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和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小学生对电视津津乐道,对电脑更是如痴如醉,每天讨论的不是看到哪本书或做了哪些习题,研究和琢磨的动画人物和游戏招法的使用。 电视画面的直观性导致了学生观察能力丧失,而电脑正在逐渐吞噬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现状更为不堪,尤其是阅读名著的意识严重缺失,不了解我国和世界的的基本历史。这是人文价值、文化底蕴的缺失,也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本文在了解某城市小学生名著阅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小学生的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1 ![]() 小学生名著阅读现状 ◐ 缺乏阅读兴趣 不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往往沉迷于电脑游戏而“乐不思学”;不少小电视迷津津乐道于晚上的电视连续剧或精彩纷呈的动画片。 由于电脑和游戏的暂时乐趣远远大于阅读,而且同学之间每天讨论的是动画和游戏而不是名著人物,所以就算少量学生有想讨论名著人物也没氛围。 ◐ 阅读面狭窄,阅读量少 大多数小学生只知道有限的几部中国名著的名称,能喜欢阅读中国名著很少,国外的就更少了。 在某小学调查的200多名小学生中,近二成高年级小学生表示喜欢阅读名著,平均每两年能读1本著作,约15万字左右;约七成学生称名著不如漫画、言情小说好看;还有三成多学生坦言平时作业太多,培优太忙,根本没时间课外阅读。 ◐ 缺少阅读机会和时间 部分学生对名著阅读有兴趣,渴望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但是现在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机会少之又少了,有时间的都被家长送去学习英语、钢琴、芭蕾跆拳道之类的所谓培养第二特长的课程去了。 当课余时间被习题、补习班、竞赛班占据,学生虽有心却乏力,当然遑论静心品读了。名著阅读有助于小学生广泛知识的积累。任何一门专业学科,要真正学好、学通、学深,都离不开广泛的知识积累和开阔的科学视野。 2 ![]() 小学生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 名著阅读有助于小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矫正 我们通过阅读来扩大知识面,认识世界,改变观念,改善气质。曾经有人说过,“书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东西”。他的意思是,人们花了很少的钱,买来的却是一个人最全心投入、最热切、最精华的那一部分付出。 名著对人们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典型形象的感召力,它让人们在审美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并将其蕴藏的精神力量浸润到自己的心灵中。 阅读不但重要,而且还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阅读有功利的需要,也有非功利的。对大多数人来说,主要是因为兴趣。 在了解作家写作过程和主要人物成长过程中有助于小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比如曹雪芹是大多数人欣赏的作家,他是一位全心投注于写作的作家。 写作对他来说,不仅仅是创作和爱好,更不是为了生计;对他来说,写作就是生命,就是另一种方式的生活。这种状态,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而即使达到了,也很少有人能够有他那样的才华。 ◐ 名著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平常的学习和应对考试 名著阅读与平常的学习并非全无关系。阅读的确很重要,因为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短文里,蕴涵着丰富的语法大师,这对学生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很有帮助。 阅读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兴趣。阅读还可以扩大词汇量。所谓词汇量不是指学生知道它的中文意思,而是知道它怎么用。阅读可以增加对该国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最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形成一种语感。 名著大都是文学性与思想性完美的统一体,其丰厚的思想内蕴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多方面的切入点。 名著将文学形象所特有的模糊性、典型性发展到了极致,为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提供了极好的“起点”。再者,许多名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教师在借助名著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为全方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阅读名著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 阅读的同时是在吸收,如果写作是个种子,那阅读就是阳光跟雨水,种子的成长要不停地吸收养分,没看见哪位作家平时从来不看书,就靠自己的生活经验闭门造车,那他也走不远。 其实,阅读对自己写作上的帮助是一方面,更多时候,书让我们反观和自省,书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修养,让我们热爱当下的生活。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它离不开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而这两者都可以从阅读名著中得到积累和提高。 对于语文知识而言,除了课堂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课外的阅读积累。名著以其巨大的信息量而被称为“社会的一面镜子”。不同的名著有不同的特点,作家驾驭文字的方式、布局谋篇的手法各不相同。 总之,我们期盼和呼吁大家尤其是语言工作者多做小学生名著阅读的促进工作,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在课堂和课外进行有意识的渗透,这对小学生乃至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 |
|