棒”等大而空泛的表扬上,有的教师甚至很少评价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课堂评价意识。余映潮老师十分重视课堂评价,整节课上,他随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学习《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时,余老师要求学生写出八个字、两个短语,概说、评点这首诗。他先后请五个学生回答这一问题,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回答做出准确、生动、幽默的评价。其中一个学生说出“登高望远,悲苦无限”两个短语,余老师评价道:“前四个字把作者身处的情境写了出来。'望’字有一种动态的美感。因为登高望远,所以心生感慨。这位同学的八个字能够很好地概括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抒发的内心情怀。”这样精准的肯定性评价,一下子点燃了这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后面的教学中,他始终认真地听课,积极举手发言。怎样像余映潮老师那样精准地进行课堂评价呢?我从余老师的课上学到两个好办法。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但那不是简单的“回答得真好”“你真棒”。余映潮老师在此次活动中作《高效阅读教学设计的理念与要领》报告,他谈道,要“改变随意说话、用'家常话’进行课堂教学的习惯”,“提高教师的语言质量”,其中就包括提高课堂评价用语的质量。请看余老师引导学生概说、评点《登幽州台歌》的教学片段:师:正因为前两句是写景的,后两句是抒情的,所以后两句蕴涵着一定的哲理。“哲理”这两个字用得好。师:登高望远,应该是看到了远方的美景。其实作者不一定真的看到了,但是他能想象远方的景象,于是顺势抒发情怀。“借景抒情”这四个字用得好。在这一片段中,余老师善于捕捉学生回答的闪光点,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不仅告诉学生为什么说得好,还让他们明白具体好在哪里。余老师的评价语言犹如冬日里的暖风,给学生带来了春的希望,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这提示我们,要多练内功,做到评价用语生动、具体而富有激励性。课堂上,教师除了进行鼓励、表扬等积极性评价外,还应及时发现学生回答的错误之处,进行批评。但如果批评得过于直接,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余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请看他引导学生用所给句式概说、评点《登飞来峰》这首诗的教学片段——生:前两句诗为后面的议论抒情做铺垫,后两句诗直抒胸臆,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师:不错。但是你看,你没按照老师示范的句式来表述。要说“前两句……,后两句……”,用四字短语概括。生:这首诗的前两句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大无畏的精神以及远大的志向。师:(微笑)你们两位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妙”就在于有自己的个性。在这一片段中,余老师用“异曲同工之妙”,“有自己的个性”和一个微笑,指出了学生的问题——没有按照教师所给句式回答。幽默的表达方式,化解了学生犯错的尴尬,保护了学生敏感的自尊。这样充满智慧又富有情味的课堂评价语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余映潮老师的课堂评价艺术之高妙,源于他对语文教学数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和探索,更源于他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人本主义情怀。语文教师应向余老师学习,重视课堂评价,走好教学研究之路。(改编自2021 (改编自2021年10月13日《语言文字报》文章《〈氓〉的张力之美》;作者: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教师/朱东珍;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